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29 陈贤楠
脑瘫会影响患者的一生,给之后的生活增添很多麻烦。坚持用药治疗与康复训练是提高治愈率的途径之一。由于脑瘫的治疗用药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所以小编就针对这一问题为大家详细解答。
治疗脑瘫之物理疗法
物理治疗,又称理疗,是指应用物理的方法,使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常用的治疗脑瘫的物理因子包括电、光、声、磁、冷、热、水、蜡、超短波、激光、生物反馈、高压氧等,可以人工控制这些物理因子的强度和作用部位,使其发挥较好的治疗效果。
脑瘫的治疗用药
目前,工程师根据这些物理因子的特性研制了许多操作简单的物理治疗仪,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脑瘫患者的临床治疗。常用治疗脑瘫的仪器包括经络导频治疗仪、神经肌肉治疗仪、痉挛治疗仪、低频电治疗仪、超声波治疗仪、小脑顶核刺激治疗仪等,这些仪器对于发挥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缓解肌肉痉挛和改善脑组织功能发挥了显着的作用。
电刺激对于纠正人的异常运动姿势和巩固正常运动动作是很有作用的,多导程序性肌肉电刺激可以辅助治疗脑瘫的运动功能障碍,对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很用帮助。一些患者接受了高压氧疗法,也得到了一定的疗效。目前此种疗法还是颇受争议的,对于一般的脑瘫患者,此种方法疗效不显着,暂时只是应用于一些急性缺氧的患者。推荐阅读:脑瘫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治疗脑瘫之针灸疗法
体针疗法进行脑瘫治疗以调理脏腑气血阴阳为总治则,佐以活血通络、舒筋解、通窍醒脑,取穴主要以循经取穴为主。
年龄小的脑瘫患儿,脏腑气血未充,多伴有头项软、角弓反张、腰软乏力,基本穴位(即主穴)为督脉十三针(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筋缩、中枢、脊中、悬伛、命门、腰阳关、腰俞)或华佗夹脊穴(胸、腰骶段),选5~10穴。佐以局部取穴。
年龄大的脑瘫患儿,多为肢体局部气血失畅、瘀阻脉络,表现为肢体痿软乏力、拘急挛缩,以局部取穴为主,取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穴为主。上肢瘫选穴:肩腮、肩贞、臂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等;下肢瘫选穴:秩边、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伏兔、梁丘、足三里、阳陵泉、解溪、血海、三阴交等。作为主穴可选5~10穴,作为配穴可选2 ~4穴。
伴智力低下者,取内关、印堂、三阴交、神门、劳宫以养心益智、醒脑开窍。伴构音吞咽障碍者,加廉泉、语门、通里以通窍利咽。伴烦躁不安、易激惹者,取合谷、太冲以疏肝解郁。[page]
治疗脑瘫的药物疗法
1、肌松药。下肢痉挛影响活动者可使用肌肉松弛药物降低肌张力。常用的有中枢抗胆碱药苯海索,它可以通过阻断胆碱受体而减弱黑质-纹状体通路中的胆碱作用,从而改善运动障碍和肌肉强直。此外可与脊髓灰质细胞的受体结合,阻止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减少运动神经释放兴奋性冲动,遏制脊髓反射,消除肌痉挛的巴氯芬;能遏制周围运动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引起肌肉松弛性麻痹的A型肉毒毒素等均可应用。
2、神经营养药。神经营养药可促进脑神经代谢,以利于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常用的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神经节苷脂、弥可保等。
治疗脑瘫之特色疗法盘点
3、抗癫痫药。如癫痫发作可根据不同类型给予相应的恰当的抗癫痫药。如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单纯部分性发作可选用苯妥英钠、应用广泛的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失神性发作优选的乙琥胺、最为常用的广谱抗癫痫药丙戊酸钠、癫痫持续状态的优选药物地西泮等。更多脑瘫用药查询>>>
注射药物如何治疗痉挛型脑瘫
痉挛性脑瘫主要由于脑损伤,使脑神经系统对于肌肉的控制发生异常,表现为肢体肌肉张力增高,痉挛瘫痪。注射药物可以遏制神经的作用,降低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痉挛,达到治疗脑瘫的目的,常用方法有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法、蛛网膜下腔持续注入氯苯氨丁酸法。
肉毒杆菌毒素是肉毒杆菌分泌的一种神经毒素,其作用就是麻痹神经。应用肉毒杆菌毒素选择性注射于痉挛的肌肉,可以作用于神经和肌肉接头的突出结构,阻碍了神经对于肌肉的作用,使肌肉失去神经的支配,因此可起到降低肌肉张力,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局部注射肉毒杆菌毒素剂量极微小,全身作用极少,不会引起患者重度,更不会通过血脑屏障而损害大脑,是十分安全的。
氯苯氨丁酸是一种脊髓部位的肌肉松弛剂,一般应用于神经病变导致的骨骼肌强直、肌肉痉挛等。脑瘫患者通过蛛网膜下腔持续注入氯苯氨丁酸,可有效遏制脊髓反射,消除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此方法需要用于药物释放系统,在局麻下降输药泵经皮下导管与蛛网膜下腔相连,持续泵入氯苯氨丁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