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07 求医网
主持人:欢迎收看求医访谈节目,网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小儿心律失常,本期作客我们直播间的是儿科专家陈爱明,欢迎陈主任!
陈主任:主持人好!网友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儿科专家 陈爱明
主持人:心律失常以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小儿心律失常是较多见的一种小儿心脏疾病,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小儿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陈主任:寒冷刺激:小儿心律失常病因机体突然受寒,神经系统受刺激,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情绪变化:有时人的情绪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像是大喜大悲、忧思过度,以及惊恐、愤怒等,这些都会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从而导致心跳不规则,影响了心脏的运转,所以就会有异常的表现出现了。
饮食:生活中饮食的问题会造成许多健康影响,多饮酒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大量喝咖啡也会导致同样结果,所以生活中良好的饮食很重要。
穿衣:有时我们身上的衣服也会造成一些影响,合成纤维衣服可使一些人出现室性早搏。这可能与机体对合成纤维过敏导致组织胺类物质释放有关,也可能是合成纤维衣服引起皮肤静电干扰,改变体表电位差,从而造成了心律失常。
>>>推荐阅读:刘雪芹大夫谈孩子心慌、气短、心律不齐的办法
主持人:如何诊断孩子是否患有小儿心率失常?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陈主任:看伴有症状,有无伴发症状是判断心律失常轻重缓急的重要指标。
若发作时伴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或青紫、四肢发冷、抽搐、昏厥等,则提示病情较重、较急,多由器质性病变所致,不容忽视,应立即就医。
[page]如何治疗[/page]
看既往病史和原发病 如果心律失常为首次发作,本人既往健康,未患过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则多为非器质性的,或程度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若为多次、反复发作,本人又患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重要疾病,则多为器质性的。
看频发或偶发,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与病情轻重关系密切。若发作不频,如早跳等每分钟在5次以下,多提示病情较轻;若每分钟在5次以上或更多,则提示病情较重,不可掉以轻心。
看发作诱因,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绪激动、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和发热时出现,或在大量饮酒、饮茶、喝咖啡、连续吸烟、服用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洋地黄、奎尼丁)之后出现,则属于正常现象。相反,若查不出明显诱因,则应进一步查清原因。
看起病快慢及持续时间,一般说来,心律失常若起病迅猛且持续时间较长,则多表现病情较急、较重,应及早就医。相反,若起病较缓、持续时间短,则多提示病情较轻,可观察一段时间。
主持人:常见的治疗药物有哪些?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陈主任:第一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又称膜遏制剂。有膜稳定作用,能阻滞钠通道。遏制0相去极化速率,并延缓复极过程。又根据其作用特点分为三组。Ⅰa组对0相去极化与复极过程遏制均强。Ⅰb组对0相去极化及复极的遏制作用均弱;Ⅰc组明显遏制0相去极化,对复极的遏制作用较弱。
第二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其间接作用为β-受体阻断作用,而直接作用系细胞膜效应。具有与第一类药物相似的作用机理。这类药物有:心得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心得平,心得舒,心得静。
第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系指延长动作电位间期药物,可能系通过肾上腺素能效应而起作用。具有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和有效不应期的作用。其药物有:溴苄铵、乙胺碘呋酮。
第四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系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钙离子内流而对慢反应心肌电活动超遏制作用。其药物有:异搏定、硫氮艹卓酮、心可定等。
第五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即洋地黄类药物,其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而起作用的。其代表药物有西地兰、毒毛旋花子甙K+、地高辛等。
主持人:感谢您做客访谈节目,网友们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