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中心主任刘迎龙:小儿先心病的治疗

发布时间:2013-04-26 求医网

  先天性心脏病由于发病率和致残率高,被称为新生儿的头号"杀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不经治疗,一半患儿会在一岁内死亡,到两岁时三分之二的患者会死亡,且心脏畸形越复杂、病情越重,死亡越早。小儿先心病患儿应该得到合理治疗。为此,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国内政协常务委员、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主任刘迎龙教授和副主任顾虹副教授来为大家解答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及政策问题。

  刘迎龙主任: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见面。

  顾虹主任:大家上午好!

  我国每年新增先心病患儿15万--20万

  主持人:首先请刘主任介绍下我国小儿先心病的发病情况。

  刘迎龙主任: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危害孩子健康的严重的先天畸形,先心病孩子心脏不正常,会造成心、肺功能的减退,孩子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和缺氧,会危及到生命。我国先天性心脏的发病率有地域差异。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地区,卫生条件比较好,发生率通常是千分之六点八。在西北、高山、缺氧的地方,或者卫生条件差一些的地方,先心病发病率接近千分之十四,甚至会更高一些。所以我们国家每年有15万--2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

  主持人:先天性心脏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有什么后果?

  刘迎龙主任:先天性心脏病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有紫绀的,这个孩子表现是缺氧,紫绀。我们手和口都是很红的,他是紫的,像茄子一样。还有一类先心病是没有紫绀的,肺血非常多,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孩子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最后也出现紫绀,这种孩子手术起来就非常困难。

  [page] 我国2011年将全面推行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page]

  我国2011年将全面推行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

  主持人:先天性心脏是属于重大疾病的范畴,了解到您的提案之中提到了要加强我国的先天性心脏病防治,陈竺部长2011年3月3日说2011年全面推行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您觉得这一政策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迎龙主任:我觉得这个政策非常好。先天性心脏侵犯了心、肺两个系统,孩子喂养困难,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孩子得了肺炎,轻的一两千块钱,严重的几千上万块钱,甚至危及了孩子的生命,给几个家庭带来了非常沉重的负担。做了三届的政协委员,为了孩子的健康,我反复提出来先天性心脏的三级防治。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我们政府要免费为农村的贫困的孩子们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这个工作部署下来以后,卫生部采取了积极的措施,经过去年一年的摸底、试点确定,在农村,14岁以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可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获得免费或者大部分费用减免的治疗,这是我们政府体验民生、关心百姓的具体措施。我和顾主任都是做医务工作的,我们要通过我们具体的行动把关爱送到孩子手中。

  主持人:请问顾主任,小儿先心病的常见类型有哪些?哪些先心病是不需要治疗就可以自愈的?

  顾虹主任:临床上最常见的先心病是室间隔缺损,高达50%到60%。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狭窄,这是几类是比较常见的先心病。小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都有自愈的可能。小的室间隔缺损自愈率高达25%。室间隔缺损比较小的孩子,如果临床的检查都能够证明是小的缺损,我们一般需要观察,在比较小的时候先不要做手术,只要临床上的症状和情况能够允许,这些孩子有一部分是能够自愈。

  刘迎龙主任:如果发现孩子心脏有些这种比较小的问题,我们通常过一两个月再检查一下,这些小的缺损可能都闭上了。所以孩子有一些小的畸形时不要过于紧张,过一两个月再看一看。

  [page] 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防治[/page]

  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防治

  主持人:请刘主任介绍一下如今我国治疗小儿先心病的情况是怎样的?目前有哪些治疗的手段?

  刘迎龙主任:先天性心脏病危害孩子健康,所以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防治。我们叫做三级防治,一级防治就是对孩子们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准妈妈们就对导致心脏畸形的因素加以避免,这叫一级预防。

  我们知道疾病的发生都有内因和外因。内因就是自己本身的因素,这里大部分是基因的遗传。先天性心脏病的基因是一个不确定位置的多基因的遗传,还不是非常清楚。但是在有先天性心脏的家族中,这个孩子先心病的发生率肯定是高的,要高几倍、十几倍、几十倍,所以基因起了作用。另外就是外因,孩子父母双亲吸烟喝酒,有害物质的影响,比如药物以及一些放射性的侵害造成孩子的心脏损害。对这些因素加以避免我们叫做一级防治。

  二级预防是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在妊娠的时候去给孩子做心脏的超声,通过胎儿的心脏和血流的结构就可以判断有没有心脏病,这个准确率挺高,我们做的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果这个孩子有特别复杂的畸形,治疗效果不好,甚至远期效果不好,我们就建议他是不是优生优育。如果比较简单的畸形,治疗效果还是比较好,我们还是主张生下来以后有效的治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二级预防。

  患有先心病的孩子生下来以后能够及时的诊断,根据诊断来进行治疗,我们把这叫三级防治。"十一五"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先天性心脏病的三级防治这项工作。我们国家现在已经初步开展了三级防治工作。

  主持人: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水平如何?

