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29 求医网
秋季是传染病、过敏性疾病等各类病症的多发季节,脑中风就是秋季高发病之一。对于脑中风,在大多数的眼中脑中风的死亡率也是很高的,并且老年人受到的威胁最大,中风发病急,一定要及时治疗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今天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将和网友互动一起聊聊脑中风的知识,大家欢迎!
专家 王拥军
主持人:首先请您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王拥军: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既然脑中风有这么大的危害,这个疾病的发病时有没有一些征兆?
王拥军:部分病人在发病之前有一些前期征兆,一过性的征兆,比如病人出现一过性的肢体麻木或者一过性的言语说话不清楚,这预示着病人有严重的中风倾向,这组人称为中风的前驱症状,这个时候需要加强对中风的强化预防。
主持人:一过性是什么意思?
王拥军:持续几分钟,一般五到十分钟短暂的症状,有短暂性的语言不好或者眩晕或者头晕,几分钟就过去了,这是我们常说的小中风。
主持人:什么样的人应该重视,因为很多人对一过性的症状根本不在意。
王拥军:我们对中风来说有一组叫高危人群,具有极高风险的,这组人指得是有一个以上的危险因素,发生中风的机会远远增加。危险因素分两类,一个叫可以治疗的危险因素,另一类危险因素是不能治疗的危险因素,就是不能控制。不能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的增长,第二是性别,男性要更多一些。还跟地理位置,纬度越高,越靠北,发生率越高。还跟种族,比如国内人和西方人比较起来,国内人和黑人的发病更高一些。这是不能改变的,但是大多数因素是可以改变的。
可以改变的因素包括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的饮酒,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锻炼比较少,这些因素都是可以控制,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者用药去除。对所有人来说,只要有一个以上的危险因素,都被列为中风的高危人群,这组人要加强对中风的预防。
[page]脑中风的症状有哪些[/page]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小中风的症状的时候,提到了一系列的症状,只要一发生症状就是这种情况。
王拥军:如果发生这些症状,建议网友立即到医院,不要自己在家里处理,更不要自己看说明书吃药。医院把病人的情况查清之后才会治疗。
网友:医生,我大概半个月前感觉脸部右侧有麻木的感觉,后来没有在意,两三天后好了,但现在又出现右侧脸麻木,同时左手麻木,已经有三天了,我好担心,而且感觉没有力气四肢。我今年24岁,想知道可能是什么引起的?心理好怕!
主持人:这种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王拥军:这位网友是右侧面孔,左侧上肢麻木,现在病史三天,遇到这种情况第一不要非常担心,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还是先到医院,到就近的医院挂一个神经内科的号。从从上面描述的情况来看,感觉可能是脑干有一个病灶,尽管很年轻,根据现在提供的情况推测病变性质,至少目前可以知道可能脑干有病变,通过CT或者核磁共振做一些检查会发现。
网友:我妈妈躺着的时候,头部在枕头上变换姿势,后脑勺某个部位压在下面的时候突然头晕,头转过那个部位就不晕了。作过头部核磁共振,有栓塞,住院作过治疗,现在其他都正常,但还是偶尔有上面提到的头晕现象。头部没有任何外伤。这跟栓塞有关系吗?或者我们到什么科再检查呢?我很着急,希望医生给与指点!
王拥军:这位网友提到的问题一个关键信息我没有得到,就是病人每次头晕的时间。我们把一个病人头晕分成两类,一类是头晕,一类是眩晕,眩晕就是伴有视物的旋转,如果变换体位的时候突然出现视物的旋转,如果不超过一分钟,几秒或者数十秒和血管没有关系,是耳朵的平衡器出了问题,通过体操的训练很快就会恢复。如果不是几秒钟,是几分钟头晕的话,往往是和血管有关系,这个信息对我们下一步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如果出现栓塞的话,有可能是属于有血管症状。
王拥军:对。
主持人:能不能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高危人群在饮食上或者运动上应该注意什么?
王拥军:对高危人群来讲,整个预防两部分,寻找和去除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控制一般包括两类控制因素,一种是行为学改变,包括健康的饮食,食用低胆固醇、低糖的饮食,比如多一些纤维的食品,多一些蔬菜、绿色食品。
第二是加强运动,运动是预防心脑血管病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最安全的方式,对全身都是有好处的。行为学改变还包括戒掉不良的行为习惯,包括吸烟,吸烟是脑血管病至关重要的因素,包括主动抽烟和被动抽烟都。另外不良生活习惯还包括过量饮酒,所谓过量饮酒就是每天超过半两白酒或者说一易拉罐啤酒。还包括生活不规律,大家在很多重大比赛的时候,脑血管发病会增加,比如说世界杯晚上不睡觉或者有一些重大的节日,当您生活不规律的时候,是发病非常高危的时候。像国内的传统节日,一方面大家激动,生活会不规律,同时会有聚餐,这个时候过度的营养再加上酒,在这个时候尤其对高危人群要小心。
[page]脑中风的发病年龄[/page]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发病趋势还是一直在增加的,一个危险因素是老年人,现在很多报道说年轻人,脑中风有没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呢?
