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翔教授谈恶性脑瘤如何治疗

发布时间:2013-10-31 求医网

  很多人都知道脑瘤也挺惧怕它的,因为咱们都知道脑瘤对于咱们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呢很多人都不希望患上这类疾病。今天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章翔教授将和网友互动一起聊聊脑瘤的防治。


神经外科主任 章翔
 

 

  主持人:任教授你好!

  章翔:大家好!

  主持人:从医学角度讲,什么是脑瘤呢?请您介绍一下。

  章翔:星形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脑肿瘤。根据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脑肿瘤分类标准,可将星形细胞瘤分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Ⅰ级)、弥漫性星形细胞瘤(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Ⅲ级)和胶质母细胞瘤(Ⅳ级)。后3种类型的肿瘤常见于成年人的大脑半球,常弥漫性侵入周围或远隔部位的脑组织,并具有恶性演进的特征。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多发生于中、青年人,80%的患者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性的癫痫发作。此类肿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和化疗。有学者认为,肿瘤组织及肿瘤周围脑组织的大范围切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术后放疗可进一步杀灭残存瘤细胞。然而,最近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虽然术后早期放疗有助于延缓该肿瘤的发展,但与肿瘤复发后再行放疗相比较,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并无明显改善。迄今为止,这类肿瘤患者并无早期应用化疗的指征。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胶质瘤,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恶性胶质瘤。如今,对其治疗的标准方法为手术+放疗+化疗。有研究表明,接受手术+术后放疗后,恶性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9~10个月。为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国外有研究者较全面地评估了辅助化疗对患者的生存期和肿瘤复发的影响(评估依据来自于12项随机对照研究,涉及3004名患者),结果表明,化疗能显著提高恶性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风险比为0.85,即死亡风险下降15%),这等于将患者的1年生存率增加了6%(从40%提高到46%),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增加了两个月。缓肿瘤新药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是目前治疗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最有效的化疗药物。

  [page]脑瘤的症状有哪些 [/page]

  主持人:脑瘤的患者有哪些异常变现?

  章翔:呕吐:脑瘤出现后,会导致头颅内的压力增高,对于迷走神经会造成压迫。幼儿颅后窝肿瘤以呕吐为**症状,但将其误认为是胃肠道疾病的并不少见,应高度器重。呕吐的特别症状是多与肿瘤饮食无关(有时可引起),可不伴恶心,呈喷射状,呕吐后头痛有可能减轻,头位变动可引起或加重呕吐。

  视力下降:发病时脑瘤有哪些症状?脑瘤发病后还会引起视力减退,随着肿瘤的增大,这种症状也会愈加严重。颅内压增高到必定时代后可导至视乳头水肿和视力障碍,日久可演变为继发性神经萎缩和视力降落。过一会能恢复如常,而这正是将呈现视力障碍的警示。凡有视力减退的患者,都应仔细临床诊断检查视野和眼底的变化,以明白是否有脑瘤的存在。此外,眼球运动障碍也常为颅内压增高的一个临床诊断表现。

  头痛:发病时脑瘤有哪些症状?脑瘤导致头颅内血压升高,还会引起头痛,这也是最为常见的脑瘤症状。脑瘤引起的头痛多由颅内压增高或肿瘤压迫脑膜、脑血管、静脉窦和神经引起。90%的脑瘤患者均有逐渐加重的头痛症状,口服中医药很难奏效。少部分脑瘤肿瘤患者即使发展到晚期也无头痛症状。

  主持人:脑瘤是怎样发病的?是被传染的吗。

  章翔:遗传因素:人体基因缺陷或突变可形成颅内肿瘤。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属神经系统肿瘤遗传有典型的代表,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约半数病人有家族病史。

  化学因素是导致脑瘤的原因:动物实验证实多种化学物是诱发脑瘤原因,常见的有蒽类化合物,如甲基胆蒽、二苯蒽、苯并比等等。

  物理因素:脑瘤放射治疗数年后,在照射区发生其他性质的肿瘤是引发脑瘤的原因之一。动物试验发现放射线可使组织间变(癌变)。

  先天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细胞或组织异位残留于颅腔内,在一定条件下又具备分化与增殖功能,可发展成为颅内先天性肿瘤。这类肿瘤生长缓慢,多属良性,常见有颅咽管瘤、脂肪瘤及胶样囊肿等。

  [page]脑瘤如何治疗 [/page]

  主持人:那么针对脑瘤该如何治疗呢?或者用什么药物呢?

