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谈小儿口吃的病因与治疗

发布时间:2013-09-05 求医网

  我们都知道,小儿口吃是语言障碍的一种,孩子在2-3岁时容易发生口吃,其症状表现为讲话不流畅、阻塞和重复。一旦形成口吃就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那么,形成小儿口吃的病因是什么?如何治疗?今天北京人民医院专家王建新将给大家介绍小儿口吃的病因和治疗。

  主持人:王主任你好。

  王建新:你好。

  主持人:小儿口吃产生于小儿学说话的过程,口吃是如何引起?请您介绍一下。

  王建新:小孩在3~4岁时开始学说话时期,句子不完整和重复现象是很正常的,若父母对与这种现象过于着急,采取责备甚至处罚的方式强迫孩子改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口吃的毛病。其实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语言能力的增强,孩子说话就会慢慢变的流畅,当然这时口吃也就消失了。

  >>>>>>推荐阅读:李胜利与何帝凡谈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治疗口吃

  产生小儿口吃病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可以是单一的,有时则为综合的因素。如果孩子从小因各种情况造成性情孤独、自卑;过度的焦虑、惊吓或某些疾病等也可以产生口吃。

  儿童善于模仿,这是他们的特点,如在同学、家庭或街坊邻居中有口吃的,或在电影、电视节目中看到有口吃者,儿童常常喜欢模仿,时间长了自己也变得口吃起来。

  口吃的孩子常常性格内向,容易产生羞涩、自卑和紧张的心态,常把一些小事放在心上,经不起一点外界的刺激和微小的挫折,这时若稍有口吃并遭到周围人有意和无意的讥笑,就可能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一说话就紧张,口吃也更严重,甚至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page]如何预防小儿肥胖[/page]

  主持人:口吃给儿童心理生活带来这么多的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王建新:消除宝宝紧张情绪

  宝宝一紧张说话便会结结巴巴,易形成口吃。父母不要在生人面前勉强宝宝说话,如叫“叔叔”、“阿姨”等,以免造成宝宝的紧张,进而造成口吃,此外大家跟宝宝说话时要慢条斯理,不要太快太突然,否则也容易形戍宝宝紧张。

  要告诉宝宝在开口说第一句话时要先想好,然后慢慢说出来;如果发第一个字的声不口吃,后面的话也就能说得流畅。

  若发现宝宝口吃后,可暂停宝宝学话,把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活动来,这样就会淡化口吃的影响,让宝宝在心平气和时不知不觉说出流利的句子来。有的宝宝说话很流利,但由于模仿别人口吃,而形成了自己的口吃。一般过了两岁后,宝宝说话流畅了便不易形成口吃。若两岁内不能矫正口吃,就易形成习惯,长期口吃,必要时应找专业医生加以矫正。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介绍,预防小儿口吃需要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时刻注意孩子的说话习惯与性格,让恰当的方式及时纠正,就能将小儿口吃扼杀在摇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