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5-06 求医网
主持人:小儿骨肿瘤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如何治疗呢?为此,求医网特邀嘉宾首都儿科研究所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马继东,下面让我们来问马主任几个问题。
主持人:小儿骨肿瘤早期症状有哪些?
马继东: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下颌骨少上颌骨多见,并有损伤史。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进而转变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反射性疼痛;肿瘤迅速生长,破坏牙槽突及颌骨,发生牙松动、移位,面部畸形,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在X线片上显示为不规则破坏,由内向外扩展者为溶骨型;骨皮质破坏,代以增生的骨质,成日光放射排列者为成骨型。临床上也可见兼有上述两型表现的混合型。晚期患者血清钙、碱性磷酸酶可升高,肿瘤易沿血道转移至肺。
患者病程长短不一,从出现症状到就诊短则数天,长达数年,平均3~4个月。好发部位在膝关节周围。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多为隐痛,持续性,在活动后疼痛加重。夜间痛较明显。患部出现包块,包块增长速度常以月计,当肿块明显增大时可出现邻近关节的反应性积液,关节活动受限。早期疼痛常于轻伤后突然发生,肿胀开始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呈偏心性梭形肿胀。肿块硬度不一,因肿瘤质地而异,溶骨性病损者较成骨者为软。患处皮肤发亮,表面静脉扩张,皮温升高。如肿瘤体积较大并邻近关节,可影响关节功能。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有其他部位转移。
肿瘤体积的大小可根据肿瘤部位的深浅,以及肿瘤侵及软组织大小而不一。肿块局部伴有压痛,其硬度根据肿瘤组织内所含的骨组织多少而不同。瘤体较大时则可出现皮肤表面血管怒张现象。
最典型的发病部位是四肢的管状骨(占80%),特别是股骨(40%)、胫骨(16%)和肱骨(15%)。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是最常见的部位。50%~75%的骨肉瘤发生于膝关节附近。在腓骨、髋骨、下颌骨、上颌骨和脊柱骨的骨肉瘤相对少见。颅骨、肋骨、肩胛骨、锁骨、胸骨、尺骨、桡骨和手足部的小骨骨肉瘤罕见。在长管状骨中,骨肉瘤主要发生于干骺区。发生于骨干的骨肉瘤约占2%~11%。骨肉瘤可以蔓延至骺端,尤其当骺板闭合以后,但发生于骨端的骨肉瘤却非常罕见。骨骺骨肉瘤(epiphyseal osteosarcoma)主要见于股骨髁。
临床上对青少年有近膝关节的骨端疼痛,肿胀等应认真检查,根据病史、体征及X线片、放射性核素骨扫描、CT、MRI及实验室检查,大多可以诊断,必要时作活体组织检查。应注意与下述病变鉴别:骨化肌炎、掌骨和跖骨结核性骨炎(此处骨肉瘤极少发生),慢性骨髓炎、骨囊肿与巨细胞瘤等。
[page]小儿骨肿瘤患者如何治疗呢?[/page]
主持人:小儿骨肿瘤患者如何治疗呢?
马继东:骨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 恶性者大多为骨肉瘤。目前治疗原则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全身化疗、区域性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局部放射治疗等,尽量保留肢体。
七十年代以年,传统治疗骨肉瘤的方法是施行截肢术。七十年代以后,全世界各国学者均采取保守手术,施行瘤段切除并在手术后辅加放射治疗。近年来又 采取术前先行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再行保肢手术,其疗效与截肢术相仿。
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有:(1)肿瘤刮除术和植骨术。适用于良性骨肿瘤。(2)切除术及植骨术。适用于良性及低度恶性骨肿瘤。(3)截肢术。适用于巨大恶性骨肿瘤或已有广泛累及附近软组织者,但也需慎重考虑。
对转移性骨肿瘤不宜手术治疗,优选方法是放射治疗,既可取得止痛的效果,又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继而还要针对原肿瘤的病理类型,辅加化学药物治疗,可取得缓解症状,延长生命的效果。
主持人:非常感谢马主任的解答,由于时间原因,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马继东: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