王拥军: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病人11%脑中风发生在45岁以前,因素是十分复杂的,得病主要因素跟现在的生活方式改变有关系,现在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西化,从饮食上,整个不健康的饮食越来越多,高胆固醇的垃圾性的食品,可能造成动脉硬化。第二个原因年轻人的社交方式更容易选择烟和酒的方式,这个因素可能多一些。第三个主要原因是现在的社会节奏比较快,而年轻人承受的压力更大一些,这些社会压力本身会对心血管有损害。这些综合因素造成现在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主持人:年轻人的脑中风,治疗效果会不会比老年人好一些?
王拥军:如果两个病变基础一样,年轻人恢复肯定要快一些,因为年轻人其他器官或者脑本身的结构比老年人生命力要强一些,恢复要好一些。
主持人:在临床上现在神经内科对一些危险因素,临床上有没有一些预防的措施?
王拥军:首先来讲只要发生危险因素,都是能干预的。现在为止除了我讲的几个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绝大多数都可以干预,只要干预以后,血管病的发病会急速下降。
主持人:具体有没有一些措施?
王拥军:到医院以后,医生会评价危险因素,这些评价方式会通过直接的检查,量血压,有的通过验血,要求我们年龄大的朋友定期到医院做一些体检,当体检完了之后,医生会根据他出现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用药,比如血脂增加,会有针对性的降脂药,这个要说明一点,不是说这个药品是降脂药对他就合适,在选择专业药物的时候,一定由专业人员治疗,不要凭自己的想象去买药或者用保健品代替药。
主持人:谈了这么多方面的问题,王教授在临床上有没有一些误区向大家提醒一下,很多老年人或者有心脏病的病人吃一些偏方。
王拥军:门诊常见的误区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有些人觉得对预防没有信心,觉得预防没有用处,他可能会找一些极端例子,比如他觉得什么都注意,还得病。
另外什么都不注意,还没事。找极端的例子给自己找借口。实际上预防是非常有效的。
第二个误区用一些保健品来代替正常的预防手段,经常在门诊说,我的女儿或者孩子给我买一些保健品,用保健品来代替正规预防手段,危害是很大的。因为保健品它是治疗的辅助品,不应该作为一个主要的预防。
第三类的误区是容易把预防当做突击行为,北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定期输液,每次输两瓶液,这个危害是很大的。因为预防是持久的东西,绝不能靠突击,而且定期输液的方式对病人是百害而无一利。这在很多地方都做过一些健康教育,但是这种定期输液的方式在北方非常普遍。
第四个主要误区把预防更多寄托在药品上,忽视了行为学的改变,不良习惯或者饮食的改变。有时候单纯行为学的改变比药物起的作用还大。所以预防是一个综合措施,绝不能寄托在一个神奇的药物上,没有灵丹妙药,要综合起来,要重视,要规范,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page]血黏度检查能否预防中风发生[/page]
主持人:有一个说法,血黏度检查可以预防中风发生,是这样吗?
王拥军:血黏度检查,现在大的医院已经废弃这个检查,在国内老百姓身上还有很多用血黏度做中风检测指标的,血黏度化验本身准确性就很差。
健康:教授好,我家老人有中风,也是多方求医,老人家比较固执,偏信一些偏方或者说法,请问脑中风能否治疗?
王拥军:脑中风是否治疗决定发病部位和病灶大小,有大概三分之一的中风病人可以完全没有后遗症,这跟发病部位在什么地方,早期是不是得到正确治疗。但是这种没有后遗症的病人是综合措施换来的,而不是靠单一的灵丹妙药。这位网友奉劝家里人不要用所谓的灵丹妙药,现在没有一个药物治疗中风的药物,中风的治疗是综合的,包括康复和药物一起的作用。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得到专科医生的帮助。
网友笑笑:偏方康复、修复神经链,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王拥军:我可以明确告诉网友这肯定是一个虚假广告。
脑中风:王教授您好,家里老人有中风,平时不发作,一年发作一两次,一发作就吃一个脑心痛的药物,吃了就好。我感觉应该规范治疗,但是怎么规范,我也不知道,请您给一些建议?
王拥军:第一个建议,这个老人的症状不是中风的症状,不要按中风去处理。因为中风的症状不是这样的表现。在CT上发现中风的征兆和临床表现可能没有关系。第一步要医生明确查出临床上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如果是查到原因的话,针对原因去治疗,如果把所有的症状都当成中风的话,给我们患者带来很沉重的精神负担,这种精神负担本身就是血管损害的基础。
[page]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介绍[/page]
主持人:这位网友又说他的朋友一年好几次输液,他自己也反映确实输液以后就好些,有没有好的办法?
