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害有多可怕

发布时间:2012-11-24 刘晓红

动脉硬化性病变一般是全身性疾患,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和股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很少累及。病变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致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缺血症状。患肢有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和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

是常见的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尤其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发病率逐年提高。由于常可并发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严重时可发生肢体坏疽,截肢率和病死率都比较高,因此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

发病原因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确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目前公认的最重要的危险因子为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次要的危险因子如肥胖、精神社会因素、内分泌、遗传等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

临床分期

一般将临床表现分为四期:

第一期:轻微主诉期。患者仅感觉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易发生足藓感染而不易控制。

第二期:间歇性跛行期。当患者在行走时,由于缺血和缺氧,较常见的部位是小腿的肌肉产生痉挛、疼痛及疲乏无力,必须停止行走,休息片刻后,症状有所缓解,才能继续活动。如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重复出现。小腿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性病变最常见的症状。

第三期:静息痛期。当病变进一步发展,而侧肢循环建立严重不足,使患肢处于相当严重的缺血状态,即使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疼痛一般以肢端为主。

第四期:组织坏死期。主要指病变继续发展至闭塞期,出现营养障碍症状。在发生溃疡或坏疽前,皮肤温度降低,色泽为暗紫色。早期坏疽和溃疡往往发生在足趾部,随着病变的进展,感染、坏疽可逐渐向上发展至足部、踝部、或者小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