  刘迎龙主任:一级防治在国外宣传更好一些,我们有一些偏远地区大家对这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国外在食品中添加叶酸,叶酸添加以后有很大的效果,特别是对脊柱裂和先天性心脏病都有防治作用。我们全民投放叶酸做得大概要差一些。我们鼓励备孕和妊娠的妇女都应该添加叶酸。二级防治,我们在国内刚刚起步,不像国外做得那么多,我们现在在大城市做得比较多,应该努力向偏远地区推广。三级防治我们和国外比,我自己感觉,我们的大医院,比如说安贞医院或者其他的大的心脏中心,和国外比较先进的儿童中心比,没有太大的差别。个别的病种我们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我们国家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地区发展不够均衡,不像美国或者一些发达国家他们整体水平都很高,我们要努力提高我们的整体水平。

  主持人:总的来说我们的水平并不比国外差。

  刘迎龙主任:对。我们从某些大的方面不比国外差,但是我们发展不均衡。

  [page]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现状[/page]

  我国先心病介入治疗现状

  主持人:顾主任,您是介入治疗方面的专家,能不能给我介绍下我国小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的开展情况?

  顾虹主任:单纯的、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病种我们国家早在80年代、90年代就已经开始介入治疗。但是广泛的、比较普遍的开展还是进入2000年以后,因为有了一些新的介入器材的改进。国家又规范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过程、适应症的选择,术前术后的处理。我们国家在2003年中华医学会有一个会议,04年在中华小儿科杂志上发表过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指南,为几种非常常见的能够做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治疗进行了规范,来指导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治疗。现在几乎每个省市的比较大的中心都能够做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国内每年现在能够做两万多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其中有一半是儿童的。

  刘迎龙主任:刚才顾主任介绍,有了一个指南使这个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介入治疗不开刀,从大腿插一根管进去就把畸形纠正了,这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规范,并发症发生的几率更高一些。这个指南,规范了操作的程序和病种的选择,使先心病介入治疗水平在最近一、二十年有很大的提高。

  主持人:刚刚顾主任也提到指南里规范了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种的选择,那哪些先心病可以做介入治疗呢?

  顾虹主任: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心脏都可以通过介入手术来治疗的。大部分复杂的先天性心脏还是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能够做介入手术的疾病还是限于简单的先天性心脏。当然有一些复杂的先心病现在可以进行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进行镶嵌治疗。

  我们国家的先心病介入治疗指南里面所规定的几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包括肺动脉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术。另外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术在国际上有争议。从我们自己的情况来看,如果选择严格的适应症进行规范的操作,手术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我刚才提到的这几种是最常见的,也是开展得比较广泛的几种先天性心脏介入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年龄限制是这样的,对于室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有3岁以上或15公斤以上,这两个条件如果达到一个的话,就能够做介入手术。我也见过国外的报道,给两岁多的房间隔缺损的患儿做介入手术,效果都还是挺好的。

  动脉导管未闭,大约6个月,体重4公斤以上就可以做介入治疗。甚至现在很多发育比较好的孩子不用等到六个月,四个月就能达到四公斤。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手术的年龄是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的。

  对于肺动脉瓣狭窄的患儿,有新生儿期做介入手术,有婴儿期做,也有小儿期做。我们国家指南定的是大家能够接受、比较安全的范围。刚才提到的适应症的年龄都是有一定的范围,但是还是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主持人:您刚才也说到不一定三岁的孩子以上才能做介入,三岁以前的孩子要做介入手术的话,需要注意哪些?

  顾虹主任: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判断。如果患儿心脏的缺损比较小,可以等到三岁以后或者更大一点做更安全。因为介入手术需要把导管通过血管放进去,对小孩血管的粗细是有要求的。如果病人情况不允许,或者缺损很大,我们可能不会建议这种病人去等介入手术,我们可能建议直接去看外科医生。内外科结合的心脏中心最大的优点就是内外科医生可以同时给病人做诊断,如果情况允许,患儿可以等到更大一点年龄做介入手术,如果不能等待,直接就可以去做外科手术。

  刘迎龙主任:有时候病人来了以后,要求做手术,我第一件事情就是想他适不适合做介入。比如动脉导管未闭,目前70%--80%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都可以做介入。我先考虑他是不是适合做介入。不适合的病人,或者可以做但是等不了,反复呼吸道感染、心肺功能差,需要及时做手术,这个时候我们再留下来做手术。

  [page]心外科发展的趋势--小切口手术[/page]

  心外科发展的趋势--小切口手术

  主持人:讲到外科大家都知道开胸手术疗效很确切,但是会有一个很大的切口。术后的疤痕也是很多患儿家长担心的问题。现在有一种技术叫小切口手术,这种小切口手术是怎么回事?

