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子宫肌瘤不治疗会带来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3-02-21 魏新苗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分类

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当继续增大时可向不同方向发展,根据肌瘤所在子宫的不同部位,而分为以下几类: 1.肌壁间肌瘤 肌瘤位于肌壁内,周围均为肌层所包围,初发病时多为此类肌瘤,故最常见,约占 60~70%。 2.浆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浆膜而发展,并突出于子宫表面,与浆膜层直接接触,约占 20%。如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生长,即为阔韧带内肌瘤。 3.粘膜下肌瘤 肌壁间肌瘤向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内,与粘膜层直接接触,约占 10%。此瘤可使子宫腔逐渐增大变形,并常有蒂与子宫相连,如蒂长可堵住子宫颈口或脱出于阴道内。 4.子宫颈肌瘤 较少见,肌瘤在子宫颈部位生长,因生长部位低,可嵌顿于盆腔内,产生压迫症状, 手术切除困难,易损伤输尿管、膀胱。

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

子宫肌瘤如不治疗,后果很严重 子宫肌瘤是妇女盆腔中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可在任何年龄的妇女中发生,在治疗过的患者中,最小的是19岁,最大的80岁。一般多见于30-40岁之间的妇女,以40-50岁发生率最高。子宫肌瘤病因未明,可能与女性雌激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也明显提高,但其发病率却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已成为妇科常见病之一。 多发性子宫肌瘤实图

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大约占育龄妇女的20%~25%,多数发生在年龄30~50岁之间。肌瘤是否影响受孕,与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有关。例如宫颈肌瘤可影响精子进入宫腔,黏膜下肌瘤易使子宫内膜感染而不利于孕卵着床,巨型多发性子宫肌瘤易使输卵管间质部被挤压而妨碍精子通过。有些学者认为,子宫肌瘤可以使肌壁或内膜静脉充血扩张,导致子宫内环境改变而不利于孕卵着床;或使胚胎发育供血不足而致流产,流产的发生率是非肌瘤孕妇的2~3倍,且常为不完全流产。大的肌层内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可妨碍胎儿在宫内活动,造成胎位不正,如横位、臀位等,使剖宫产增加。在分娩过程中,由于肌瘤影响子宫的正常收缩,可使产程延长;嵌顿在盆腔内的肌瘤可以阻塞产道,造成难产。肌瘤还可影响产后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或子宫复旧不良。若影响宫腔引流或肌瘤表面发生溃疡,还易发生感染。 妊娠对肌瘤也有一定影响。妊娠后子宫肌瘤组织水肿,平滑肌细胞肥大,故肌瘤常伴随子宫增大而增大;由于肌瘤在妊娠期增大较快而供血不足,以致出现退行性变,其中以红色样变最常见,患者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局部压痛及白细胞升高等急腹症症状。 由上可见,子宫肌瘤对生育的确有一定影响,应当积极治疗。 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有生育要求、生殖器功能正常的患者,为避免肌瘤生长过大,及时剔除肌瘤可改善生育功能,并可预防日后妊娠时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或继发感染。有些患者担心肌瘤数目多而不适合手术,其实只要细心操作,并不妨碍手术切除。随着微创手术的开展和手术方式的改进,许多肌瘤可通过腹腔镜或宫腔镜摘除,对病人的创伤较以前大大减少了。 肌瘤剔除术后复发者占30.4%,大部分是在5年以后复发,手术时年龄小于30岁或多发性肌瘤者更易复发。虽然剔除肌瘤后,患者生育机能可以改善,但由于机体内仍存在某些有利于肌瘤生长的因素,间隔一定时间后肌瘤又可能生长,因此于术后3年内受孕为宜。近80%的患者可以维持妊娠至足月。 许多患者担心手术疤痕在妊娠或分娩时会破裂,但研究表明,术后1年后妊娠的子宫破裂发生率仅为1.5%。因此,肌瘤剔除后的妇女在医生指导下,可于术后避孕半年或一年后怀孕。若在妊娠、分娩期出现腹部压痛或剧痛,则要警惕子宫破裂的可能。 2.子宫肌瘤影响生育,多发性子宫肌瘤导致不孕 1、生长在子宫腔内的粘膜下肌瘤,犹如宫腔内异物机械性阻碍受精卵着床。如果肌瘤表面缺血坏死,患者反复不规则阴道出血,造成子宫内膜炎,炎症又形成了影响不孕的新的因素。 2、生长在宫颈部位的肌瘤,因压迫子宫颈管,阻碍精子运行或改变颈管的位置,使颈口偏离后穹窿的精液池,不利于精子上行。 3、生长在阔韧带及子宫角的肌瘤,长到一定大小可压迫、扭曲输卵管,妨碍受精卵运行及伞部的拾卵功能造成不孕。 4、较大肌壁间肌瘤可使子宫腔变形,不利于精子上行,影响受精卵着床和胎儿发育。 5、子宫肌瘤常同时发生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子宫内膜异位症,附件炎,这些合并症也是不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