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宁玲谈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日常护理

发布时间:2013-09-11 求医网

  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很苦恼,很多人都因为高血压而烦恼,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都要改变,高血压病人比较危险,一旦发病可能会危机生命,因此日常生活中做好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今天北京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孙宁玲将和我们聊聊高血压,让我们一起听孙娓娓道来。


专家
孙宁玲

  主持人:你好!孙主任,和大家打个招呼吧。

  孙宁玲: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孙教授,首先请问您患者用药的目的是为了血压达标,不同的患者,达标的目标值是什么呢?

  孙宁玲:高血压患者首先血压应该达标,按照国内高血压指南,一般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是小于140/90mmHg,特殊的高血压人群,包括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慢性肾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小于130/80mmHg。还有一些老年或者高龄老年,80岁以上的这些人,一般是65岁以上就可以了,目标血压是150/90mmHg,不同的人群,要求血压是不一样的。

  >>>>>>推荐阅读:陈伟伟、孙宁玲教授谈高血压的致命危险

  主持人:目前统计数据有没有表明现在国内高血压患者的达标情况怎么样?

  孙宁玲:目前我们在三级甲等医院有不同人群的达标(数据),一般来说,在三级甲等医院,都是很大的医院了,达标率平均是(百分之)30左右。对于冠心病病人,达标是(百分之)30.5,而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脏的患者达标率不到15%,危险因素比较高的人,反而需要血压更低一点,但是达到这个目标值的比例稍微少得多。

  主持人:这个达标的情况跟国际上相比,我们的情况,是远低于平均水平还是好于平均水平?

  孙宁玲:应该差不多,我们做过比较,国内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照三级医院来看,是(百分之)三十点几,是大医院的达标(率)。在大医院达标率相对比较高。英国是较好的,40%的达标。像瑞典、德国都差不多30%。所以,整体达标率不高是全球的问题。但是应该说国内的基层像农村达标率很低,不到2%,然而高血压在国内农村的分布又很广泛,大约有1.2亿分布在基层和农村。所以,看来我们提高达标率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有很多患者,他可能不会觉得血压达标是一个对他自己健康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有些人习惯某一个血压,反而把他的血压降到正常,反而会出现不适应的症状,您能否跟大家解释一下,高血压达标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达标的重要性在什么地方?

  孙宁玲:一般来说,达标我们有几点,第一是希望降压的时候,应该逐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下来,我们不希望即可降压。比如如果是180的血压,我让它在一个小时降到 140,这肯定会造成一些大脑的灌注不良,或者病人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希望在长期一段时间内逐渐降压,它的时间可以是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年龄越大的人,这种达标的速度不能越快,有些人欲速则不达,想特快把血压降下来。除了他这时候血压是200,降低还好。如果血压是160,逐渐降到140,在一到三个月能达到就很不容易了。逐渐的降压,就是缓慢的在一些人群降压。高危的人群更不能快。

  孙宁玲:第二,降压要平稳一些,降低血压的时候,在24小时血压固定在一个相对水平,不能说早晨高、晚上低这种波动性的血压变化,对病人也是不好的。我们原则是一个平稳降压、持久降压,在一定时间内血压达标就可以了。
[page]高血压危害[/page]

  主持人:患者如果长期血压不达标,对他的危害有哪些?比如有哪些发病的可能性和风险会不会提高?

  孙宁玲:高血压就是一个血管性疾病,由于血压增高以后,导致血管的增厚,血管平滑肌的增生和斑块的形成,所以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脑、肾这些主要脏器的问题。心脑的损害,早期是心肌肥厚,然后心肌肥厚过程中,使血管变细,就压迫血管,就发生心肌缺血,有些高血压病人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跟高脂血症并存的时候,会引起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所以高血压会导致冠心病、心肌肥厚,甚至再发展会导致心力衰竭,这是对心脏的损害。

  孙宁玲:第二,高血压导致肾脏的损害,我们也知道肾脏和心脏不一样,心脏是以心肌为主,肾脏是血管,是管腔为主的,所以它很容易产生蛋白尿。肾脏肾小球动脉硬化,动脉硬化良性到恶性,病人发生肾功能衰竭,这是血压控制不好引起的。最重要国内是一个高中风发生国家,中风的发生,主要跟高血压的控制不良有关,特别是和高压的控制不良有关,所以我觉得导致心脑肾的损害,引起中风,引起心衰,引起心肌缺血和引起肾功能不全,这都是高血压最后**损害的一些问题。

  主持人:就是到最后脏器会受损。

  孙宁玲:对,功能会受损。

  主持人:提高患者达标率,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如何让他尽快地长期达标呢?

