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科专家顾玉东教授访谈

发布时间:2013-03-27 求医网

  一代名医究竟是怎样炼成的?记者采访了国内手外科临床大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教授,他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也许会给医患双方和实习医生们带来一份回味。

  记者:顾教授,从一怎么多年哪位患者让您记忆深刻呢?

  顾玉东:25年前手术失败了,那是我第一次经历失败。1978年10月的一天,一个19岁的女孩从沈阳千里迢迢来到上海求医,她把一切希望都托付给了医生。如果足趾移植手术成功,她的一只脚趾将替代被机器轧去的拇指。但,手术失败了,没有拇指的女孩又失去了一只脚趾。手术以后,女孩整日哭泣,几天不进食。尽管如此,女孩及其父母丝毫没有责怪医生。患者痛苦的泪水在25年后的今天回想起来还会揪着我的心。因为他亲眼看着患者满怀希望而来,却获得加倍的痛苦;更因为这一家人给了医生和医学最充分的宽容。

  记者:所以您一直在研究足趾移植手术吗?

  顾玉东:当时无法以各种客观原因来原谅自己。一头扎进了分析研究中。当时足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是93%,这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是明确的:女孩的足趾血管直径不足1毫米。但为什么1毫米是手术的瓶颈口?有没有办法解决它?是我一直研究的。终于,他发现,小于1毫米的血管容易堵塞,进而造成坏死,这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多次临床实践,提出了第二套供血系统的设计,在最初的100例足趾移植中,成功率一下子提升到了97%;到第二个100例,成功率又提高了1个百分点;第三个100例时,成功率达到了100%。第二套供血系统的设计,使国内首创的足趾移植术保持了国际优秀地位。
[page]事件后的反思[/page]

  记者:通过这件事使您想到了很多吧?

  顾玉东:一个医生的成长和成功是病人的痛苦、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所以医生必须把病人的痛苦看成自己的痛苦,怀着对病人的感恩之心,尽医生之职,并不断创新,造福更多的病人。

  记者:您觉得在医学界成功什么罪重要?

  顾玉东:信赖。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是一项极具风险的事业,需要医务工作者有强烈的爱心、责任心和信心;但医生的信心从何而来,应该说,它来自病人的信赖。大家知道,医疗过程中的任何一点疏忽,哪怕是一字之错、一秒之错、一念之错,都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贻误患者的生命。同时,现代医学还有许多难题没有解决。如何面对这些难题,面对病人的痛苦和生命,是想方设法解决难题,还是消极等待?这是好医生和差医生的分水岭。好医生就是要在与病魔的拼搏中挽救病人的生命,发展医学技术和理论。作为一名医生,越是得到患者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就越有信心去甘冒风险,战胜风险,共同去赢得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发展医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