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17 陈贤楠
男,56岁,因双眼慢性开角型青光眼自2005年至2008年在门诊治疗。2007年初突然左眼视力下降,复查:右眼1.0,左眼0.1(矫正无助),双外眼正常,前房周深>1/2CT,屈光间质透明,眼底双眼C/D=0.5,左鼻上枝动脉细,双眼压5.5/0=5.52kPa,视野鼻下方缺损。眼压用药后可控制。2日后再次门诊复查:视力左光感/颞侧,前节正常,玻璃体混浊,眼压5.5/20以下,扩瞳后发现视网膜脱离,颞侧3点钟马蹄形孔,入院手术后视网膜未复位,现双眼压正常。
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病的发病原因现尚不全明确。上述案例曾用20g.L-1匹罗卡品治疗青光眼。缩瞳剂可引起虹膜牵拉,使睫状体锯齿缘向前,玻璃体向前与视网膜关系改变,同时在视网膜上潜在的缺陷如先天性锯齿缘部缺失、视网膜变性等,有可能用缩瞳剂后发生视网膜脱离,外伤使玻璃体内纤维增生、收缩,也可导致视网膜脱离。Abnomson等指出增加毛果芸香碱,会引起更大的调节峰效应及延长作用时间,较高浓度的毛果芸香碱是否会引起更大的玻璃体视网膜牵拉,形成视网膜极大的危险,并指出毛果芸香碱会引起33%晶状体后界膜前移,14%位置不变,53%后移。可假设那些前移患者有引起视网膜脱离危险。
外伤性或其他类型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缩瞳剂治疗每年需扩瞳作眼底检查,变性及裂孔可疑处需处理。治疗原则为施行视网膜复位术,对青光眼可视情况而定,施行抗青光眼手术时期较好待视网膜复位后2~3日,以免引起视网膜再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