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0-28 求医网
甲状腺癌这种疾病是人们生活中不陌生的一种癌症了。患上这种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生活中人们要注意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但是也要注意生活中的预防方法,甲状腺癌该如何预防?一起听听北京市第二医院唐主任的介绍。
主持人:首先请专家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唐主任:大家好!
主持人:甲状腺癌的症状有哪些?请您介绍下。
唐主任:乳头状癌:属低度恶性,多见于 40 岁以下的女性,患者多无明显不适,且肿瘤生长缓慢,易误以为良性,肿瘤多单发,质地呈软胶性硬度或较硬,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度一般尚可。大的肿瘤往往伴有囊变,可见到囊壁有葡萄样结节,突入囊腔,穿刺可吸出浅棕黄色液体。肿瘤一般无包膜,晚期可累及气管软骨或周围软组织,而使肿瘤固定或出现声间嘶哑、呼吸困难、咯血、吞咽不适等,以颈淋巴结转移为主,且发生较早,也可经血道转移至肺脊柱等。
滤泡状癌:属中度恶性,可多见于 40~60 岁中老年妇女,病程较长,生长缓慢,多为单发,肿瘤边界清楚,有包膜感,实性硬韧和甲状腺肿瘤很相似,但癌细胞常侵入包膜外的腺体组织和血管中,所以包膜完整与否是区别于滤泡状瘤和腺癌的一个重要的根据,另外滤泡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而多血行转移至肺和骨骼。
未分化状癌:临床少见,好发于男性老人,是一种高度的恶性的癌肿,病程短,发展快,主要表现为颈前区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常伴有肿大淋巴结,血道转移亦较常见,具有转移快,死亡率高的特点。
髓样癌:是一种中度恶性的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有家族倾向性。颈前肿物发展较慢,病程较长,肿块无包膜,大小不一多为单发,质地较硬约 30% 的患者有慢性腹泻史,并伴有面部潮红等类癌综合症,癌块切除后,腹泻史即消失,颈淋巴转移多见,且转移较早,也可血行转移至肺、肝和骨骼,髓江西患者血清降钙素浓度可比正常人高出 4 倍以上。
[page]如何预防甲状腺癌[/page]
主持人:如何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
唐主任:1、要始终保持开朗的心态,心情愉快一些,变的豁达一些,是预防甲状腺癌发生的重要方面。
2、日常的饮食习惯要多加注意,注意多食用一些海带、海蛤、紫菜、还有虾皮之类的食物及采用碘化食盐,有效地预防它的发生。
3、甲状腺癌该如何预防?但是要声明一点,摄入点的量要适当,不要以为是缺少这物质就吃得过多,过多摄入碘也是有害的,实际上它也可能是某些类型甲状腺癌的另一种诱发因素,避免随意用,一定要请教专家用的量数。
4、还要有个积极治疗疾病的心情,不要有消极的态度,要时常使自己有康复的信心,到医院进行积极、正规的治疗。
主持人:如何治疗甲状腺癌?请您介绍下。
唐主任: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对可疑为癌的甲状腺结节如何正确处理。二是对已确诊的甲状腺癌应该采用何种较好治疗方案。
化学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化疗反应差,仅有选择的和其他治疗方法联用于一些晚期局部无法切除或远处转移的病人。以阿霉素最有效,反应率可达30%~45%,可延长生命,甚至在癌灶无缩小时长期生存。相比而言,未分化癌对化疗则较敏感,多采用联合化疗,常用药物,阿霉素(ADM)环磷酰胺 (CTX),丝裂霉素(MMC),长春新硷(VCR),如COA方案CTX0.8d1VCRl.4mg/m2d1d8,ADM 30~40mg/m2dl。每2l天l周期。这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素能遏制TSH分泌,从而对甲状腺组织的增生和分化好的癌有遏制作用,对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上述类型甲状腺癌手术后常规给预遏制TSH剂量甲状腺素,对预防癌有复发和转移灶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对未分化癌无效。国内一般每天用干燥甲状腺片 80~120mg,以维持高水准的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四)放射治疗。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几乎与甲状腺癌的分化程度成正比,分化越好,敏感性越差,分化越差,敏感性越高。因此,未分化癌的治疗主要是放射治疗。甲状腺癌有一定吸碘能力。
[page]甲状腺癌的治疗偏方介绍[/page]
主持人:甲状腺癌的治疗偏方有哪些?请您介绍一下。
唐主任:甲状腺癌晚期的饮食总结以下几点:
1、忌油炸、熏制、腌制、烧烤、发霉等含有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2、忌烟忌酒,吸烟酗酒不仅对于病人的恢复是不利的,对于正常人的身体也是有害的。
3、可多吃柿饼、芦笋、薏米、甲鱼、核桃、蘑菇等食物,能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除此之外,甲状腺癌晚期的饮食病人一般应少食多餐,食物要煮透煮软,易于消化和吸收。
4、可多吃茯苓、山药、香菇、无花果、萝卜、杏仁、海参、海带、魔芋等食物,具有一定的抗甲状腺癌功能。
5、一些粘滞、肥腻、坚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会加重病人负担,不利于后期康复。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希望患者能在治疗期间多注意。多听一下医生的建议,积极的配合有效的治疗对于病情的稳定是关键。最后祝患者们早日身体康复!
更多专家视角:
【文章转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