  孙宁玲:首先我觉得对于一个患者来说,要评估他的血压,看他血压增高之外还有什么危险因素,血糖高不高,血脂高不高,因为如果是三个因素都并存的话,我们叫三高。如果三高的话,产生的心脑血管损害的风险就更大。对这种病人我们称为高危的病人甚至很高危的病人。对这些病人要强化性的治疗,除了降压以外,我们可能需要一个优效的降压药物,其次要进行联合,还要考虑除了降压药物之外的一些治疗原则,比如说是不是血脂要控制,血糖要控制。整体来说,我们希望这样一个有效控制血压。这些人更需要达标,尽可能把他的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控制不下的时候,我们要找到原因,应该找一找盐是不是吃得多了,还有焦虑呀,环境因素,肥胖,这些因素会导致单纯用降压药是控制不好的,需要综合因素控制。所以血压的治疗,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很复杂的过程。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我们治疗的时候,要采取一些服用优效的降压药,您能否介绍一下现在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都有哪些种类,一般用于什么样的患者?

  孙宁玲:目前我们国内高血压指南有五类药,从单药来看有五类药,每一类药里还有很多药,我们简单说一下。第一类药是钙离子拮抗剂,用得最多的,比如说“拜新同”,比如说“络活喜”,比如“波依定”,这都是长效的,现在还有一些用尼群地平还有一些叫做硝苯地平缓释片,也都是CCB,这是常用的。这类药主要用于老年人更好,盐负荷多的人更好,动脉硬化比较重的人更好,特别是我们做颈动脉超声,发现颈动脉有斑块了,有增厚了,采用CCB治疗会更好。而且CCB的特点是适应症比较多,禁忌症比较少,但是也有一些人,有个别人吃了BBC以后会下身水肿,轻度的浮肿,这些浮肿是药物相关性的,一般一停就消失了,不会引起遗留下来的不良的问题,这个药是国内用量最大的,占大概整个用量的50%以上,因为国内盐复合高,吃盐比较多,采用这种一种方案,老年人也逐渐增多,在这样状态下,服用CCB的量也很大。
[page]高血压选择药物很重要[/page]

  主持人:一般有什么药物?

  孙宁玲:第二类药我们叫ACEI,就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遏制剂,还有一种就是ARB,我们叫AT受体拮抗剂,代表的药品,比如ARB代表的药物就是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等,这类药的特点,对于糖尿病、肾病更好一些,可以使蛋白尿降低,可以改善病人的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所以一般在内分泌科用得比较多,在肾内科用得也比较多,它往往跟CCB联合,就是和钙离子拮抗剂联合,因为有些人吃一个药是不行的,需要联合,这样两个联合是非常好的。所以,联合方案或者单一的糖尿病、肾病更好。对心力衰竭的病人也是不错的,心脏保护效果更好一些,这是关于CCB。

  孙宁玲:ARB,我们叫血管紧张素受体II阻滞剂和转换酶遏制剂,这是三种了。

  孙宁玲:第四种药是利尿剂,利尿剂主要用于盐吃得特别多,容易浮肿的人,这些人吃一点利尿剂就可以改善。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利尿剂是这样的,吃多了以后,它会影响一些低血钾,血钾低,病人就会乏力,吃多了以后,还会引起一些糖代谢的问题和痛风或尿栓等症状。所以服利尿剂,我们一般要求病人是服小剂量,往往作为联合治疗的一部分。比如联合CCB,钙离子拮抗剂,还可以联合ACEI,就是我们说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遏制剂,常作为联合。恐怕单一治疗有,但不多,这是关于利尿剂。但是利尿剂确实能改善一些顽固性高钾或者难治性高血压的问题,当你用了很多药不行,加一点利尿剂,有时候会有作用。

  孙宁玲:最后一类叫β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像大家经常服用的是倍他洛克,还有比索洛尔这类药。这些药主要是作用于心率快的这些年轻人,有些年轻人心脏特别的快,心慌,血压高,高压高,低压高,这些人用这种药是可以的。还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和冠心病的病人,也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症。所以,不同的药物,它作用在不同的人群中。

  孙宁玲:最常用的药物还是钙离子拮抗剂这个药,拜新同这类药物是钙离子拮抗剂疗效比较好的药物。

  主持人:您刚才介绍了五大类药物,而且五大类药物对于不同的病症,合并不同疾病的患者还有不同的疗效。一般咱们医生给患者开药的时候,根据他自身的情况,我们一般是遵循哪些原则给患者开药的?