  刘迎龙主任:首先讲一讲手术常规的入路,我们做心脏手术,病人仰卧,切口从正中切开,把骨头锯开以后,心脏漏出来。但是这样对以后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想能不能用一些比较小的、比较隐蔽的切口,对孩子的损伤会小,对心理影响也小。因此在1994年的10月我就开始了从腋下做先心病的手术,在肋间做,切口很小,在前胸没有切口。94年做的孩子现在已经17岁了,我们随访过这个切口对孩子的心理、生活、胸廓的发育的影响,我们发现没有影响。这类孩子心理的状况要比做正中切口的孩子要好得多。目前我们在国内几百家医院都可以开展这样一种小切口的手术。我自己这种方法做了有将近一万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

  主持人:这也是未来外科发展的趋势?

  刘迎龙主任:现在先天性心脏治愈率高、远期效果好,如何提高病人的远期效果,使病人心理也能够接受,这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小切口广泛的受到病人的欢迎。

  先天性心脏病不可不防肺动脉高压

  主持人:刘主任讲先心病三级防治时讲到先心病需要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但是很多患儿的家长并不重视。先心病的患者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最后会引起肺动脉高压,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顾虹主任:在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大的缺损如果不进行治疗,几乎所有的病人最后都会产生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高压有时候是可以治疗的,但是如果发展到最后的阶段,艾森曼格综合症这个时候,病人的远期生存率都不理想。

  刘主任在外科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病人,也有很多经验。我们现在采取的措施是对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仔细的综合检查。心内科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评价,包括心导管检查,来看一下肺血管病变的程度还有没有可能做手术。有些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是检查后就有手术指征;有一些病人经检查后没有手术指征;中间有一些病人通过药物治疗争取到了手术的机会,再做手术。及时这部分病人做了手术,术后还有一些病人要长期随访。内科的处理,术前诊断、术后长期随访,是我们和外科一起联手做。

  刘迎龙主任:先心病一定要早诊断早干预,晚了很可能出现肺动脉高压、严重的心脏衰竭。要做到尽早诊断,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方法去治疗,这样效果会更好。

  顾虹主任:我们中心有国内各地的肺动脉高压患者。为什么这么晚才来看病?在民间流传一些不正确的说法,也有一些地方的医生对先天性心脏病不够专业,这些家长被误导了,很晚才带孩子来看病,结果失去了手术的机会,非常可惜。刚才刘主任说的先心病防治发展不均衡就有这方面的特点。大医院、大中心的心脏科医生们很着急,知道这个病要早诊断、早治,但是并不是国内各地的医生都有这样普遍的认识。

  另外,如果是已经是艾森曼格综合症的病人,我劝这些家长不要强行做外科手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病人做完手术了,两三年浑身肿得很厉害,不如不做手术。以前说这些病人活过20岁,现在有的病人甚至能活到60岁。

  有艾森曼格综合症的病人或者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女孩子尽量不要怀孕,因为妊娠这个特殊的生理状况会给肺动脉高压的年轻的妈妈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母子都会不平安。我们每年要处理很多例这种病例。

  刘迎龙主任:举办这个健康栏目来讲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大家都不太知道,我们通过媒体把这些知识告诉大家,愿孩子们都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顾虹主任:我们要呼吁家长根据小孩的病情尽早的治疗,对于他以后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主持人:小孩在治愈先心病之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刘迎龙主任:80%的先天性心脏做完手术以后,孩子跟正常人差不多,可以享受正常人的生活,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甚至还可以当兵。但是有些孩子恢复还是差一些,这类病人接近20%。比如心脏畸形特别复杂,手术时机比较晚的孩子,要避免一些剧烈的活动,避免感冒来保护心肺功能。

  顾虹主任:另外肺动脉高压的病人手术后一定要长期随访,不是做完手术就没事了,希望这些病人能够每年都回到我们中心来随访。心功能、肺功能都需要重新评价,有一些病人术后还需要长期的治疗。希望这些病人能够检查随访。

  刘迎龙主任:肺动脉功能的治疗有时候像高血压一样需要终身服药。

  [page]患友提问环节[/page]

  患友提问环节

  主持人:下面我们进入专家答疑环节。我们请专家集中解答下好大夫在线网站患友们的部分问题。第一个患者说,七个月大的小孩,患有先心病,超声显示损缺是4毫米,肺动脉瓣反流,是现在应该做介入还是以后做介入?现在手术会不会增加手术的风险?费用是多少?

