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24 祝秀丹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因损伤、血流缓慢等因素造成以静脉壁血栓、炎性反应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是血管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以中老年人多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静脉疾病的发病率高出动脉疾病10倍左右,美国静脉疾病的发病率高出动脉疾病15倍左右,而静脉病变又多发生于下肢,因此下肢静脉的病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病多继发于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为沿静脉走行的红肿、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继之发展为小腿皮肤神经营养性障碍,伴有瘙痒、湿疹,最后发展成为小腿溃疡形成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精神负担。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求有更高的生活质量。所以,有效地防治血栓性静脉炎是目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在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方面尚不能令人满意,对此类疾病无规范、有效的治疗法则。西医主要采用治疗方法是:理疗、热敷、抗生素、手术等方法,效果不甚理想且容易复发。中医治疗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见中药治疗,因在辨证论治方面出入较大并缺乏客观依据的支持,因此始终未形成一套成型的治疗方案。本病的主要致病特点是血管壁及其周围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单纯的应用西医的抗生素或中医的清热解毒方法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