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脑瘫患儿有哪些症状表现

发布时间:2015-09-25 张凤琴

早期脑瘫患儿有哪些症状表现?脑瘫,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很熟悉。脑瘫是一种机体损伤性较大的疾病,脑瘫儿常常伴发有眼科疾病,据统计,中重度脑瘫儿中视觉障碍发生率为23.5﹪。屈光异常,发生率排在斜视之后,为脑瘫视觉损害第2位。脑瘫有这么大的危害,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脑瘫的症状表现。

痉挛性偏瘫

此型临床最常见,为一侧肢体受累,多数上肢较下肢严重,远端较近端重,而面部常无受累。患儿多在3月后才出现明显症状,表现为患侧肢体少动、持续性握拳、握持反射不消失、前臂呈屈曲旋前状姿势、画圈步态等;常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痫;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双瘫

此型多见于早产儿,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为突出表现。患儿常在1-3月内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低下;接着进入肌张力不全期,患儿在立位并且足底触及检查床面时将诱发双下肢强直性伸直并交叉呈剪刀状;最后进入痉挛期,髋关节与膝关节屈曲、下肢内旋、剪刀步态,严重者不能独立行走;斜视很常见。

痉挛性四肢瘫

多见于严重窒息的患儿。四肢肌张力均增高,常呈角弓反张状。可伴有核上性球麻痹,表现为吞咽和构音障碍。约半数患儿伴有癫痫和智力低下。

不随意运动型

此型主要原因是缺氧性脑损伤和新生儿核黄疸。婴儿早期多有肌张力低下,以后逐渐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如或手足徐动等表现。患儿可有流涎、吞咽困难、语言障碍等。下肢深腱反射正常或增强。可有持续性原始反射。智力大多正常或临界状态。

手足徐动型

发生于大约20%的病例中,是基底节受累的结果,缓慢扭动无意识的动作可能影响四肢,导致手足徐动,或影响肢体近端部分和躯干;可以发生突然急促大幅度的动作,表现为舞蹈病型,动作随情绪紧张而增加,睡眠时消失;存在严重的构音困难。

共济失调型

此型婴儿期表现为肌张力低下、平衡障碍、运动发育落后等,至幼儿期可发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等体征;多无锥体束征;智力低下较为常见但是一般不会太严重。

我们了解了脑瘫的症状之后一定要注意,脑瘫的危害非常大,表现为反应慢或完全没有反应,和孩子玩耍时接收意识不强,发音不准确、说话不连贯、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已的意思,伴有流口水,在语言障碍方面患者说话表达能力差或表达不出来。所以说,发现有脑瘫的症状,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以上就是对“早期脑瘫患儿有哪些症状表现”的相关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研究表明,孕妇营养不良经常导致低体重儿的出生或胎儿的脑发育不良,从而引起小儿脑瘫。缺碘母亲所生的婴儿往往有神经系统缺陷表现。母亲缺铁除引起自身的贫血外,还可影响婴儿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