  孙宁玲:如果突发的高血压患者,就是第一次发病的患者,根据简单的情况,看他身高体重是否肥胖。第一,医生给病人开药,不只是看血压,血压是一个原则,还要看他是否肥胖,年轻人一般肥胖多。老年人动脉硬化,一般斑块多,对这一类人群,我们首用药是不一样的。如果初发高血压患者,我们用一个药物治疗。如果初发高血压患者血压是在160/100mmHg,我们叫二级高血压,一开始就是两个药的原则,根据血压的高低和危险分层的程度,低危、中危、高危来决定用一个药还是两个药,这也是国内高血压指南的规定。一级高血压,我们用单药;二级高血压,我们用联合两个药以上。如果是一级高血压,但已经有危险分层,是属于高危的,也开始用两个药,用药的原则是这样,根据血压的水平和危险的程度来优先用药。

  孙宁玲:第二,当你用药以后考虑这个人能不能长期服用,我们希望给患者一个简单的依从性好的药,一天一片就能解决这个病人的一天的血压问题,希望用长效的药物给病人选择,而不是一个药吃好几次。因为吃好几次,病人容易忘,容易丢掉。丢掉了,病人就不治疗了,依从性很差。我们愿意用依从性好的。长效的,一般依从性好,所以愿意用长效的药。

  孙宁玲:第三,愿意用副作用低的药,病人能够耐受它,他才能坚持服用,我们希望是这样一个原则来进行选择。

  主持人:有很多患者,尤其是初发的高血压的患者,他们可能会觉得医生建议我吃药,但是我不想吃,因为我觉得如果我要是吃药的话,可能以后吃药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吃药的剂量会越来越大,难免还会遇到一些耐药的这些问题。患者就会很想知道,按照医生的指导来控制血压的话,我是不是要终生的服药,我以后会不会发展到要吃很多药,很大剂量的药。

  孙宁玲:实际上对一个高血压病人,不希望到了最后治疗,到你有心脏病、脑血管病再去治疗的话,一开始用很多药,这种病人就得终生服药了。高血压病人,我们一定是给它分层的,首先根据它的危险度,是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如果这个病人血压高,低危的,没有什么危险因素,不吸烟,也不饮酒,也没有家族史,而且他的血脂血糖也好,就是血压高,那就叫低危的。低危的人,我们希望用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比如他工作紧张导致的,长期失眠导致的,我们会调整睡眠,把工作节律调整以后,血压自然会下降,这种病人不需要终身服药的。
[page]如何护理危重病人[/page]

  主持人:危重病人如何护理?

  孙宁玲:对于中危的病人,一个危险因素,比如家族遗传史,这是不可变,但还有一个可变的因素,就是吸烟,这些人通过戒烟就可以改善了。所以,对于中危的病人,我们可以先生活方式干预一定的时间,如果不行再药物干预,而这种药物干预对于年轻人来说也不是终身的,可能是阶段性的,比如这一段紧张了,开始用一点药用一段时间。天气寒冷了,血压容易高,用一段时间,等缓解了,慢慢可以停下来,特别是夏季就可以停药了,有一些轻度的高血压和年轻的高血压,它不一定。如果这个人是很高危的,比如有高血压和糖尿病,比如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做了支架,这种病人就是极高危的病人。极高危的病人,他会再发生心肌梗死,会再发生糖尿病的恶化,这些人就应该终身服药。这时候终身服药一定选用长效的、耐受性好的药物让病人吃,让病人坚持。因为有的时候病人不太容易坚持服药,更多的人,像您说的担心,自己吃了这个药后永远停不了,并不是这样的。医生是通过分层之后才让病人治疗。不是简单的给病人处方药。

