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孙水谈人工关节置换,重塑健康人生

发布时间:2013-05-28 求医网

  数据表明,目前国内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总数仍在增长。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是多样化的,其中就有老年人如何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问题。而老年病的多发又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最大限度缩短高龄带病生存期限、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已是全社会共同面对和研究的课题。


孙水 医学博士,外科骨外,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骨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据统计,超过55岁年龄组发病率高达80%。长期的病痛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因骨关节炎而致关节功能障碍的好方法。特别是人工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能即刻缓解、消除关节疼痛,增加肢体活动度,尤其对老年病人,能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人工关节手术后,许多病人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患严重膝关节病的德国老太太去看医生,经过严格仔细的检查后,医生建议她换人工膝关节。老太太想了一会说:“医生,换上关节后,我就可以去滑雪了吗?”医生回答道:“当然,冬天来临的时候,你就可以去滑雪了……”

  目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近百万人接受人工关节手术,而且正在逐年增多。

  如果您的髋关节或膝关节已有相当时间的疼痛,并且疼痛开始妨碍您正常的行走,甚至出现跛行,行走距离逐渐缩短,关节活动受限,有时上下楼梯或自椅子上站起都可产生或加剧疼痛。当这些症状逐步影响您的生活与工作时,可能您就需要接受一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了。

  支持人:为何非要换关节

  孙水博士:关节就是老百姓通常讲的“轴承”,可以帮助人体完成屈伸和旋转的动作,像髋关节、膝关节等。很多原因都可以造成关节的损害,包括各种原因造成的关节创伤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头骨折等。再如关节周围的肿瘤、关节疾患,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优选适应症,其他疾病还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某些髋关节骨折、良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Peget病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但上述疾病并非任何情况都需关节置换治疗,选择手术治疗的病人必须符合如下三条标准:关节破坏的X线改变;有中度到重度持续性疼痛;长期保守治疗得不到实质性改善。

  保守治疗包括:止痛剂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理疗、助行器(拐杖)以及有意识地减少可能引起不适的体力活动。当关节炎较严重时,关节面软骨会严重磨损破坏,甚至出现变形,往往会导致疼痛,功能受限及行走不便。此时人工关节是较好的治疗选择。它首先可以缓解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关节破坏等;第二是稳定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不稳定,如陈旧性关节脱位、严重膝关节不稳定合并的骨性关节炎;第三是在进行人工关节手术的同时矫正关节畸形,使原来存在的畸形得到矫正和改善;第四是使原来僵硬、活动受限的关节能够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page]怎样选择人工关节[/page]

  支持人:怎样选择人工关节

  孙水博士:首先对人工关节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人工关节在人工器官中疗效较好,人工关节是矫形外科领域在二十世纪取得的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它使过去只能依赖拐杖行走,甚至只能截肢的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行走,大大改善了生活质量。使一些晚期关节严重破坏的类风湿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炎患者有了希望,部分长期卧床病人,通过手术,重新获得了站立和行走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了生活自理能力。它作为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法已在某些国家广泛应用。目前,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成为治疗关节严重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被誉为20世纪骨科发展史中重要里程碑之一。

  当病人决定采用人工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后,常常提到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工关节才是较好的?对此孙博士解释到,应该说,不同病人应选择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假体对其形态的设计、表面处理、材料选用、制造工艺以及包装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同时也需要充分的临床实践来证实某一人工关节的效果。就目前情况而言,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不论从假体本身而言还是从手术操作技术方面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其他关节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中,各种人工关节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选择人工关节假体与选择其他商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一旦人工关节假体被置入人体内就不便于随意“更换”,即使“更换”其代价也相当大,可以说不能只用金钱来衡量。所以在决定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时应挑选一家实力雄厚、技术成熟完善的医院,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做出慎重的选择。
[page]关节置换会遇到的问题[/page]

  主持人:“关节置换”会遇到的问题

  孙水博士:在开展人工关节置换术这几年来,遇到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技术上的制约,而是人们观念上的不认同。医院人工膝关节置换是从留学德国回来后开展起来的,按说德国的关节置换在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我的的老师还是当时的德国骨科协会主席,技术的先进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当我回国后却先是度过了尴尬的四个月——没有开展一例膝关节置换!是没有病人吗?当然不是,我的一个门诊下来20多个病人,最起码得有4~5人需要做,这还是按国内的标准(同等情况在很多国家已属严重病变)。但是任凭我苦口婆心劝说,病人还是选择保守治疗。到了第8个月时,一共才做了4例。后来我的德国导师来国内时,他约了9位患者进行手术,从那以后工作才展开。

  对这种情况,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对生命、疾病、治疗等各方面的认知差异。这导致了他们对治疗进行了不同的选择。但是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髋关节置换已被人们认可一样,当膝关节置换在人们生活中显示出它的方便与完好时,也就到了它被更多人认可的时候了。

  制约人工关节发展的第二个问题是经济问题。人工关节价格不菲,用上乘的进口关节需要数万元,这当然不是每位患者都能负担得起的。

  第三是人工关节的并发症问题。人工关节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关节松动,这也决定了使用寿命的长短。关节松动主要是因磨损而产生的颗粒造成的。而磨损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人工关节的质量。但就目前来讲,优质的进口关节其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是经过上百次磨损实验的,一般不会有较大的问题。第二就是手术本身的问题了,这与手术大夫的水平有关。比如在人工关节大小合适程度的选择上,在病人先天条件的判断上(像“罗圈腿”的膝关节内侧磨损多一些;膝外翻的外侧磨损多一些)等等都体现着大夫的水平。再者要看患者日常活动量的大小。注意了这些存在细节的地方,人工关节的并发症基本上就可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