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05 求医网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几乎每个家里有个胖嘟嘟的孩子,很多家长认为的好事。小时候胖一点有福气,长大了自然会瘦下来的。其实不然,肥胖带来的危害无需多言。肥胖儿的应急反应、抗感染能力较正常儿童低,幼年肥胖已被证实为日后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今天河北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专家宋英将给大家介绍小儿肥胖的危害和预防。
主持人:宋主任你好。
宋英:你好。
主持人:小儿肥胖很多人都不重视,请你为我们讲讲它的危害。
宋英:儿童肥胖症的危害肥胖,是指贮存于以内的脂肪过多,通常以超过同龄小儿同身高的正常体重20%者,称为肥胖病。近年来,肥胖病的发病率为3%~5 %。与饮食有关的肥胖称为外源性肥胖(又称生理性或摄食性肥胖),即指摄入的食物所产生的热量超过正常需要,过剩的热源营养素在体内转变为脂肪,形成肥胖。因此肥胖的基本原因就是能量摄入大于消耗。人体的热量源是各种食物提供的,而食物的热量与食物的化学性质相关。为了保持理想的正常体重,必须维持热量平衡,也就是说必须控制小儿的食量和种类。
>>>>>>推荐阅读:徐金亮主任解析:导致小儿肥胖的病因有哪些
儿童肥胖症的危害通常我们指的肥胖是有一定标准的,肥胖的诊断主要应测量脂肪。小儿体重超过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体重超过20%或小儿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超过85百分位即为肥胖。
儿童肥胖症的危害外源性肥胖一般为轻度肥胖,常有家族史,多从学龄前就开始肥胖,健康状况良好,且有身材较高大和成熟早的倾向,青春期发育可提前,但成年后其身高较正常人稍矮。肥胖男孩外生殖器较小,肥胖女孩月经初潮可以提前。不论男孩或女孩,脂肪堆积都在面颊、下颌、胸腹壁与臀部,口、眼、鼻相对较少。上臂及大腿肥胖明显,手背厚,指长而尖。外源性肥胖较均匀,没有神经及内分泌代谢异常的表现。
肥胖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并且随年龄增长其程度不断加重。肥胖的婴儿脂肪堆积于大腿外侧,发生膝内翻,也可因脂肪堆积于大腿内侧而发生膝外翻,加之肥胖儿下肢肌力及肌张力较差,3~4岁后常可出现较明显的膝外翻。肥胖小儿,睡眠时易出现呼吸不畅,不仅容易有呼吸道感染,而且因肺部通气功能不足,还可发生心、脑疾患。如患肺炎时容易合并心衰或脑病。
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小儿主要是心理方面的不适应。因为体胖,形象不雅,动作不灵活易被同学当笑料而自卑,妨碍正常的学生生活。肥胖男孩,乳房增大,肥胖女孩,月经初潮提前,这些也会产生心理不安及忧虑。
重度肥胖者易入睡,懒于活动,剧烈活动后容易心跳、气短。肥胖儿过多的脂肪组织可致血流增加,而使心脏负担加重,随肥胖程度的加重,血压和胆固醇亦升高,其中男孩比女孩更明显,因此肥胖儿成年后更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其患病机会为正常人的2~3倍,最高可达6倍,易引起心绞痛发作。肥胖儿患糖尿病的危险也比正常人高5倍,同时也更易发生胆石症,有报道肥胖少女较正常者患子宫内膜肿瘤几率高1.6倍。
[page]如何预防小儿肥胖[/page]
主持人:既然肥胖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宋英:肥胖是体内脂肪积聚过多所致,脂肪类食物对小儿生长发育,脑细胞核的代谢,皮肤与毛发的完整,心肌收缩及免疫功能的健全都有重要的作用。食物中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有蛋白,糖类,脂肪。但是糖类食物完全代替脂肪类食物,也是错误的想法,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人体生理功能所需的不同成分。
搭配膳食时应记往“四简朴腿食物不如两条腿膳食,两条腿食物不如无腿食物。”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儿童(1-16岁)脂肪类食物供能量应占总能量的 25%-30%。需要摄入多不饱和脂肪酸至少不低于总热量的1%(主要是亚油酸),才能保持正常生长。因此,家长在给肥胖儿搭配膳食时,可以适当提高蛋白质含量,减少脂肪,糖的含量,脂肪供能不应低于总能量的 20%,同时应适当增加含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减少含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大豆和谷物等植物油及海针,淡水鱼等鱼类食物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鸡,鸭,鹅等禽次之。
怎样能预防小儿肥胖呢?食物中胆固醇含量的高低也是影响肥胖的因素,但在上述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恰恰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反,当然,要完全控制体重的过度增长,减少皮下脂肪积聚,光靠调整饮食是不够的,还必须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适当运动等综合防治措施。
增加运动量,控制食物热量,从而控制小儿肥胖。但是预防小儿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以免食欲增加,适得其反。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介绍,小儿肥胖虽然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家长要重视起来,如治疗不及时,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多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