  主持人:您在临床中遇到这些病人,他们是低危人群、中危人群、高危人群,哪一个比例多,是不是很多人都到了不得不吃药的身体状况才会去就医。

  孙宁玲:首先第一点,我们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一个三级甲等医院,病人很多,还有很多外地的人到我们医院就诊。一般来说,到我们医院就诊的人还是比较重的,大部分属于老病人或者多个疾病合并的我们叫高危或很高危的病人,这些病人希望他能够终身服药,或者长期服药,不要间断的,我们劝病人是这样做的。一些老病人自己有了病,他比较在意,比较重视自己。还有些患者是查体发现血压高,自己没有感觉,医生建议病人到医院查一查,然后这些人群有的,这就属于低危的或者中危的。这些人有一些是生活方式的不好,比如说年轻人,四五十岁,或者三十多岁,很胖,然后抽烟、喝酒比较多,经常到外面吃,很少在家吃,在外面会餐,产生高脂血症甚至肥胖到一定程度,这种人已经到了中到高危,他的高危是可逆的,如果他把血脂控制好,如果他把体重降下来,血压高也会下来。本身生活方式降压就可以改善,体重下降就可以改善。对这些人首先是教育,跟病人说,要进行这些控制,然后再阶段性的给它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生活方式注意了,自己血压下来了,慢慢药物也会减的。年轻人要注意早期,因为高血压是没有症状的,有些人一来就是200,像我们在病房住院的很多人,都是年轻高血压,一年从来不检查,自己从来不知道,一来就是200,180,还没感觉,一查体发现以后,赶紧来看病,一来看病,发现肾脏已经完蛋了,甚至心功能已经差了,有些不能按照症状来看病,所以我们提倡一年应该查一次血压,做一次查体,要检出血压标准高不高这些问题。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
[page]高血压患者检查注意什么[/page]

  主持人:比如说要做这种定期的查体,查到问题及早就医,这样就不用非得到了终身用药的地步。有些患者在服了降压药后自我感觉比较好,这一段时间测量血压都比较正常,他就把药自行停掉了,停掉以后,过一段时间血压又会恢复,您认为这些患者一般自行停药出于什么原因,停药之后会有哪些风险?

  孙宁玲:确实有这样一些人,这些人一般还都是处于年轻人多了,因为他自己第一没有症状,查体发现血压高,确实吃了药以后血压能下来,药物敏感性好,他自己觉得吃药麻烦就把药停下来了。有些是属于你血压控制好,是因为药物作用,你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改变,仅仅血压下来,就是药物作用。如果生活方式改变了,有可能血压下来和你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关,比如我体重原来是80公斤减到60公斤、70公斤,这时候体重下降,血压就下降,这时候不用服药。但是有些药物要注意,停药之后有反跳的。比如说一个降脂药,它给你降脂药,如果血脂很高,胆固醇比如7点多,或者低密度胆固醇,是治动脉硬化的胆固醇。如果4以上,我们一般建议病人吃降脂药,降脂药吃了以后,肯定要下来,但是一旦挺快又上去,也就是说有些药是反跳的。我们在降药当中,有些药物反跳性比较强,β受体阻滞剂属于反跳性非常强的药,它控制心率,血压下降,一旦停了以后,心率马上就上去,病人马上心慌,像这些药物要慢慢停。医生指导下停,不得自己随意停,随意停,不仅仅出现血压的反跳,还会出现其他的反跳。比如感觉不舒服了。原来我控制心率,心率挺束缚的,但是你突然停了以后,心率又跳到80、100,不仅是血压上,感觉症状也明显。所以,有的时候突然停药会引起问题。如果是冠心病患者,长期在吃着,我们叫β受体阻滞剂,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心绞痛发生。阿司匹林是抗栓药,长期吃是很好的,如果忘了,或者他不想吃了,觉得皮下有点紫癫就停掉了,结果出现是再一次心绞痛发生,在一生血栓出现,其实风险是蛮大的,有些药是可以一点点减,有些药是根本不可能停的。

  主持人:还有些患者会担心,是药三分毒,尤其降压药,大部分是西药,就会觉得有不良的反映,一般服药的话,会产生那些不良反应,这些方面应该怎样正确理解?

  孙宁玲:任何一个药在说明书里都可以看到有些人有个别不良反应,有些人过敏体制的人,吃什么药都会出现。比如它吃利尿剂就会低血钾,吃钙离子拮抗剂就会下身浮肿,吃了ACEI会咳嗽,只要是它的副作用,它都会出现,这是个别人。但是一般来说,95%以上人不会发生不良反应。而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一般停药之后就会发生,不会造成终身的损害。不同的药有不同的不良反应。比如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遏制剂“洛汀新”这一类的药物,它的最大不良反应是干咳,很多人不知道,咳嗽咳嗽,就到呼吸科去看,呼吸科一看,咳嗽,照片子都没有问题,最后说吃这个药的反映,其实一停药,咳嗽马上就消失,不会引起终身的肺炎,那是不会引起的。比如钙离子拮抗剂,有的人会引起下身水肿,下身水肿主要是药理学作用,扩张动脉和扩张静脉之间有差别,引起水肿,但一旦停药就会消失。我们做医生,我们往往会判断病人说你吃了药以后产生什么问题。我们也建议病人到了在吃药过程中,到了医院,把不舒服告诉大夫,医生会判断是疾病产生的不舒服还是药物产生的不舒服,会主动进行这方面的调整。

  主持人:如果服了药之后有不良反应,医生会调整其他的一些药方?

