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31 幺远
动脉导管是体内血流的主要通道,若出现导管未闭现象则会导致血液分流,加重心室负荷,心脏无法正常工作。我们都知道心脏在人体健康当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因此,动脉导管未必随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需要患者加强重视程度。
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
1、患儿一旦确诊均需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低于1%。未经手术者有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选择性手术年龄为1~6岁。术后绝大多数患儿连续性杂音即刻消失,心影在手术后3~6个月即明显缩小,逐渐完全恢复正常,导管结扎后再通极少发生,但如发生则需再次手术切断缝合。
2、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应用介入性方法堵塞导管的报道。方法先将钢丝绳从动脉端插入,通过动脉导管经右心再由静脉端拉出,使在体内形成环形径路,再将准备好的塑料塞子经循环径路,推送至动脉导管形成堵塞。学龄前儿童因血管细不易成功。
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关键
3、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在出生后待至成熟年龄多可自然闭合,故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如有症状可试用前列腺素合成酶遏制剂消炎痛治疗,每次 0.2mg/kg,口服、灌肠或静注,如无效隔8小时可重复1~2次,总量不超过0.6mg/kg.肾功能不良,血清肌配>132.6umol /l( 1.5mg/dl)、或尿素氮>7.1 mmol/l(20mg/dl )、有出血倾向、血小板< 50×109/l或疑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者禁忌。对消炎痛治疗无效或有禁忌证者,应及时予以手术治疗。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方式
1、经吲哚美辛治疗,24小内动脉导管不关闭,症状未见改善,以及在足够通气给氧支持下,仍持续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PC02>7.98kPa(60mmHg)时均应急诊行单纯导管结扎术。
2、吲哚美辛治疗:经抗心力衰竭治疗无效者,给予吲哚美辛鼻饲。每8小时l剂,共用3次。用药前,白细胞计数应在正常范围,血小板不少于60×109/L(6 万/mm3),尿素氮<20mg%,胆红素<12mg%。服药过程中应观察尿量、心率、食欲和黄疽等。用药后复查尿素氮、电解质、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吲哚美辛的不良反应有肾衰竭、低血钠症、黄疸加重、骨髓遏制引起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障碍。推荐阅读:动脉导管未闭的专业治疗导航地图
需要介入封堵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体重≥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的动脉导管未闭均可介入治疗,临床上99%的动脉导管未闭可以介入封堵。
对于下面一些动脉导管未闭则需要熟练的技术和技巧,有时还要有特殊的封堵器械,即相对适应证:
1、动脉导管直径≥14mm。
2、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但已控制3个月。
3、合并轻~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中度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4、体重4~8kg,具有临床症状和心脏超负荷表现,不合并需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5、小于2mm的动脉导管未闭,临床上听不到典型杂音。[page]
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较好时机
动脉导管未闭介入封堵术后,几个月后身体组织即覆盖包埋封堵器,原来未闭合的动脉导管得到闭合,先心病彻底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是特别适合介入治疗的先心病,一般4个月大以上的患者即可考虑介入治疗,而且是一次性治疗,患者痛苦小,没有手术瘢痕,介入治疗安全而且疗效可靠,是动脉导管未闭的优选治疗方法。目前这种先心病一般不必要开胸手术。当然,应该找有经验的医生做介入封堵术。
手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关键
不管是动脉导管未闭如此,其他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冠状动脉瘘等,在成功封堵患者痊愈后,不管小孩怎么长大,封堵器都是已经与患者组织牢固结合形成一体,不可能能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器官长大而出现封堵器脱落,都是彻底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禁忌症
1、并患肺血流减少的紫绀型心血管畸形者,导致紫绀的病变不能同期得到纠治时。
2、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导管处呈逆向(右至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以右至左为主者。
3、右心导管检查,测算肺总阻力已超过10Wood单位者。
4、静止时或轻度活动后出现趾端紫绀,或已出现杵状趾者。
专家谈:动脉导管未闭病的防与治
5、动脉导管未闭的杂音已消失,代之以肺动脉高压所致肺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杂音(Graham Steell杂音)者。
6、体(股)动脉血氧测定,静止状态血氧饱和度低于95%或活动后低于90%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