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7 求医网
记者:今天我们请来了松原市中医院 推拿按摩科赵东奇大夫和我们谈谈有关半身不遂方面的问题。赵大夫,您好。我想问你的是半身不遂是怎么一回事?
赵东奇大夫:半身不遂表现形式有弛张性和痉挛性两种,是中风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中医文献中对中风偏瘫有“偏枯”、“偏风”、“身偏不用”、“痱风”等不同名称。引起半身不遂的原因很多,临床治疗中须详加鉴别。
①风中经络与肝阳化风半身不遂:
前者见于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腠理疏松,风邪乘袭,风中经络,气血痹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患者素体痰浊内盛,外风引起痰湿流窜经络,而引起半身不遂,其特点: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斜,言语謇涩,多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舌苔白腻,脉浮弦等。后者由于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水不涵木,风阳内动,上扰清窍,夹痰走窜经络而致半身不遂;其特点:既素有肝肾阴虚,肝阳偏亢之症状,又有气血上逆的现症,如头痛目眩,面红目赤,心烦易怒,舌红脉数等。
②痰火内闭与痰湿内闭半身不遂:
二者均属痰涎壅盛阻滞经络,其病理特点都以“痰闭”为中心。多因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阻滞经络,或肝阳素旺,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内生痰浊,或肝火内炽,炼津成痰,以致内风夹痰湿,横窜经络,形成半身不遂之症。其特点:除共有痰涎壅盛,喉中痰鸣外,因痰火内闭者,多见面红气粗,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因痰湿内闭者,多见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苔白滑腻,脉沉滑等。
③阳气虚脱与阴脱阳浮半身不遂:
二者皆属脱证,前者多因元气衰微而致阴阳离绝;其特点:神昏,半身不遂,兼见四肢逆冷,面色苍白,额出冷汗,脉细微。后者多由阴竭于下而孤阳上越;其特点:神昏,半身不遂,兼见面赤如妆,舌红,脉浮大无根或沉细欲绝。
④气虚血瘀与肝肾亏虚半身不遂:二者常见于中风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气虚血瘀者,由于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循行而痰阻经络,其症状特点为:自汗神疲,肢体倦怠,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淡黯或有瘀斑,脉细涩。由肝肾不足者,多因年老体衰,或病后体虚,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所致,其症状特点为心悸气短,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半身不遂是中风病必见症状,由于引起中风的原因不同,半身不遂的表现也有很大差异。临床应仔细辨析瘫侧的温度、感觉、握力、色泽、肿胀与否等,并结合其他症状与体征一起分析。
[page]半身不遂伴有肌肉萎缩该如何治疗?[/page]
记者:半身不遂伴有肌肉萎缩该如何治疗?
赵东奇大夫:半身不遂伴有肌肉萎缩治疗:肌肉萎缩是一种遗传类疾病,这种病症常造成患者全身无力,眼肌下垂等症状,病症比较严重。那么,肌肉萎缩怎么办?临床上多采用中医的办法来治疗肌肉萎缩,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半身不遂又叫偏瘫,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我们把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
肌肉萎缩是指横纹肌营养障碍,肌肉纤维变细甚至消失等导致的肌肉体积缩小。病因主要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和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
肌肉营养状况除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更与神经系统有密切关系。脊髓疾病常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骨生髓。中医痿症,其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先天禀赋不足,精亏血少不能营养肌肉筋骨,逐渐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同时,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五脏六腑、肌肉筋骨,且脾主肌肉,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肌肉无以营养导致肌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