  孙宁玲:对,有些药是联合会使不良反应会减少,有些是不能耐受的,比如咳嗽,夜里睡不着觉的咳嗽,肯定这个人就不适合于吃这个药,就得换其他药。
[page]药物治疗高血压[/page]

  主持人:关于用药方面,刚才提到抗血小板的药,比如阿司匹林的药,有些患者想知道,我能不能不吃,吃阿司匹林在我心血管疾病预防当中到底有哪些作用,有些患者可能有肠胃溃疡,吃这种药担心会出血这种情况,像这种患者应该来正确对待?这个药在预防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孙宁玲:对阿司匹林是这样的,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抗栓药,在全世界用了一百年的历史,而且它在一级预防,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通过这样的治疗预防血栓形成已经达成很好的共识。但是任何一个药都有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就是由于它遏制了体内一种环氧化酶,使有些地方出现出血或者失血情况,这是药物本身的作用。正是药学作用才产生了抗栓作用。我们把吃阿司匹林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经有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我们叫二级治疗,因为这些人已经发生了以后,如果不进行抗栓会再发,心肌梗死发两次、三次,中风发两次、三次就傻了,或者就死掉了。所以,这些人是一定要吃的。

  孙宁玲:对于那些没有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人要不要吃呢?有几类,一类是高血压,一类是糖尿病,这一类病人,还没有心血管,还没有脑血管病人,但是发展就会发生,这时候服用阿司匹林,是预防它发生,我们叫一级预防,一级预防稍微要严一点,因为它的获益和风险之间我们需要评估的。一般来说是这样,如果是糖尿病患者,40岁以上的,要有两个危险因素,我们才能服。如果是高血压患者,它的血压要控制在150/90mmHg以下,有两个危险因素,50岁以下才能服,不是说20岁就服,30岁就服,我们有一个界定的。所以在服一服的时候,对医生来讲,我们要教育医生,告诉他哪些是服阿司匹林的人群,那些是不服阿司匹林的人群。就一个病人来说,他服了阿司匹林,肯定它是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一个部分,他应该知道自己有没有胃病,我建议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人,应该到消化科做一个胃部的检查,看看有没有溃疡病、慢性胃炎,这时候在服用的时候我们就评估好了,再考虑我们该怎样给他吃这个药。

  主持人: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当中它具体是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孙宁玲:它主要是抗栓,因为它一是环氧化酶,环氧化酶是血栓形成物。服用了以后,血栓就减少,使血液稀释。血小板的聚集会引起炎症反映,会引起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是非常便宜的抗栓药。

  主持人:高血压患者是否需要终身吃阿司匹林,不同的阶段会合并不同疾病的那些人群,用药的量和选择是怎样的?

  孙宁玲:从药物量来说,我们都是小剂量的。所谓小剂量,指的是75毫克到100毫克的阿司匹林,最常用的就是现在的拜耳阿司匹林是最常用的剂量,简单一片,100毫克。阿司匹林在高血压一般人群中,它一定是有十年风险大于10%,就是心血管风险大于10%的人群,或者是他的血压控制在基本可以接受 150/90mmHg以下,有一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比如年龄50岁,如果这个人年龄50岁,然后血压又是在控制在可以的状态下,再加一个任何危险因素,比如吸烟,也是危险因素,肥胖也是危险因素,胆固醇高也是危险因素,加上任何一个危险因素,它就是符合进行阿司匹林治疗的人群。这些人群没有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出现,应该终身服用。

  主持人: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高血压患者用药的问题就谈论到这里,我们再一次感谢孙教授的作客,大家如果还有什么问题需要问人民网或者问孙教授的,可以给我们留言,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收看。孙教授,再一次感谢您的作客。

  孙宁玲: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介绍,药物仅仅可作为高血压病人在医院临床治疗过程中较为快速缓解病症的一种用药方法,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问题,还是要配合医生诊治。最后祝大家早日康复!

  【文章转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