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祥明教授浅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何防治

发布时间:2013-03-27 求医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求医嘉宾聊天室。

  应广大网友的要求,今天特邀安贞医院小儿心外科范祥明教授作客求医健康专家访谈间,给网友讲一下三尖瓣下移畸形的问题。范老师您好,欢迎作客求医。首先我想问的是浅谈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如何防治?


范祥明教授

  范祥明教授:

  风湿性瓣膜病早期多无症状,有些病人在体检时才发现患病。如果患者有症状,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病情较轻者可口服强心、利尿补钾、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的药物。

  一、病因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一般先有风湿热病史,如风湿性咽喉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等。其致病微生物是A型溶血性链球菌。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较易发病。

  二、临床表现

  该病的临床表现因不同的病种而有差别。最常见的症状是活动后心慌、气促、胸闷,反复咳嗽及头晕等。严重者有咯血、晕厥、心前区痛、浮种、腹水等。晚期患者可因左、右心功能衰竭或心脏骤停而猝死。

  三、诊断

  患者既往有风湿热病史。体检心前区可闻及心脏杂音等。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化验检查对诊断有帮助。心电图、X线胸部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检查能明确诊断。

  四、治疗

  风湿性瓣膜病早期多无症状,有些病人在体检时才发现患病。如果患者有症状,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就诊,病情较轻者可口服强心、利尿补钾、扩血管等对症治疗的药物。药物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有瓣膜成形术与瓣膜置换术二种,瓣膜病理改变较轻者可行成形术,病理改变重者需行换瓣术,行换瓣术者需终生抗凝治疗,抗凝期间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凝血酶原活动度,以调整抗凝药的用量;早期尚有闭式二尖瓣狭窄扩张术,现已很少采用。少数二尖瓣狭窄病人可行球囊瓣膜扩张术。如患者处于风湿热急性期,需结合抗风湿治疗,如肌注苯唑青霉素,肌注或静注青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红霉素等措施。

  五、预防

  由于风湿热多于人体抵抗力较低时,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而引起。因此,平时加强锻炼身体,增加体质,生活规律及不吸烟,天气阴凉时注意穿衣盖被保暖等措施对预防该病是很有帮助的。定期到医院体检也利于对该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确诊患有风湿热,应立即到专科医院应用苯唑青霉素、青霉素、红霉素等治疗。
[page]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可否结婚与生育?[/page]
  主持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可否结婚与生育?

  范祥明教授:

  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功能改善了,许多年轻的姑娘自然会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宝宝。如心脏功能恢复良好,一般在术后1年就可以结婚,并过上正常的婚后生活。但妊娠较好在术后2-3年。

  湖南郴州读者黎某来信说:我是一位28岁的大龄女青年,因患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手术后我恢复很好。不知道我能否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孩子?

  瓣膜置换术后,心脏功能改善了,许多年轻的姑娘自然会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属于自己的宝宝。如心脏功能恢复良好,一般在术后1年就可以结婚,并过上正常的婚后生活。但妊娠较好在术后2-3年。因为过早怀孕,一方面会增加母亲的心脏负担(妊娠可增加心脏负担30%-45%),另一方面由于临产时母亲的血液系统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血栓栓塞。此外,是否可以妊娠还取决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状况。如术后心功能属于I级者可以妊娠;心功能Ⅱ级者应慎重考虑是否妊娠。妊娠后密切观察,如出现心脏负担过重现象,即终止妊娠,以免发生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者应实行避孕或绝育措施。

  对于已经允许妊娠的妇女,也要特别注意围产期保健:常用口服抗凝药物有时可引起胎儿畸形,因此,妊娠后应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必要时怀孕前3月可选用肝素代替华法林抗凝(因为肝素的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可以避免影响胎儿发育)。妊娠期间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有可能引起出血或栓塞危险,所以在妊娠期间应勤查凝血酶原时间,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抗凝药剂量。注意口服避孕药、雌激素等可以对抗华法林的作用,服用时应加强抗凝监测。

  孕妇应根据情况,在预产期前1-3月选择住院,以防早产,并停用抗凝药物。若未停用抗凝药物者,或需要采用剖宫产的妇女,在出现宫缩时或术前使用维生素K。对抗抗凝药物。分娩或术后24-48小时后,如无出血情况,应恢复抗凝。由于华法林在乳汁中以非活性代谢产物形式存在,已失去药理作用。因此,机械瓣置换术后哺乳期妇女服用华法林,对婴儿来说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