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振尔:定期进行防癌体检非常有必要

发布时间:2013-04-28 求医网

  第十九届国内肿瘤宣传周的主题为“保护环境,远离癌症”,针对环境污染与癌症的关系,家庭医生在线做了一项《绿色生命—缓癌力》的调查,调查显示,高达88.33%被调查者没有定期进行防癌体检,25%认为常规体检已足够实现防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廖振尔教授对调查结果表示遗憾,他指出,这主要由于防癌知识宣传不够,其实,定期到专科医院进行防癌体检非常有必要。

  主持人:哪些人需要进行体检?

  廖振尔:五类人群有必要进行防癌体检: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即含有癌症易感基因人群);在癌症高发地区居住人群(如西江流域鼻咽癌高发,潮汕地区食道癌高发);有癌前病变人群(如息肉、胃镜发现中重度增生、异形增生等);经常接触致癌物质 (放射物质、化学物质、厂矿企业污染物质) 人群;四十岁以上人群。廖振尔教授强调:“四十岁以上人群较好每年一次体检,对于高危人群应半年进行一次防癌体检。”

  主持人:进行防癌体检应该去哪里做,是去普通医院还是应去肿瘤专科医院呢?

  廖振尔:做一般的体检,二甲医院与三甲综合性医院都可以,但是防癌筛查较好还是到专科医院,就算大型的三甲综合医院的筛查与肿瘤专科医院的相比仍有明显的不同。

  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癌症筛查项目没有肿瘤专科医院齐全。三甲医院偏重于健康体检,针对一些常见的慢性病如脂肪肝、高血压、动脉硬化、痛风、糖尿病等的筛查。肿瘤专科医院重点是围绕10大类癌种,根据人群特点、性别特征、有无基础病等来有针对性的筛查。不少综合性医院癌症的筛查项目是定性的,不是定量的,它检测出来的癌瘤指标是粗略的。肿瘤专科医院筛查项目是定量的,所以检测出来的癌瘤指标比较精准。

  方法学上的不同体现了经济价位的不同。同样一种项目,等级不同的医院,设备档次不同,医生的水平不同,导致体检价位不同。一般来说,肿瘤专科医院侧重定量,更精准,所以在同一种项目的筛查上可能价格会稍高一点。

  [page]防癌体检项目:应按人群特点个性化制订 滴血查癌有点夸大[/page]

  防癌体检项目:应按人群特点个性化制订 滴血查癌有点夸大

  主持人:截止4月12日,在互联网上,共有42.9万个关于“防癌检查项目”的相关内容,不少网友求助:做哪些项目,可以将所有癌症都筛查出来?

  廖振尔:一般进行防癌筛查前,专科医师都会将人群进行相应的分类:如果是男性就从男性高发的疾病方面进行筛查,是女性就从常见女性疾病进行筛查;如果经常抽烟、喝酒、肝炎病毒携带的人群,将优先考虑筛查肺癌、肝癌等;如果本身有基础病的人群,如胃炎患者,将优先筛查是不是胃癌, 而对于出现吞咽不适、哽噎感、异物感、局部疼痛,俗称“三感一痛”的人群,则优先考虑进行食管癌筛查。“防癌检查项目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人群特点进行量身针对性的检查。”

  主持人:有机构宣称,只需一滴血即可查出是否患有癌症,可信吗?

  廖振尔:到现在为止,没有一项初选可以达到检测癌症的目的。一滴血可以查出癌症,现阶段是一种美好的理念,目前还不能达到这种水平,未来科技发展可能会成为一种现实。癌症筛查需要通过不同的检查项目组合才准确,比如,在原发性肝癌中,AFP(甲胎蛋白)70%~80%为阳性,20%~30%阴性,所以需要配合影像学检查,还有部分癌瘤指标不是很敏感,很难检测是什么性质,很难确诊。所以,现在很多医院用滴血查癌来宣传有点夸大。

  据了解,针对不同的癌症,检查项目也不同,数目繁多,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癌症检查,可能价格比普通体检套餐要贵一些,但结果会更精准,将会更放心。

  专家简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廖振尔教授

  廖振尔历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纪委书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委书记。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副主任、内科学教授、肿瘤学教授。

  擅长健康管理、防癌体检、肿瘤预防与保健计划,熟悉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胆囊炎、胰腺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疾病的内科治疗。尤其对顽固性呃逆、肠道微生态失衡、慢性腹泻、习惯性便秘等病症的综合性治疗体会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