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25 求医网
主持人:直肠癌是常见的癌症,如何治疗是患者们十分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有幸请到直肠癌专家孙教授,孙教授和网友们打着招呼吧。
孙教授:大家好!
直肠癌 孙教授
主持人: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已超过17万,且患者发病年龄较欧美等国提前12~18年,孙教授,目前我国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现状如何?
孙教授:结直肠癌在我们国家的发病年龄比欧美的年轻,这方面我们有一定的统计资料,但国内范围内客观数据目前还没有的。我们目前看到的现象是这样的,从我个人经历来看也是年轻患者比较多,的确也很可惜。这样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的,有可能的原因是人种差别,与西方饮食习惯的进入可能也有一定关系。关于深层次的原因还没有很充分的证据,真正的原因目前还说不清楚。结直肠癌对我们的挑战确实是很大的,而且国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非常快。在北京,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上升到了第2位,发病率很快。
主持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很需要我国医生在疾病认识、诊疗方法选择上的统一和规范。能否请您为我们阐述一下在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方面治疗规范的要点?
孙教授:我觉得外科治疗最重要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术前的分期。
我们现在很多的外科医生临床的术前分期没有做,这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那么规范的术前分期应该是,比如说结肠癌,至少要做肠镜、钡灌肠、胸部的检查、肿瘤标记物,然后按照国际的TNM分期对肿瘤做术前的临床评价。对于直肠癌来说,主要是直肠内的超声,还有直肠的肠镜,这俩点对直肠癌来说是必须要做的。
第二个问题是手术的规范化。我们现在过于强调了新技术及新方法等,但是我们的基本治疗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比如直肠癌的规范化问题,结肠癌的规范化问题,淋巴结清扫的数量问题,这些是都是我们外科医生应该关注的。
主持人:目前,直肠癌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
孙教授:医疗界流传一句话,癌症早治3天,可多活30年!便血是大肠癌早期的单独症状,患者发现便血,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家族里有肠癌的遗传史的,应该在40岁以后定期筛查。常吃高脂食物、久坐不动者,50岁后也该定期作肠镜筛查。
对于直肠癌的筛查,肛泰医院引进国际先进的日本微痛电子肠镜系统,可对肛肠内部深层病灶部位进行图像采集,实时诊断,病灶清楚,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该系统适合便血、便痛、腹泻、大便干结、肛门肿胀和排便不尽等症状;对于杜绝肛肠疾病误诊、误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page]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直肠癌[/page]
主持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直肠癌?
孙教授:直肠癌的发生主要与高脂、低纤维饮食、不运动有关,这一饮食方式在白领中也尤为普遍。很多人对一、两天不排便并不在意,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大便秘结在肠子里,就变得愈益干结艰涩,日久损伤肠壁,导致毒素积聚、细胞病变,引发直肠癌。
因为肠癌和痔疮都有便血现象,一些小诊所因为医技力量比较薄弱、医疗设备比较落后,把肠癌当痔疮来医治,不但贻误病情也给后面的诊治带来技术难度。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旦发现有便血等现象,请务必到正规的专业医院进行检查,不要随意乱诊乱治。
主持人:一直很关注您的博客,里面分享了很多您在临床中的感受和医患沟通的经验。肿瘤科医生面对的疾病类型相对比较特殊,有很多是晚期疾病,如何与患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您在处理医患关系上有何技巧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孙教授:我觉得现在的医学模式转变了。过去是生物医学模式,只关心病人的病情,不太关心病人因为生病产生的心理变化。现在的医学模式变成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医生不仅仅关心病人的病情,而且要关心病人因生病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
这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了,对医学的要求更高了。所以我们医生不仅要掌握治病的技术,而且还要掌握心理治疗的一些技巧。除了关心病情以外,还要关心肿瘤这种令人害怕的疾病所造成的一系列心理问题。这个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卫生行政部门也对医生的教育作出了更多的规定,我觉得医生不仅去学习诊断治疗的技术,而且应该学习怎么样和病人沟通。谢谢!
主持人:谢谢专家您的介绍让我们对直肠癌有了更深的认识,再一次感谢!网友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