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新明专家谈: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原则?

发布时间:2013-04-28 求医网

  主持人: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孙新明: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继而成团状。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不同阶段,临床上应用 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整体治疗法,包括临床辩、证论治、外治疗法、药物静脉滴注疗法、药物穴位注射疗法、手术治疗等。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继发有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其临床表现比较重,患者久站时出现胀破性疼痛和明显肿胀,作下肢浅静脉测压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30%以内,最可靠的鉴别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2.动静脉瘘 多发生在外伤尤其是贯通伤以后,偶尔亦有先天者。在动静脉瘘部位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连续性血管杂音,其近端肢体增粗发热,多毛易出汗,远端肢体则发凉并可出现水肿。抬高肢体时,下肢曲张静脉内血液不易排空,静脉压明显增高,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

  3.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 本病因先天性动静脉沟通或先天性静脉畸形(深静脉受压,高度狭窄或闭塞)引起。静脉曲张较广泛,不限于大隐或小隐静脉的主干,往往在大腿外侧,后侧也有明显静脉曲张,患肢常铰健侧增粗增长,尚有大片的红褐色血管痣样变化,有人称为“葡萄酒斑”。根据以上三联征,鉴别较易。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下肢浅静脉曲张多属该综合征的一种代偿性症状表现。病程早期,患者出现肢体均匀一致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检查可见股三角区及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向背侧用力弯曲时即感腓肠肌处疼痛(Homans氏征阳性),此时下肢深静脉被血栓阻塞,形成回流障碍,Perthes试验呈阳性改变,病程后期,血栓机化后再通,静脉瓣膜遭破坏,演变成倒流性病变,患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站立时下肢皮肤发红或发绀,并有肢体沉重发胀或酸痛感及营养性变化,可继发患肢淋巴水肿,此时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难于鉴别,深静脉造影则有助于明确诊断。

  [page]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适合做什么运动?[/page]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适合做什么运动?

  主持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适合做什么运动?

  孙新明:常因静脉曲张及其合并症尤其是溃疡而就医。

  1、伸屈运动

  取仰卧位,头部垫一小枕,双腿绷直,双手掌心朝上枕于头下。双腿膝关节依次微微抬起、放下,做屈张练习,左右腿分别各做6-8次。

  2、抬腿运动

  姿势同上。双腿并拢,两腿依次抬起呈45度角,各进行4-5次。

  3、分腿运动

  姿势同上。双腿绷直,在缓缓吸气的同时,尽可能地向两侧分腿,再呼气,并拢双腿,反复4-6次。

  弯曲双腿,膝盖尽可能分向两侧压区,后再并拢,伸直双腿,回到原来的准备动作,如此进行6-8次。

  4、腿上运动

  取仰卧位,头部垫小枕头,双腿绷直,双腿置于身体两侧。

  先举起右腿,在空中停留数秒钟后放下,在以左腿重复上述动作,交替进行4-6次。

  5、摆动腿运动

  姿势同上。双腿绷直,依次上举后左右摆动;抬起双腿,模仿骑自行车的动作,前后摆动,各进行4-5次。

  [page]护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注意事项?[/page]

  护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注意事项?

  主持人:护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注意事项?

  孙新明:下肢静脉曲张静脉造影后护理要点:

  1、静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20分钟,可用1千克沙袋或盐袋压迫穿刺点。

  2、造影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或鼓励患者做背屈活动,避免造影剂在患肢的滞留。

  3、嘱患者多饮水、绿豆汤及食用西瓜等,以促进造影剂排出体外,减少在体内的潴留时间

  4、注意穿刺侧肢体的肿胀、血运情况、皮温的变化以及患者的无感觉异常,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专家介绍:孙新明,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周围血管病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