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任接受采访谈先天性耳前瘘管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13-08-26 求医网

  主持人:生活中引起先天性耳前瘘管的原因有很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先天性耳前瘘管怎么治疗呢?今天我们采访到耳科专家王主任,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主持人:王主任你好!

  王主任:你好。

  主持人:先天性耳前瘘管的病因有哪些?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王主任: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胚胎时期形成耳廓的第1、2鳃弓的6个小丘样结节融合不良或第1鳃沟封闭不全所致,国内抽样调查,其发生率达1.2%,可一侧或双侧发病,单侧和双侧之比约为4:1。男女之比约为17:1。

  >>>>>>推荐阅读:杨军教授谈先天性耳前瘘管的护理

  瘘管的开口很小,多位于耳轮脚前部,其次为耳轮脚基部、耳前部。大多数可见于这3个部位,少数可在耳廓之三角窝或耳甲腔部。另一端为盲管。瘘管深浅长短不一,通常在1—1.5cm,可见分支,常见分支三处:上方一支有的扩展至耳轮内上约0.5cm处;另一支可延伸至耳轮脚;下方一支扩大呈囊袋,感染后的囊袋全被破坏,粘连纤维素或肉芽组织增生,其表皮往往呈暗红色,有的深入耳廓软骨内,有的可深展入外耳道深部,或向外到达乳突表面。管腔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


先天性耳前瘘管如何进行手术治疗

  病理肉眼观,皮肤标本表面有瘘管口,瘘管为分支或弯曲盲管状结构。管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内覆复层鳞状上皮,或假复层纤维柱状上皮,有时两者兼有,或伴有慢性炎症。深部管壁内有的有弹力软骨。外口为皮肤上一个小凹,挤压可有少量白色皮脂样物,有微臭。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溢脓液,重者,周围组织肿胀,皮肤可以溃破成多个漏孔。排脓后,炎症消退,可暂时愈合,但常反复发作,形成疤痕,多见于耳屏前上方发际附近,瘘管深长者,可影响耳道软骨部及耳廓,一般不波及耳后沟及耳道骨部。
[page]先天性耳前瘘管如何进行手术治疗[/page]

  主持人:如何治疗是我们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请您介绍一下。

  王主任:耳前瘘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耳部先天性畸形,为第一鳃沟的遗迹,可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常有家族史,瘘口很小,常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开口于耳前切迹至同侧口角的连线上或耳垂、耳廓的其他部位。

  先天性耳前瘘常为盲管,深浅长短不一,可有分支,长者可伸展入外耳道深部,或向后到乳突表面。如与咽部相通则成完全性瘘管。管腔内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挤压时可有少许稀薄教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窦口溢出,微臭,局部偶感微痒不适。若继发感染,则局部发生红肿、疼痛、溢版,可反复发作。长期感染者瘘管附近皮肤可发生溃烂、结瘢,创面长期不愈合,形成数个溢版小孔。

  耳前瘘管的治疗方法是完整彻底地进行手术切除,手术应在炎症完全控制的情况下进行。

  儿童患者应采用全麻,成人患者则宜在局麻下进行。较深的耳前瘘管切除时,应注意勿损伤面神经。

  按照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前,父母应注意避免孩子感冒,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营养。手术区还需要清洁并备皮,范围应从耳轮周围向外扩展 3厘米,理发时不要让头发污染瘘口。父母应将自己所有疑问、担心(如手术风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手术后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在手术前跟医生进行交流,能够理解和接受后方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手术前一晚,孩子一定要禁饮3—4小时,禁食4-6小时,父母千万不能因孩子哭闹而悄悄给东西吃,也不能想着下一顿要禁食了就一次“吃饱”,按正常量进食即可。

  手术时先用钝头针头将美蓝液经瘘管口缓缓注入,使管壁着色,围绕瘘管口作梭形切口,分离瘘管周围残留组织。

  注意勿将瘘管分破或撕裂,以免内容物溢出污染术野,或不能清除干净。在分离中可用泪囊探针插入瘘管以助追寻,或以丝线扎住窦道外段提起再作分离,直达盲端。如有分支也须予以分离,对可疑的凹陷或上皮均须作为瘘管予以切除。如瘘管中断,应仔细检查术腔内有无上皮组织,有可疑者予以切除。术腔用抗生素溶液冲洗,间断缝合。若皮肤已溃烂,可刮除其上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创面予以游离植皮。

  主持人:感谢您的耐心讲解,如果我们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疾病是可以战胜的,关键是大家要及时的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