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朱登纳谈小儿脑瘫

发布时间:2013-08-05 求医网

  小儿脑瘫是常见的影响儿童发育的儿科病,这种疾病不仅影响了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对家庭的打击也是致命的,却没有引起家长们足够的警惕,很多患儿被发现异常时,往往已经错过了较好治疗时机。

  今天,我们专门邀请了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朱登纳副教授,参加我们的访谈。


妇幼保健院主任医师朱登纳诊治小儿脑瘫

  记者:朱主任,很多人对于脑瘫的认识比较笼统,或者说不是那么详细,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脑瘫的基本情况。

  朱主任: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又称大脑性瘫痪、脑瘫。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常合并智力障碍、癫痫、感知觉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异常及其他异常。基本与小儿脑瘫同义。

  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患,主要造成运动障碍,导致长期或者终身残疾。严重的脑瘫儿童不仅个人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影响学习和工作,无法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不仅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沉重心理负担和精神痛苦,还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性问题。临床上经常见到原本幸福的一家,却因为一个脑瘫孩子而倾家荡产、夫妻反目、家庭破碎,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

  记者:脑瘫的危害不言而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患上脑瘫的呢?

  朱主任: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母体因素、产时因素、生后因素等。

  1、遗传因素:如说家属或直系亲属有先天遗传病,如家族性脑性瘫痪、智力障碍、癫痫、家族性先天畸形、习惯性流产、死胎、死产等病史。

  2、母体因素:如16岁以下和40岁以上分娩、35岁以上初产、习惯性流产、多胎、糖尿病、巨大儿、先兆流产、妊娠前三个月时病毒感染(如TORCH)、X线照射或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吸烟、酗酒、长期服药、血型不合、妊娠中毒症、母亲患癫痫、智力障碍等。

  3、产时因素:如产程长,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老化,早破水、羊水过多、过少或污染、脐带细小、打结或绕颈、宫内窘迫、妊娠高血压症、双胎、多胎、剖腹产、臀位、颅内出血、重症窒息继发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

  4、 产后因素:如早产儿,低体重儿,巨大儿,过期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惊厥,重症黄疸,产后呼吸、循环障碍,脑外伤,颅内出血,感染(中耳炎、肺炎、败血症、脑炎脑膜炎)、低血糖、重症贫血、喂养困难等。
[page]有没有什么**药或方法治疗小儿脑瘫[/page]

  有没有什么**药或方法治疗小儿脑瘫

  记者:目前一般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有没有什么**药或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呢?

  朱主任:目前国际国内还没有什么**药可以治愈脑瘫,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各种电疗、磁疗、蜡疗、水疗、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洗浴、熏蒸、引导式教育、神经营养药物应用等方法,目的是遏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发育,改善肌张力,增强肌力,提高脑瘫儿童的运动及学习能力等,但一旦确诊脑瘫,就很难恢复正常,如能在早期如6个月内发现孩子有脑瘫的早期表现并立即进行干预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记者:您刚才提到如果在六个月内发现治疗效果比较好,那么早期有什么异常表现呢?

  朱主任:如果孩子在6个月以内出现以下症状,要高度警惕脑瘫或脑损伤的可能性,尽早找专科医生检查:

  全身发软、无力或四肢发硬,把尿时两腿不易分开;头后背、甚至角弓反张,身子打挺;安静少动(自发运动减少)或过多乱动;

  经常长时间剧烈、不易安抚的哭闹,紧握拳、手不能张开或拇指攥在手掌心;胳膊后背、下肢交叉;抽风、惊战频繁;

  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如过大或过小;

  吸吮无力、哺乳困难、体重增加缓慢、经常呛奶、口腔闭合不佳;

  2-3个月,不会笑、不追视、头不能控制, 4-5个月反应迟钝,无主动抓物意识,不会翻身、抬头<90°坐位全前倾;6-7个月:叫名无反应、抓物不灵活或抓物即松、非对称姿势、肢体两侧运动不对称、下肢交叉、不会坐;

  6个月后持续足尖点地是脑瘫的重要标志。
[page]哪些因素会影响家长们的判断小儿脑瘫[/page]

  哪些因素会影响家长们的判断小儿脑瘫

  记者:很多患儿家长其实早期就已经发现了患儿异常,却没有加以重视,请问哪些因素会影响家长们的判断?