  章翔: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的传统疗法是手术+放疗,但自从人们发现这类肿瘤对化疗敏感后,传统疗法受到了挑战。有研究发现,在该肿瘤复发时或放疗前为患者施行丙卡巴肼+CCNU+长春新碱(PCV疗法)化疗,有效率可达60%~80%。近年来人们还发现,在对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的治疗中,不仅PVC疗法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替莫唑胺对其也有很好的疗效,且耐受性好。在国外报道的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复发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和混合性少枝星形细胞瘤患者(共38例),在手术和放疗后接受了替莫唑胺化疗,其中20例(53%)获得了显著疗效。

  近年来的另一项重要发现是在基因分析中,对形态学上相同的同一类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可根据其对化疗的敏感性和总体生存率的不同等,将其划分为几个不同的亚类。国外有研究者对50例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患者的基因图谱进行分析后发现,预后较好的患者(占全组47%)都有单独的lp和l9q等位基因丢失,且PVC疗法对他们有效,其确诊后的生存期均大于10年;预后最差者(占全组27%)的肿瘤虽然在形态学上符合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的诊断标准,但其基因图谱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相似(EGFR扩增、10q丢失、p16缺失、PTEN基因突变且不伴有1p丢失或抑癌蛋白p53突变),PVC疗法对其有效率仅为18%,患者确诊后的生存期仅为16个月。据此研究者认为,间变性少枝胶质细胞瘤不是一组同质性的肿瘤,应根据其基因图谱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早期的研究提示,PVC疗法和替莫唑胺对恶性度低的少枝胶质细胞瘤有一定疗效。影像学检查显示,化疗对1/3的少枝胶质细胞瘤患者有效(17%为有效,14%为微效),其较好疗效的中位时间为12个月。

  随着恶性脑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已被揭示出来,而药物研发的进步,也使得化疗药物能更加准确地导向瘤细胞,且耐受性好、副作用小。因此,在不久的将来,化疗将在恶性脑肿瘤的治疗中起关键性作用。

  [page]如何预防脑瘤的发生 [/page]

  主持人:那么平常注意哪些能预防结核呢?请您介绍一下。

  章翔:脑肿瘤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平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和起居习惯,对脑肿瘤的预防是很有必要的。生活作息规律化,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癌症。

  脑瘤最有希望的手段,已有研究证实:高危人群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物人参皂苷Rh2,持续5年,可以减少近一半的脑瘤的发生率,手术、放化疗以后利用人参皂苷Rh2(人体较好吸收含量为16.2%)胶囊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复发和转移的作用。其他一些化学预防药物也正在研制中。

  主持人:脑瘤的食疗偏方有哪些?请您介绍一下。

  章翔:首先,脑瘤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吃生冷、坚硬的食物,不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饮食规律,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另外,注意饮食卫生。

  其次,要解决脑瘤患者食欲不振的问题。因为食欲不振是脑瘤病人,特别是神经胶质细胞瘤病人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引起食欲不振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疾病本身以外,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比如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等不良情绪都可能引起食欲不振。解决脑瘤患者食欲不振的问题主要从饭菜的烹调上入手,色、香、味、形都要注意,刺激病人的食欲。

  脑瘤食疗应调整饮食结构,摄取营养丰富、全面的食物,摄取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每天有一定量的新鲜蔬菜,提倡摄入全谷食物,保证有足量的微量元素及饮食纤维素。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这类疾病,免得到时候引发这类疾病就不好了。

  更多专家视角:

  脑瘤专家苗振江解析脑胶质瘤的治疗

  专家张志文:别把脑瘤当“恶魔”

  南方医院漆松涛:积极手术是颅内肿瘤治疗的基础

  【文章转自:医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