王拥军:近期输液感觉好一些,肯定是心理的感觉,不是药物的作用。定期输液本身还有一些害处,第一个大家都知道药物只管一段时间,药物的半衰期有的按小时算,有的按分钟算,没有一个药能维持那么长时间。第二从医疗的角度来讲,有一个基本原则,能口服的药不肌注,能肌注的药物不静点,因为静点的药物对人的危害很大。第三个方面,网友可能也发现,在不同的医院输的药都不一样,不可能什么药输进去都管用。第四所有的药物都是有不良反应。第五,如果大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输液上,平时的预防可能会放松,这样对病人带来更大的伤害,不同意网友用这种方式。
王拥军: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清理虚假广告,中风的广告也是被清理的之列,虚假广告的基本识别方式跟其他是一样的,只要里面发现有治疗,有打保票,多长时间一定能好,有让你感觉很夸张的词,比如可以激活脑细胞,可以恢复脑细胞,出现这种词几乎都是虚假广告。在我们国家广告法里有明确的规定,处方药是不可以在公众面前做广告,如果在公众面前做广告,所有的药物都不是医生首先选择药物,不是一线用药,都是辅助用药,绝不会有很大的治疗作用。一线用药都不允许在公众媒体上做,因为在媒体做广告都是保健品或者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开处方的,不是主要药物。
主持人:刚才谈到了一些中风的危险因素如何预防中风的发生。下面网友提到一个问题,以前发生过中风,发生过脑梗塞,像这种病人,应该怎么样预防第二次梗塞,因为梗塞本身就很危险,是高危人群。
王拥军:这位网友提的问题是非常普遍的问题。
得过一次中风,五年内第二次中风的机会将是30%,三分之一的人因为同一种疾病再次被拯救,在医学上叫二级预防,二级预防与一级预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危险因素相似,但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第一个不同是危险因素控制的程度要求不一样,在一级预防血脂降到一个高度,二级预防血脂降到另外一个高度。在二级预防必须加强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等等。二级预防比一级预防的强度更大。
主持人:医生在出院的时候会给病人很多建议,平时要注意什么?
王拥军:要让我们患者朋友了解,二级预防一定要依从医生的建议,出院的时候,医生给的所有指导建议,尽可能地按照医生的说法去做。建议网友朋友家里有病人的时候,出院之前跟医生做一个很好的沟通,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样的检查。第三,做预防,短时间内都好坚持,因为预防一旦用药就是终身的,对很多人来说难以坚持,每天像吃饭一样,在这个时候不要怕麻烦,因为预防是终身的事情。如果二级预防做得不好,理论上讲,几乎每次复发症状比前一次更严重。
[page]脑中风药物治疗[/page]
主持人:刚才谈了中风史的病人出院以后长期服用一些药物,比如抗血小板药,还有哪些呢?
王拥军:从药物上,一类是抗血小板,跟中风有关,一类中风是心脏病引起的,第一类是抗血栓。第二类药是控制危险因素的药物,需要降血脂的药,可能需要用降压药,可能需要降血糖的药,把两类药物加在一起。另外每半年到医院做一次普查,因为体能在不断地改变,可能受药物干预的影响,做血糖的化验或者其他检查调整一下用药。
主持人:方便吗?
王拥军:应该很方便,在大的医院都有专科门诊。
主持人:谈了这么多治疗方面的问题,王教授在临床上有没有碰到一些患者在治疗上有哪些误区?
王拥军:脑中风的治疗误区也有一些,主要的误区还是虚假的广告的干扰,大家可能看到在别的地方一些媒体,北京之外的外地媒体,经常会有一些专家门诊,通过一些专家门诊,小报上会有一些广告,很多网友会受到不良广告的影响,过度相信上面已经夸大疗效的做法。
第二,在治疗的早期,我们由于对中风的不了解,会失去一些治疗的机会。提醒网友需要注意的一个中风较好治疗时机是发病三小时,所以中风的早期患者、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做的事情是在和死神赛跑,争夺一分钟,会给病人留下一分钟生存的希望。在这个时候很多病人选择等待自己好转,这种处置非常危险。
第三个误区,我们在转院的时候,很多病人不选择救护车转院,选择自己转院。有一个数字,大概国内选择救护车转院的中风病人只有23%,剩下的人选择自己找车或者家里人开车或者自己打出租车,这都是非常不好的。它的不好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因为广大网友不知道哪个医院是治疗脑血管更好的医院。第二如果病人在病程中,路上出现病情变化,非专业人员可能会出现处理不当造成伤害。建议大家尽可能第一抢时间,第二选择专业的救护120来转运病人,而不要选择自我转院。
主持人:时间过得真快,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提醒大家在平时大家千万不要马虎大意,掉以轻心,避免病情的肆意进展导致危险。最后祝患者们早日身体康复!
更多专家视角:
中风早知道—胡学强教授谈脑中风的预防
【文章转自: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