血清醛缩酶(ALD)

  裂解酶的一种,狭义的指催化裂解1.6-二磷酸—D-果糖生成3-磷酸-D-甘油醛与α-二羟丙酮磷酸反应的酶,即指1.6-二磷酸-D-果糖醛缩酶 (Ec4.1.2.13)。(广义的指催化同形式反应的酶,例如亦有将鼠李糖磷酸醛缩酶等统称为醛缩酶的)。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与肌肉的疾病。

基本信息

专科分类:

消化

检查分类:

生化检查

适用性别:

男女均适用

是否空腹:

空腹

参考价格:

10-25元

温馨提示:

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使用可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可促使血清醛缩酶活性显著升高。

正常值

  1、比色法

  成人5~27U。

  新生儿约为成人的4倍。

  儿童约为成人的2倍。

  2、酶速率法(37℃)

  男2.61~5.71U/L,女1.98~5.54U/L。

临床意义

  血清ALD测定主要用于诊断肌肉和肝脏疾病。

  1、肌肉疾病肌营养不良症、多发性肌炎等患者血清ALD活性升高。在肌营养不良症中,以假肥大型、肢带型和远端型的酶活性最高,肩肱型和眼肌型仅轻度升高或正常。通常,ALD活性随年龄增加而递减,在活动期和肌肉萎缩之前酶活力增高最显著,故其测定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LD活力升高,一般在胸痛发作24~48h达高峰,其变化规律与AST相同,但比AST改变要早。心绞痛时则正常。

  2、肝脏疾病急性病毒性肝炎ALD活性的升降与ALT相平行。慢性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仅轻度升高。

注意事项

  1、抽血前避免剧烈运动。

  2、使用可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可促使血清醛缩酶活性显著升高。

检查过程

  酶偶联法:

  ①取2.5ml底物缓冲液,0.05ml NADH溶液,0.01ml GDH/TPL/LDH混合酶液,0.2ml血清或血浆,放入比色杯中。

  ②混合,37℃温育5min。

  ③在340nm波长读取吸光度A1。

  ④37℃再准确温育20min后(第2步的5min不算在内),在340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A2。

  ⑤若△A(A1-A2)>0.50,用等渗盐水对标本进行5~10倍稀释后重测。

  附注:

  ①本反应体系中加入LDH以除去内源性丙酮酸的干扰。本法的线性范围至少可达180U/L。

  ②标本勿溶血,血清置室温可保存48h,4℃可保存3~4周,酶活性无显著变化。

  ③FDP在4~5mmol/L之间测ALD活性最高,更高的底物浓度可出现遏制现象。

不适宜人群

  服用过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甾体激素等药物的患者,因为可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禁止近期有以上药物服药史的患者检查。

不良反应与风险

  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