  朱主任:脑性瘫痪发现不及时有几个常见误区:

  一是怀有侥幸心理。小儿的家长认为临村的已经有脑性瘫痪小儿了,这千分之几的概率不会砸到自己的头上了。

  二是认为缺乏微量元素。在生长发育阶段,小儿容易缺乏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尤其缺乏维生素D、钙等。如果小儿的微量元素测定表上显示缺乏某些物质,有些家长单纯地以为“补补就过来了”,没有意识到脑损伤。

  三是认为发育迟缓。看到脑CT显示的是“轻度的缺血缺氧”或正常,就自认为只是“轻度”、不用治疗。事实上,小儿脑部CT异常并不是诊断脑损伤的依据,不少症状很重的脑瘫孩子脑CT却是正常的,脑性瘫痪在小儿1岁以前的临床症状不明显,通常被诊断为“脑损伤”或“中枢性协调障碍”(特别的明显的可在 6个月前确诊);1岁的小儿才会明确诊断为“脑性瘫痪”。

  四、其他人的意见也会影响家长的判断。

  记者:没有**药物和治疗方法,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请问如何预防他的发病呢?

  朱主任:预防分几个阶段:

  一是产前:定期产前检查,对患有严重疾患或接触了致畸物质,妊娠后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医生应给以医学指导,避免怀孕。若在检查中发现胎儿患有严重的遗传性疾病或先天性缺陷、孕妇患有严重疾病,继续妊娠会严重危害孕妇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均应遵照《母婴保健法》之规定,妥善处理。在妊娠后期,定期检查,以及时了解母亲和胎儿的健康情况,纠正异常胎位;如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应视其程度,选择门诊或住院治疗,以保护母婴安全。

  搞好孕期保健,孕妇应注意怀孕12周之前应避免各种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不要过多接触猫、狗等小动物;平时,孕妇不宜经常去公共场所活动,特别是风疹病毒流行时节,妊娠头3个月内的妇女须更加留意,以免感染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孕妇一旦发生感染性疾病,要及时医治,谨慎用药。

  二、胎儿出生时,即分娩过程中。因分娩引起的胎儿窒息和颅内出血是造成小儿脑瘫的一个重要原因。应预防早产、难产。医护人员应认真细致地处理好分娩的各个环节,做好难产胎儿的各项处理。

  三、胎儿出生后一个月内要加强护理、合理喂养,预防颅内感染、脑外伤等。

  记者:有哪些群体需要更加留意脑瘫,也就是说高危人群是都有哪些?

  朱主任:一是大龄孕妇(35岁以上)或男方50岁以上。

  二是近亲结婚;

  三是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史;

  四是孕妇智力低下或双方近亲有癫痫、脑瘫及其它遗传病史。如果怀孕早期发现胎儿异常,应尽早终止妊娠。
[page]小儿脑瘫在治疗和康复上应注意什么[/page]

  小儿脑瘫在治疗和康复上应注意什么

  记者:在治疗和康复上,家长和社会应该怎么配合呢?

  朱主任:脑瘫是个长期的疾病,不能幻想一次手术,或者短时间的系统治疗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家长和社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临床中发现,许多父母过于依赖议医疗机构和治疗人员,在医院不动手,在家中更是什么都舍不得做,唯恐孩子哭,以至于在医院有进步,回家呆一段时间不进步,甚至还退步;一些父母感觉医疗花费高,住不起医院,干脆放弃治疗;也有一些长期耗在医院里。

  由于脑瘫是一种慢性疾病,康复治疗过程比较慢长,花费大,单纯依靠医院或康复机构的训练人员是很不现实的,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在医生指导下,医院、家庭、教育机构结合的康复管理模式。

  医院帮助短期系统强化训练或指导式治疗、解决医疗问题(如:痉挛的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尤其是合理、适时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合理选配矫形器、手术等;伴发疾病的诊治;继发障碍的管理),医生和治疗师扮演好监督员和指导员的角色。

  教育机构包括特殊幼儿园和特殊学校,为脑瘫儿童提供应有的教育和社交机会以及必要的康复治疗(国内比较缺乏,家长也特别忽视)。

  家庭中除为儿童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外建议的资源在于父母作为治疗师的角色,一方面应该完成医生指导的各项训练内容,另一方面培养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自助能力。家庭环境和单独个例的父母角色是任何其他无法替代的,因此,父母应鼓起勇气,相信自己的能力,在医生指导下,多学习一些康复技术,共同促进脑瘫儿童各项能力发展。

  更多专家视角:

  徐保义:小儿脑瘫不可怕

  车帪环主任介绍小儿脑瘫患者康复方法

  鲍艳春讲解小儿脑瘫疾病的相关内容

  徐林教授解答孩子脑瘫我们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