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8 求医网
主持人:心律失常与睡眠有关系吗?
王稚晖:心律失常是人们生活中相当常见的心血管症状,当患者的心脏出现电生理变化,如心肌细胞兴奋性、传导性以及自律性,就可发生心律失常。这些变化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睡眠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础,心律失常与睡眠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
心律失常与睡眠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们处在睡眠状态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造成心率变慢,可出现生理性心律失常。如果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往往可导致睡眠时的心律失常。这类心律失常和呼吸暂停的时间具有一致性,呼吸暂停持续越久,心律失常出现的频次就越高,不过心律失常和呼吸暂停的严重程度关系不大。另外,缺乏睡眠,过于劳累,也有诱发心律失常的可能。
另一方面,发生心律失常时,患者可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影响睡眠,甚至引起失眠,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例如,心律失常可由心功能不全引起,患者表现出端坐呼吸征象,可在睡眠过程中突然憋醒,感到心慌、气闷,醒来坐起后才能缓解。因此,睡眠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应及时查明病因,以免贻误了严重心脏疾病的治疗。
心律失常患者为保证睡眠质量,预防危险发生,应注意生活起居的规律性,不能睡得太晚。睡前保持情绪平和,不要吃得太饱,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等都不宜饮用,也不要看让人过于兴奋的影视节目和比赛。选择适宜的睡姿,一般可右侧卧,伴心功能不全者可半卧,如果心律失常较严重建议在床头备好吸氧设备。
总而言之,心律失常和睡眠具有一定关系。怀疑发生了心律失常建议及早去医院行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如果患者本身已有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病情未得到控制,睡眠中发生心律失常将非常危险,这种情况应及时诊治,必要时植入心脏起搏器。
[page]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因[/page]
主持人: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王稚晖:窦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健康小儿,其中3岁以后的儿童多见,婴幼儿少见,常在心率慢或睡眠中出现,而当心率增快时或运动、清醒时心律可变整齐。药物如洋地黄、吗啡、β受体阻滞药也是导致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的原因。窦性心律失常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儿。
游走心律在儿科多见,为窦房结起搏点在窦房结内或窦房结与房室结之间游走不定,P波形态及P-R间期呈周期性改变,常伴有窦性心律失常。其临床意义与窦性心律失常相同。少数小儿窦性心律失常病例心律失常较明显,可疑为第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或早搏,应做心电图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