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学主任介绍甲状舌管囊肿的病因及诊断

发布时间:2013-05-23 求医网

  主持人:甲状舌管囊肿的病理病因是什么?如何鉴别诊断?下面让我们听听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韩正学主任的介绍。


韩正学介绍甲状舌管囊肿

  主持人:甲状舌管囊肿的病理病因是什么?

  韩正学:发病原因

  甲状舌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发育性囊肿,源于甲状舌管的残余上皮,由于胚胎期甲状腺形成过程中的甲状舌管退化不全,遗留在颈深部组织内,而管腔内被覆上皮产生分泌物积聚而形成。

  发病机制

  甲状舌管囊肿多发生于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处,可出现在舌盲孔至胸骨切迹间的任何部位,但以舌骨附近最为常见,常位于甲状腺和舌骨之间。舌骨平面以上的囊肿多位于中线,舌骨平面以下者可居中线或偏向一侧,以偏左为多。甲状舌管囊肿通常有完整的包膜,囊壁薄,外为纤维组织包绕,内衬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扁平上皮、复层鳞状上皮等。上皮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合并感染时可有炎症细胞浸润,囊壁内可有甲状腺组织。囊内容物多为粘液样或胶冻样物质,其内含有蛋白质、胆固醇结晶等。本病也可发生癌变,1915年Ucherman首先描述了甲状舌管囊肿癌变,至今文献报道已超过150例,大部分为乳头状癌,也有滤泡状癌、鳞癌等。但关于其来源仍有争议,有人认为是隐匿性甲状腺癌扩散而来,也有人认为是起源于甲状舌管囊肿壁内的异位甲状腺组织。

  病理生理

  甲状舌管囊肿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触之通常有波动感,能随吞咽上下活动。囊内容物为清亮粘液样物质,如继发感染则为脓性或粘液脓性。囊壁内多被覆假复层纤毛状柱上皮或复层扁平上皮,常见两者的过渡形态,邻近口腔处的囊肿内壁多为复层扁平上皮,而位置靠近颈根部者则多为纤毛柱状上皮被覆。如囊壁组织内含纤维成分较多者,偶见甲状腺或粘液腺组织。
[page]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瘘如何鉴别诊断?[/page]

  主持人: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瘘如何鉴别诊断?

  韩正学甲状舌管囊肿的鉴别诊断

  (1)颏下慢性淋巴结炎和淋巴结核:表现为颏下肿物,淋巴结核若破溃也可形成瘘管经久不愈。但颏下淋巴结病变多较为表浅,常为实质肿物且有压痛,可根据病史和活检结果鉴别。

  (2)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与甲状舌管囊肿均为甲状腺先天异常,二者在胚胎发育上密切相关。异位甲状腺常位于舌根部或舌盲孔的咽部,呈瘤状突起,表面紫蓝色,质地柔软,边界清楚,病人常有语言不清,严重者可出现吞咽、呼吸困难。由于75%的异位甲状腺为惟一有功能甲状腺组织,错误将其切除将导致终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严重后果。临床上要注意两者的鉴别,放射性核素扫描是最有效的鉴别方法,异位甲状腺部位可见核素浓聚或颈部未及甲状腺组织即可做出诊断。

  (3)副胸腺:与舌骨无连接,肿块不随吞咽上下活动,B超为实质性肿块等特点可与甲状舌管囊肿鉴别。

  (4)皮样囊肿:常表现为颏下肿物,也可位于胸骨上凹处。一般囊肿包膜较厚,无波动感,常与皮肤粘连,不随吞咽和伸舌活动,穿刺抽出豆渣样或皮脂样物即可鉴别。

  (5)甲状腺腺瘤:本病多表现为颈前区、甲状腺组织内无痛性肿块,质软,边界较清楚,可随吞咽活动,但不随伸舌活动,借助放射性核素扫描可鉴别。

  (6)腮裂囊肿:多位于颈侧或颈动脉三角区内,肿物多偏离中线,与舌骨无关。穿刺物内可含有皮肤附件及胆固醇结晶,需通过病理切片进行鉴别。

  (7)其他颈部肿块:如甲状腺锥状叶、囊性水瘤、脂肪瘤、皮脂腺囊肿、舌下囊肿、喉含气囊肿、甲状旁腺囊肿和畸胎瘤等,多可据肿物所在部位和性状做出鉴别。

  甲状舌管瘘的鉴别诊断

  (1)颈部结核性瘘:多为纵隔结核性淋巴结炎蔓延破溃而来,瘘口多位于胸骨上窝,曾有肿块破溃排出干酪样物质史。肺部X线检查有结核病灶、PPD强阳性等可资鉴别。

  (2)鳃裂瘘管:本病常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有时出生后即可发现瘘孔,并流出较清亮液体。瘘管索条可延伸到颈动脉处,不与舌骨相连接。必要时经瘘口注入造影剂并行X线检查,可了解瘘管走行方向以便鉴别。

  (3)鳃源性颈部正中裂:该病生后即发现舌骨至甲状软骨下方皮肤裂开,表面覆盖红色湿润内膜,远端为数毫米的盲管,近端有扁豆大小的纤维瘤或纤维软骨,有时可触及上行的纤维索条,分别固定于两侧颏结节,故与甲状舌管瘘容易鉴别。

  主持人:感谢韩主任的讲解,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