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16 李彦红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之中。
该病的病机为头痛之病因多端,历代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素问·风论篇》有“脑风”,“首风”之说,把头痛之因责于外来之邪,因于风寒之气侵犯头脑而致头痛。《素问·五脏生成篇》还提出:“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内经》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引起头痛。《张氏医通·头痛》:“凡头痛必吐清水,不拘冬夏,食姜即止者,此中气虚寒。”《临证指南医案·头痛》邹时乘按:“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主诸寒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据,厥阴风火乃能逆上作痛。故头痛一证,皆由清阳不升,风火乘虚上入所致”。《医碥·头痛》说“六淫外邪,惟风寒湿三者最能郁阳气,火署燥三者皆属热,受其热则汗泄,非有风寒湿袭之,不为患也”。
温降肝胃,泄浊通阳
《伤寒论》厥阴病篇中辨呕中原文: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病机为肝寒犯喟,浊阴之气上逆所致头痛。胃阳不布产生涎沫随浊气上逆而吐出,肝脉与督脉会于巅顶,肝经寒邪,循经上冲则头痛,大多在巅顶部位。吴茱萸汤能温肝胃泄浊通阳,故主之。
典型病历 患者,女,54岁,该患于29年前产后患时常发作的剧烈头痛,时有撞墙。同时伴有恶心甚则呕吐清水,每次发作时静脉点滴甘露醇,口服卡马西平,磷酸可待因片等,可暂为缓解。口不苦、不干,舌苔白而略湿,脉弦细,中医辨证肝寒犯胃,寒浊上扰清窍,方药吴茱萸汤加减,方吴茱萸15 g,人参12 g,生姜15 g,大枣7枚,当归9 g,白芍9 g,川芎9 g,一剂而痛减,三剂而痛失,续服三剂随访半年未复发。吴茱萸辛苦温为主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本草衍义》
1、吴茱萸此物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本经蓬源》
2、吴茱萸气味俱厚,阳中之阴,其性好上者,以其辛也;又善降逆气者,以味厚也。配以生姜散寒止呕,人参甘温,大枣甘平补虚和中。当归辛温,活血并养血;白芍苦酸微寒,二者养血平肝,川芎辛温活血行气而止痛,《珍珠囊补遗》
3、川芎上行头角,助元阳之气而之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之血以调经。
以上就是关于头痛的治疗案例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