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7 求医网
主持人:年近七旬的退休女工张奶奶一年前发觉左耳不时有耳鸣,她以为是年老体弱的缘故而没在意。三个月后,突然感到左耳听力不如右侧敏感,于是去县医院求医,医生说是供血给左耳的血管发生硬化所致。此后服用了不少活血化瘀,通经扩溶的中西药物,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每况愈下,近一个月来左耳听力基本丧失。后经脑科医生检查及拍CT片证实,患者得的是左侧听神经瘤,而非血管供血不足。
李士月:听神经痛是颅内好发的一种良性肿瘤,来自听神经的前庭部份,少数来自耳蜗部份,所以患者的**症状多为耳鸣,眩晕和一侧听力逐渐减退。随着肿瘤渐渐扩张性长大而直接压迫邻近组织,就会出现头痛、呕吐、视力减退、面部知觉减退,面肌麻痹、闭眼不拢、眼球震颤、走路摇晃、步态蹒跚、共济不协调等症状,严重损害周围结构,其病已进入晚期。
所以,老年人单侧性耳鸣、眩晕、听力渐退时并症状渐重,应考虑到有听神经瘤的可能。当然,除最多见的听神经瘤外,还有常见的脑膜瘤,上皮样囊肿,胶质细胞瘤等。故在诊断时都应在考虑之列。特别是老年人固定于一侧性的耳鸣、眩晕、听力减退,首先应想到听神经瘤,而不要只考虑是脑供血不全或美尼尔氏综合征。听神经瘤是良性肿瘤,故治疗效果良好,只是要早期诊疗才会事半功倍。
主持人:听神经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李士月: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是颅内神经瘤最多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20岁以下者少见,性别无明显差异,左、右发生率相仿,偶见双侧性。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
1.耳鸣或发作性眩晕,一侧听力进行性减退至失聪。
2.进食呛咳、声嘶、咽反射消失或减退,同侧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面瘫等。
3.走路不稳,眼球水平震颤,肢体运动共济功能失调。
4.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
主持人:听神经瘤症状体征是什么?
李士月:听神经瘤因源自神经膜,故而又称听神经鞘膜瘤,为小脑脑桥角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由于本病的早期初期耳鸣、耳聋和头晕,故多初诊于耳科。
肿瘤在内耳道内逐渐增大将推动或压迫听神经、前庭神经和伴行的内听动脉,后者又将影响内耳血供,作为感觉结构退变,表现为单侧缓慢进行性,(偶呈突发性)耳聋,高调耳鸣、头晕和不稳感,肿瘤也可直接破坏骨迷路而产生类似症状,若中间神经与面神经被推压将出现耳内疼痛,涎腺与泪腺分泌改变,舌前味觉异常,半面肌痉挛,肌无力或瘫痪,肿瘤向小脑脑桥角方向发展,首先破坏岩尖及其上的三叉神经节,引起患侧面部麻木,角膜放射消失等。若肿瘤与脑干和小脑接触并使之受压,可引起自发性眼震和共济失调,肿瘤过大引起周围静脉回流障碍,脑脊液循环受阻,可使颅内压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
[page]听神经瘤应该如何预防?[/page]
听神经瘤应该如何预防?
主持人:听神经瘤应该如何预防?
李士月:1.外科手术治疗为主。
2.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
无颅内压增高,肿瘤直径〈3cm者可考虑,肿瘤较大者亦可先部分切除或脑室分流术缓解颅高压后再行γ-刀、X-刀治疗。
3.预防感染、营养神经治疗及并发症处理
(1)药物对肿瘤本身无**。
(2)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20%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必要时可使用人血白蛋白。
(3)注意电解质与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
(4)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
(5)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处理。
听神经瘤预防:听神经瘤是良性肿瘤,早诊早治效果好。耳鸣是听神经瘤的**症状,只要耳鸣象秋蝉的叫声,应立即找专科医生诊治。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进食某种食物或药物能使肿瘤缩小或消失。
主持人:什么是听神经瘤
李士月:听神经瘤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是颅内神经瘤最多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7%—12%,占桥小脑角肿瘤的80—95%。多见于成年人,20岁以下者少见,性别无明显差异,左、右发生率相仿,偶见双侧性。临床以桥小脑角综合征和颅内压增高征为主要表现。
听神经瘤是良性肿瘤,早诊早治效果好。耳鸣是听神经瘤的**症状,只要耳鸣象秋蝉的叫声,应立即找专科医生诊治。头部计算机体层摄影或磁共振成像能确诊。肿瘤直径>3cm或已有颅内高压者,手术切除肿瘤是单独出路;如肿瘤直径<3cm,可考虑行γ-刀或X-刀治疗,但费用稍高。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进食某种食物或药物能使肿瘤缩小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