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李志军解析:视神经脊髓炎是怎么引起的

发布时间:2013-07-29 求医网

  脊髓炎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临床上虽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在病理学上均有病变部位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失;白质中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等改变。因此,脊髓炎包括了大量的脊髓炎性疾病。中医中医虽无脊髓炎的病名,但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的不同,本病可以分别归属于中医的“痿证”、“癃闭”及“便秘”等病中。今天健康访谈栏目请到了优秀神经科专家田培超教授,来跟我们谈一谈有关脊髓炎方面的知识,大家欢迎。


专家李志军解析:视神经脊髓炎是怎么引起的

  主持人:什么是视神经脊髓炎?

  李志军:视神经脊髓炎(neuro-optic myelitis),又称Devic病,是指视神经和脊髓先后或同时发生脱髓鞘改变而引起的病变。有学者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的亚型,是国内较为常见的脱髓鞘疾病。本病以视神经与脊髓两者均受累为特征。国内外学者都认为亚洲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国家。属于中医“暴盲”、“青盲”、“痿证”范畴。

  主持人:视神经脊髓炎是怎么引起的?病因是什么?

  李志军:视神经脊髓炎的病因:

  未明。可能与感染、毒素、脂溶性酶、血管阻塞及变态反应有关。目前认为以病毒感染及变态反应二者的可能性最大。

  病理:视神经脊髓炎的病理改变为神经纤维脱髓鞘、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空洞的形成。视神经损害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视交叉,脊髓损害好发于胸段和颈段(以上胸段及下颈段多见、腰段少见)。视神经脊髓炎与多发性硬化比较,其病变范围较为局限,一般仅限于视神经和脊髓。

  白种人有MS种族易感性,脑干病损为主,而非白种人有NMO易感性,视神经和脊髓损害常见,可能与遗传素质或种族差异有关。本病我国多见,好发于女性,在复发病例中女性是男性的3倍多,平均发病年龄近40岁,比经典型MS晚10年。

  发病机制:

  视神经脊髓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虽然目前普遍认为视神经脊髓炎是MS的一个亚型,但其是否为一独立的疾病仍有争议。白种人具有MS的种族易患性,以脑干病损为主;非白种人则对视神经脊髓炎具有易患性,以视神经和脊髓损害最常见。这可能是遗传和种族差异有关。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严重的单相病程疾病,但许多病例呈复发病程。

[page]视神经脊髓炎早期症状是什么[/page]

  主持人:视神经脊髓炎早期症状是什么?有什么表现?

  李志军:视神经脊髓炎的症状:

  1.患者发病年龄为5~60岁,21~41岁最多,也有许多儿童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少见,以青少年为多;女性稍大于男性。半数患者起病前数日或数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史。部分病例在病前1~3周有发热、头痛、咽痛、眩晕、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2.急性起病患者可以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脊髓或眼部症状。亚急性起病者症状在1~2个月内达高峰,少数患者呈慢性起病,在数月内稳步进展,呈进行性加重。急性横贯性播散性脊髓炎以及双侧同时或相继发生的视神经炎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导致截瘫和失明,病情进展迅速,可有缓解一复发。

  3.多数患者先发生眼部症状。双眼可以同时出现症状,也可以先一侧出现问隔数日或数周后再发展到另一侧,少数经数月或1年以上另眼才被累及,仅有单眼受累者很少。约1/8的患者有反复发作。有视力障碍者多起病较急,并有缓解一复发的特点。发病早期患者感觉眼睛疼痛,尤以眼球转动时或受压时疼痛明显,或有诉说前额部疼痛,同时伴有视力模糊。部分急性发病者可以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视力完全丧失。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视野改变。

  4.脊髓损害的常见部位为胸髓,其次为颈髓,腰段脊髓较少见。颈髓病变可见Homer综合征。临床常见的脊髓体征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多呈现播散性脊髓炎、不完全横贯性脊髓半离断或上升性脊髓炎的征象。临床特征为快速进展的(数小时或数天)下肢轻瘫、躯干部的感觉平面、括约肌功能障碍和双侧 Babinski征等。下肢进行性无力,早期腱反射减弱,后期出现锥体束征和病理反射。除感觉、运动和括约肌功能障碍外,常有痛性痉挛发作。括约肌障碍一般与肢体瘫痪同时发生,早期表现为尿潴留,以后可以转为尿失禁。大多数患者的括约肌功能恢复与肢体瘫痪的好转相一致。视神经与脊髓症状多先后发生,也有同时出现,二者出现的间隔时间可为数天、数周、数月或数年。

  主持人:以上就是专家的详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各位,再会。
 

  更多专家视角:

  咽炎专家张医师对急慢性咽炎大解析

  耳鼻喉专家何川介绍:鼻炎如何预防效果好

  专家秦伟支招:如何避免老年耳聋耳鸣

  陈家祺教授谈目前我国眼库建设的情况及问题

  血液病专家孔繁富谈白血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