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19 张凤琴
及时发现、准确诊断、积极治疗无论对于如何疾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骤,对于肝硬化患者也不例外。诊断肝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减产,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这对后期治疗是很多帮助的。
肝功能检查对诊断肝硬化的意义
1、血清蛋白测定:蛋白代谢是肝脏代偿能力的重要表现,是肝脏慢性疾病损害后的反映。肝硬化时往往白蛋白合成减少,血中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比值越低,说明肝脏代偿能力越差。
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意义总结
2、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当肝实质细胞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多种凝血因子可减少。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肝硬化晚期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诊断肝硬化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3、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并不反映是否存在肝硬变,但可提示黄疸的性质。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4、谷草转氨酶(AST):肝细胞内也含有谷草转氨酶,肝细胞损伤时,AST可升高,但不如ALT 敏感,当肝细胞严重坏死时,AST活力高于ALT。如果没有心脏疾患(如心肌梗死)、AST和ALT 同时升高,则揭示肝细胞受损。
5、蛋白电泳:蛋白电泳出现γ-球蛋白比例增加,提示慢性肝病。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时,γ-球蛋白增高最为显著。
6、碱性磷酸酶(AKP):在肝硬化时无特异性,多出现在梗阻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内肿瘤时。
7、免疫球蛋白测定:肝炎后肝硬化以IgG及IgA增高多见,多以IgG增高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增高,酒精性肝炎硬化时IgA增高常见。
8、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人体组织中以肝脏内ALT最丰富,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使血清内ALT升高,是检测肝细胞最敏感的一项指标。ALT升高主要见于各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活动期,当肝硬化进展或伴有肝细胞损伤的肝炎活动时ALT就可升高。但必须排除各种胆系、胰腺及心肌炎、大叶性肺炎等疾病。[page]
甲胎蛋白检查对诊断肝硬化的意义
肝硬化发生肝癌的机会比其他人高出100~200倍,而甲胎蛋白是目前肝癌诊断中特异性最强、敏感性最高的一项血清学检查方法。在肝癌患者,约有50%~80%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高达300μg/L以上,是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诊断肝硬化的重要意义总结
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增高,可在肝区疼痛、消瘦、乏力、肝大等乙肝的症状表现前出现。肝癌普查中发现甲胎蛋白阳性的病例中,多数人无任何自觉症状。3~5个月后,上述症状和体征才陆续出现。因此,甲胎蛋白能早期发现肝癌。
也有小部分肝癌患者血液中的甲胎蛋白始终在正常范围内,所以B超加上观察甲胎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可以使早期肝癌的诊断率大大提高,对于提高肝癌治疗效果大有好处。>>>决定肝硬化治疗效果的关键
血清甲胎蛋白升高也常见于肝脏大量坏死、急性病毒性肝炎、新生儿肝炎、肝硬化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活动性肝病甲胎蛋白升高幅度通常不大,多在500纳克以下。但肝癌与活动性肝病的鉴别主要依靠甲胎蛋白动态观察。肝炎患者大多数在2个月内显示下降趋势,而肝癌的甲胎蛋白呈持续高峰或逐渐上升。但为慎重起见,这些病人甲胎蛋白降至正常后仍需复查,以便能及早发现肝癌,或进一步排除肝癌。
还有一些良性肝病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在肝脏炎症活动时,肝细胞处于损伤、修复和再生的过程,甲胎蛋白会升高,但浓度一般不太高,多低于 200μg/L,且随着肝炎的好转,甲胎蛋白亦随之下降,进而逐渐恢复正常。甲胎蛋白是监测肝癌的良好指标,尤其对小肝癌的早期诊断获益非浅,但临床实践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
当然,单凭甲胎蛋白增高,就贸然作出肝癌的诊断也是不妥当的,一定要结合患者病史及肝硬化症状,及各项化验和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才能做出准确诊断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