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1-24 熊进英
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于中医学的“恶脉”、“牖病”、“赤脉”、“黄鳅痈”等范畴。早在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明确记载“恶脉病,身中忽有赤络脉起如蚓状”,“皮肉卒肿起,狭长赤痛名腑”。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恶脉候:》进一步指出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及其预后,“由春冬受恶风,人络脉中,其血瘀结所生”,“久不瘥,缘脉结而成瘘”。唐•孙思邀引用时将该病改称“赤脉病”。宋代以后,对本病又有新的认识,宋.赵佶<圣济总录•恶脉:》载有“治恶脉肿毒,毒气攻脉中,卒肿痛作结核,或似痈似疖,而非时使人头痛寒热气急者,数日不除。”明确指出了本病一般不是化脓性疾病。清。吴谦等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黄鳅痈>中称本病为“黄鳅痈”,如“此证生于小腿肚里侧,疼痛硬肿,长有数寸,形如泥鳅,其色微红,由肝脾二经湿热凝结而成。”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