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吴旸谈:重视高血压早期症状

发布时间:2013-11-04 求医网

  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的升高,患者通常伴左心室肥厚、糖代谢异常、微量白蛋白尿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人体具有很大的危害。今天北京东方医院心内科主任吴旸将和我们聊聊高血压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希望给您带来帮助。


内科主任 吴旸

  专家简介:

  吴旸,男,主任医师,教授,心内科主任,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六年制医学专业:分配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师从中西 医兼修名家马德瓒教授,再随胡大一教授“转战 ”北京市朝阳医院、友谊医院、同仁医院和海淀医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经验;能够熟练诊治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精于CCU 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心血管危重症抢救,尤其擅长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手术;目前已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成形术3000余例(其中约900例为经挠动脉路径),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1200余例,长期起搏器植入术700余例(其中近400例为双腔起搏器和ICD植入),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约100 例。

  主持人:吴主任,你好!

  吴旸:大家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从医学角度讲,高血压的症状有哪些?

  吴旸:血压有正常与高之分,这与统计学有关,血压高到一定程度得并发症的机会就多,或者说血压高的人群与人血压低的人相比寿命会缩短,一般定义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被认为是高血压,血压高于此标准的人群就会比血压相对正常的人群每年的死亡率高,产生相应并发症的几率也高。高血压一般无明显的不适感觉,偶见头昏头疼。后期可引起相应的高血压并发症,就会表现为并发症的症状,如心脏功能受影响等。

  [page]高血压有哪些基本检查项目 [/page]

  主持人:高血压的病因是什么?请您介绍一下。

  吴旸:高血压无明确病因,只是有些人容易得。高血压有诱发因素,如高盐饮食、物质生活改善、肥胖、工作压力大等。有些人容易得,比如有些人高强度的工作生活,紧张,比如警察、医生、消防队员。身体里的儿茶酚胺类的激素增多,血压就会升高。

  主持人:高血压有哪些基本检查项目?

  血生化(钾、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尿酸、肌酐)。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尿液分析(尿蛋白、糖和尿沉渣镜检)。心电图。

  [page] 警惕高血压危害,积极治疗[/page]

  主持人: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吴旸:1、前期危害:头疼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2、中后期危害:高血压加重全身小动脉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容易造成血管出、血栓;还可形成动脉瘤,一旦血压骤升,血管瘤破裂即有生命危险。对心脏的损害:血压偏高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紊乱。 3、高血压的并发症危害。

  主持人:得了高血压以后该怎么医治?

  吴旸:治疗性的生活方式改善,通常比一般日常生活中防病措施要更严格些,包括运动,饮食、放松、其他。饮食:低盐,低于6g每天,低脂、低胆固醇、戒酒戒烟,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多吃水果、蔬菜、鱼。运动:提倡有氧运动,每周4—5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有氧体育锻炼,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赛性划船等,以不喘、不累、不烦为原则。放松:主动放松,多出去走走。心理或精神压力引起心理应激(反应),即人体对环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应。长期、过量的心理反应,尤其是负性的心理反应会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患者预防和缓解精神压力以及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或治疗。

  主持人:血压测量的重要步骤有哪些?

  吴旸:1、受试者坐位安静休息5分钟后开始测量。 2、测量坐位时的上臂血压,上臂应置于心脏水平。 3、首诊时要测量两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较高读数一侧的上臂血压。 4、在测量血压的同时,应测定脉率。

  [page]高血压患者应戒烟戒酒,重视饮食[/page]

  主持人:高血压饮食原则有哪些?

  吴旸:1、忌烟,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刺激心脏和血管,使血压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2、少食动物脂肪、不食动物内脏等。 3、少吃甜食,吃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少吃动物性蛋白。 总之,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宁素勿荤,宁淡勿浓,宁饥勿饱,生活上做到调情志,益肾精,慎饮食。

  主持人:对高血压认识有哪些误区?

  吴旸:1、认为瘦的人不会的高血压。 2、认为高血压有症状,容易晚发现。 3、量血压的误差,血压计质量有好坏。以感觉估计高血压的误区,有的病人,特别是长期高血压病人,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仍可不出现任何感觉不适。误认为只要没有不适感觉,血压就一定不高。所以,有时血压降低也会出现头昏等不适,若不测量血压而盲目地加量,反而不利,为此可能延误治疗。 4、认为用药就要用一辈子。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的误区 有人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则地服药就可以,其实不然。因为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其中包括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如吸烟、酗酒、摄入食盐过多、体重超重等。 5、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的误区 有的高血压病病人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认为降压应该是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一般来讲除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外,其余高血压病病人均宜平稳而逐步降压。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最后提醒患者朋友们,适当锻炼,制定符合自己家庭情况的食谱都有利于缓解病情。

  更多专家视角:

  周晓芳谈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

  王文、陈伟伟谈彻底治愈高血压

  孙宁玲谈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日常护理

  【文章转自:寻医问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