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02 求医网
肝硬化患者的消化道症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硬化易并发肝癌。不经过治疗将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危及生命。今天今天我们有幸访问到过建春主任,请他和大家聊聊肝硬化。
肝病专家 过建春
专家简介:
过建春:主任中医师,科主任。198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一直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尤其对各型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具有较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在国家及省级以上杂志、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和《生大黄为主治疗重症肝炎临床观察》分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中医舌诊与慢性肝炎病理关系探讨》荣获杭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
记者:过主任,你好!
过建春:大家好!
记者:请问肝硬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建春: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丙型、丁型肝炎可以发展成肝硬化。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如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纤维化可以直接演变为肝硬化,但更重要的演变方式是经过慢性肝炎的阶段。甲型和戊型肝炎一般不会引起肝硬化。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多数表现为大结节性肝硬化。如果病程缓慢迁延,炎性坏死病变较轻而均匀,少数病例也可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从病毒性肝炎发展至肝硬化的病程,可短至数月,长达20~30年。
酒精性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在欧美国家,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而在我国则少见。其发病机理主要是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损害。酒精进入肝细胞后,先在乙醇脱氢酶和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作用下转变为乙醛。继而乙醛再变为乙酸,在此转变过程中,辅酶I(NAD)不断转变为还原型辅酶I(NADH)。当NAD减少,NADH增多和两者的正常比例下降时,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便受遏制,从而使脂肪氧化减弱,肝内脂肪酸合成增多,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而形成脂肪肝。严重的脂肪肝可进一步发展成为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据统计,致肝硬化的酒精剂量平均每日饮乙醇180g,25年。
[page]酒精性肝硬化介绍[/page]
记者:酒精性肝硬化在形态表现有哪些?
过建春:酒精性肝硬化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小结节性肝硬化,极少数为大结节性或混合性肝硬化。
代谢性肝硬化:遗传和代谢疾病由遗传性和代谢性疾病的肝脏病变逐渐发展而成的肝硬化,称为代谢性肝硬化。
1.血色病(hemochromatosis)系由铁代谢障碍,过多的铁质在肝组织中沉着所引起的肝硬化。多数病例呈小结节性肝硬化,晚期病例亦可表现为大结节性肝硬化。临床上主要有肝硬化、糖尿病、皮肤色素沉着及性腺萎缩等表现,均系含铁血黄素沉着于脏器和组织所致。
2.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或称Wilson病,多见于青少年,由于先天性铜代谢异常,铜沉积于肝脑组织而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病变为双侧脑基底核变性和肝硬化,临床上出现精神障碍,锥体外系症状和肝硬化症状,并伴有血浆铜蓝蛋白降低,铜代谢障碍和氨基酸尿等,本病为大结节性肝硬化。
3.半乳糖血症 为婴幼儿及少年疾病。由于肝细胞和红细胞内缺乏半乳糖代谢所需的半乳糖-1-磷酸-尿苷酰转换酶,以致大量半乳糖-1-磷酸和半乳糖堆积在肝细胞,造成肝脏损害,并可致肝硬化,此病多属小结节性肝硬化。其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营养不良、黄疸、腹水、白内障、智力迟钝、半乳糖血症、半乳糖尿和氨基酸尿等。
4.纤维性囊肿病或粘稠液阻塞症(mucoviscidosis)肝脏常有脂肪变和纤维化,胆道被嗜酸粘液阻塞而发生淤胆、胆管扩张和扭曲。肝脏多呈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少数病例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和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5.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α1-抗胰蛋白酶是由肝脏合成的低分子糖蛋白,占血清α1-球蛋白80%~90%。本症多见于小儿,偶见于成人,其发病机理还不清楚,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其病理表现为小结节或大结节性肝硬化。
6.糖原贮积病 只有第4型糖原贮积病(又名Anderson病)伴有肝硬化,多见于儿童。由于缺乏淀粉-(1,4,1,6)-转葡萄糖苷酶而致肝细胞内有大量糖原贮积。临床表现肝呈大结节状进行性肿大,常伴有脾肿大、黄疸和腹水,因肝硬化病变呈进行性加重,最后可有肝功能衰竭。
7.酪氨酸代谢紊乱症 或称酪氨酸血症(tyrosinemia)是由酪氨酸代谢紊乱所引起。肝硬化,低磷酸血症引起的佝偻病,多发性肾小管回吸收缺陷,血和尿中酪氨酸浓度增高为其临床特征。
