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经验,回顾性分析了125例原位肝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2周作为观察时点,分析肝脏移植术后早期精神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总结防治经验。发现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在性别、年龄、肝功能以及血环孢素A浓度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有症状组的无肝期时间(93.74±28.98) min和手术时间(414.65±61.92) min却显著性长于无症状组;
在我国,由于肝移植大规模开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老百姓对肝移植存在一些恐惧心理,不少病人往往是在长期内科治疗无效,病人的一般情况很差,生命难以持久时,才急着要做肝移植术。实际上,这时已经错过了肝移植的较好时机。
事实上,自从20世纪60年代起,肝移植技术即应用于治疗HCC。美国最早的6例肝移植受体中有5例、英国最早3例中有2例就属于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主张移植者认为肝移植能够将整个病肝一并切除,消除肝癌多中心性发生和肝内微转移的隐患,达到常规肝叶切除术所不能实现的治疗性目的。
所有患者在移植早期阶段均有欣慰和再生感,随着继续治疗及并发症的发生又会变得沮丧万分,不彩虹别、年龄、文化程度移植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中年人出现率高,可能因为中年人承担家庭和社会多种角色,心理压力较重,极易发生心理冲突和应激的缘故。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学历愈高焦虑程度愈重,女性比男性更易产生抑郁症状,可能是对手术成功的期
1.全身症状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重症者衰弱而卧床不起。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常有贫血、舌炎、口角炎、夜盲、多发性神经炎及浮肿等。可有不规则低热,可能原因为肝细胞坏死;肝脏解毒功能减退肠道吸收的毒素进入体循环;门脉血栓形成或内膜炎;继发性感染等。
活体部分肝移植是指,从健康人身上切取部分肝脏作为供肝,移植给患终末期肝胆疾病患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自20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我国江苏省人民医院肝脏移植中心于1995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这一新移植术,已成功完成18例次,质量和数量均居国内**。
肝移植,可谓“历史悠久”,事实证明了,只要有需要,就会有相应的对策出现,肝移植也是如此,当年因为肝癌的高发率,而衍伸的这种移植手术,经过了时间的推移,越发的表明了其存在的重要性。
通过移植全部或部分肝脏挽救终末期肝病患者是现代医学创造的一个奇迹,随着各种新型免疫遏制药物的出现,临床上严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与急性排斥反应相关的并发症及移植物失功仍是影响移植患者长期存活的重要障碍。
2004 年7 月,患者因肝细胞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术后病理示:肝右叶肝细胞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图1)。免疫组化检测:甲胎蛋白(AFP)(+);Hepa(+)。术后患者行化疗共9疗程,方案包括表柔比星(表阿霉素)、顺铂和5- 氟尿嘧啶(5-FU)。化疗后患者持续他克莫司(FK506)治疗中。
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问题。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报道不一,总发生率一般在7 %~34 %。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器官保存和免疫遏制剂的发展,使得大多数移植中心的供肝存活率超过80 %,然而胆道并发症仍然是肝移植术后重要的死亡原因,占15 %~34 %。对这一问题的病因、早期诊断、治疗及有效预防的探讨,直接关系到肝移植的预后,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