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后为何还要用药

发布时间:2012-11-18 陈贤楠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日益增多。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尽早到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处诊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重建患肢的血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手术方法包括血管内膜剥脱、人工血管置换、旁路重建等传统手术和腔内血管重建术。那么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后为何还要用药呢?

动脉硬化闭塞症手术后为何还要用药?

动脉硬化闭塞症造成的慢性下肢缺血,其自然病程并不会因为血管重建术而得到延缓,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手术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而加速动脉硬化的发展。同时,血管重建的手术,无论是使用支架、人工血管或自体血管,都需要给予相当长时间的足量口服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以预防移植血管或支架内的血栓形成。所以,在手术成功后,即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如阿司匹林),抗凝(如华法林)。同时要针对病人已经存在的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给予药物治疗,以延续动脉硬化的发展。

动脉硬化闭塞症术后用华法林为何要查PT+A?控制在何水平?

华法林是通过遏制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的作用而达到抗凝的效果。不足量的华法林的使用,不能达到满意的抗凝效果,过多的华法林的使用,则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脑出血、消化道出血都可能是致命的风险。所以,华法林的使用需要严密的监测,从化验结果来调整华法林的用量。PT+A,化验结果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INR(国际标准化比值)等。目前来说,由于各实验室的试验试剂不同,PT时间的标准不同,通过INR可以规范PT时间,服用华法林一般需要将INR控制在2-3,低于1.8的INR提示华法林可能用量不够,过高的结果提示华法林用量过大,需要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