  顾虹主任:如果这个病人没有主动脉瓣反流,我和刘主任都要看一看这个病人心脏大不大,如果是心脏正常的这个病人可以等,因为还不到两岁,两岁以内小的室间隔缺损自愈率还是蛮高的。但是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我们要看一下这个病人有没有可能是大的室间隔缺损。通常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不全就要小心了,这样的病人我可能会推荐他去做外科手术,甚至不要等。

  刘迎龙主任:我们建议这个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检查一下,不仅要看超声结果,我们还要看心脏情况,肺血情况,是不是经常感冒,是不是喂养困难、发育情况怎么样。室间隔缺损,由于肺血增加,反复呼吸道感染,喂养起来困难,这个时候要尽早手术。如果心脏不大、肺血不太多,妈妈喂起来很容易,跟正常孩子差不多,也可以等一等再观察,再根据缺损的部位决定是否要堵上。

  主持人:如果需要做手术,费用是多少?

  刘迎龙主任:这个孩子做手术,交三万押金,手术顺利,90%的孩子在出院的时候还会剩几千块钱。如果这个孩子做外科手术,我常常给他采用右侧的小切口去做。这种病人做手术,手术的死亡率是200到300分之一,满意程度可以达到97%--98%。风险不是太大,这个孩子做了手术没有别的畸形,跟正常人近似,长大以后可以做一般的工作,只要不去当刘翔。

  主持人:2岁女孩,诊断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6.7MM,预激综合征B型,能做介入吗?

  顾虹主任:房间隔缺损6.7毫米,2岁的孩子,要看这个孩子的预计综合症发病得频繁不频繁,预激综合征传导度比正常人多一条,会出现不定期的有一些情况刺激会出现发作,如果不发作就观察就行了。6.7毫米房间隔缺损不会有临床症状,建议等到三岁以后做介入治疗。至于预激综合征需不需要治疗,如果一两年不发作一次,就不需要治疗。如果需要的话,稍微大一点,我们可以做射频消融,就是把异常的传导束打掉,用一个心导管送到心脏里面,用电击的方法把异常传导束找到打掉。也可以一起做,要看他发作是不是频繁。

  主持人:如果介入失败可以做手术吗?

  刘迎龙主任:可以。也不太增加手术风险,跟第一次做差不多。

  顾虹主任:6.7毫米房间隔缺损一般不会失败。

  主持人:一个宝宝6个月11天,超声显示室间隔缺损为0.8到0.6厘米。左向右分流,如果开胸的话疤痕会不会很大?

  刘迎龙主任:如果我做手术就采用右侧切口,胸廓保持完整,在腋下切一个小口,疤痕不是太大,如果是女孩子,游泳都看不出来。

  [page]心脏科专家"心语心愿"[/page]

  心脏科专家"心语心愿"

  主持人:感谢两位专家的详细解答。有请两位专家给患者和大众一些关于先心病的寄语?

  顾虹主任: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我们国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多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多治愈一些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刘迎龙主任:我们医务人员,媒体工作的同事,以及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员共同努力从三级防治入手,还给孩子一颗健康的心脏。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们访谈接近尾声,最后请刘主任介绍一下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

  刘迎龙主任:小儿心脏病中心在北京安贞医院是一个由心内科医生、心外科医生、超声医生、术后监护医生和护士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我们把先天性心脏三级防治作为我们中心的具体工作,我们在国内有一百多家单位的协作和网络系统。和大家一起来完成先心病的防治工作。我们是内外科一个有机的整体,通常来了以后由顾主任他们去诊断、治疗,来筛选可不可以做介入,如果可以由他们来做介入;如果不可以,由我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我们每年可以完成2000例患儿的住院,做300多例的心脏介入手术和一千多例的外科手术。我们处于心脏外科发展的较好时机,医药体制的改革使我们能够共同发展。我们要借这个机会来发展和壮大我们小儿心脏中心,使我们成为为大家服务的一个优质的中心,来为孩子们的心脏健康作出我们的贡献。

  主持人:感谢两位专家精彩讲解,我们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

来自: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