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14 佟素华
恶性黑色素瘤亦称黑色素癌,是起源于表皮黑色素细胞或色素痣的恶性肿瘤。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较多见于中年和老年,女性稍多于男性。过去认为本病是恶性程度高、转移快的肿瘤,近年来发现其恶性程度并不象过去所认为的那么高,雀斑样痣黑色素瘤5年存活率高达80%~90%。结节型黑色素瘤在转移前接受过治疗的患者,5年存活率约50%~60%。
恶性黑色素瘤在传统医学中称谓不一,归属于中医学所说的“黑子”“黑疔”“脱疽”“历疽”等范畴。传统医学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认识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特别是晋末医家刘涓子所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及隋朝医家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都详尽地记载了“脱疽”“黑子”的临床表现,与恶性黑色素瘤类似。明代医家所撰的《外科正宗》记载了对本病内外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传统医学对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在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命质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