[page]什么是中毒性肝硬化 [/page]
过建春: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三九健康社区记者:胆汁性肝硬化:肝脏瘀血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和各种病因引起的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均可使肝内长期瘀血、缺氧,而导致肝小叶中心区肝细胞坏死、萎缩和消失,网状支架塌陷和星芒状纤维化,称瘀血性肝硬化。由心脏引起的肝硬化也称为心原性肝硬化,在形态上呈小结节性肝硬化。这类肝硬化均有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可不严重,但也可表现为轻度黄疸,溴磺肽钠试验阳性,血清白蛋白量减少和腹水等。
中毒性肝硬化:化学毒物或药物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酊、甲基多巴、四环素等,或长期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最后演变为肝硬化。
营养不良性肝硬化:营养不良营养失调与肝硬化的关系尚未明确。动物实验证明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E和抗脂肝因子(主要是胆碱)等,能引起脂肪肝,肝细胞坏死,直至肝硬化。营养不良导致肝硬化的机理可能为:①缺乏含胱氨酸的蛋白质时则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来源减少,使肝细胞内酶的生成与其活性受到影响,肝细胞因而受各种因素的损害而发生变性坏死。②胆碱是趋脂物质,在肝内能与中性脂肪合成磷脂,使肝内脂肪易于氧化而被利用。如果胆碱或合成胆碱所必需的蛋白质缺乏,脂肪将堆集于肝细胞内而成为脂肪肝。肝细胞脂肪变性可降低肝细胞对各种有害因素的抵抗力,也可因细胞体积增大,互相挤压并压迫肝血窦,逐渐造成缺血坏死,纤维组织增生直至肝硬化。但也有不少学者否定营养失调与肝硬化的直接关系,因为人的饮食不可能像实验动物那样严格控制,且长期营养缺乏者肝脏可有轻微的非特异性变性和棕色萎缩而无脂肪肝。因此否定营养不良与肝硬化的因果关系,而多数人承认营养不良可降低肝细胞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而成为肝硬化的间接病因。
淤血性肝硬化:也叫循环障碍性肝硬化,由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者由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等各种原因导致肝静脉的阻塞症(Budd-chiari综合症)和肝小静脉闭塞症。
不明原因性肝硬化:隐原性 所谓隐原性肝硬化不是一种特殊的类型,而是由于病史不详,组织病理辨认困难等原因未能查出病因。其中部分病例可能与隐匿性无黄疸型肝炎有关。
[page]肝硬化的易感人群 [/page]
记者:哪些人容易患肝硬化呢?
过建春:慢性乙肝或者丙肝患者、长期酗酒者、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的人群。
记者:肝硬化患者容易向肝癌转变吗?
过建春:一般来说,肝硬化由于病毒、有害物质的刺激使得肝细胞更容易发生突变而导致肝癌。相对来说,肝硬化患者比正常人发生肝癌的机率更大一些。
记者:肝硬化的诊断指标是?
过建春:肝硬化分为静止性肝硬化和活动性肝硬化,静止性肝硬化由于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体征,实验性检查又缺乏特异性指标,影像学上也缺乏特异性改变,故临床上往往难以确诊,有时需要做肝组织活检才能确诊。
活动性肝硬化,临床上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尿黄等。体征可出现黄疸、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脾大、肝掌等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可出现胆红素增高、白蛋白下降、球蛋白增高。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总胆固醇及胆碱脂酶下降。肝纤维化指标增高,B超、CT提示肝硬化。
[page]肝硬化的食疗介绍 [/page]
记者:肝硬化患者如何调理膳食?
过建春:首先肝硬化患者特别是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要注意针对可能出现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饮食上强调软和慢,软的主要是容易消化的软食,慢主要是细嚼慢咽。适当吃一点蛋白质以及各类维生素。尽量吃新鲜菜,不要吃隔夜菜,主要是为了防止肠道感染。一旦出现腹泻应尽快就医以防出现腹腔感染。
记者:早期肝硬化饮食要注意什么?
过建春: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原则,酒、胡椒等辛辣食物对肝脏的刺激和毒害较大,应当禁忌饮用和食用。
肝硬化的肝脏损伤较重,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原则,需要足量的蛋白质。
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原则要吃低脂肪饮食。如果过多的食入脂肪类食物,不仅不容易消化吸收,而且过多的脂肪会直接加重病情,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应尽量少吃。为了保证低脂肪,菜肴的烹调方式应当以蒸、煮、烩、炖、汆为主,尽量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推荐阅读:肝硬化治疗费用
肝硬化使肝脏调节血糖的能力降低,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肝硬化病人的饮食原则要补充一些糖。因而患者应适量补充一些糖。除一日三餐外,还应在餐间补充一些甜糕点,补糖量和糕点一次量不宜过多,以25-50克为宜。因为一次补充糖量过多,在肝脏中容易转变为脂肪,会导致脂肪肝。
记者: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以上就是肝硬化的介绍,希望对您有帮助,患了肝硬化就要及时治疗,最后祝患者们早日恢复。
更多专家视角:
【文章转自:39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