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1-04 求医网
主持人:冬季是疾病的高发季,脑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寒冷是脑出血的催化剂,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病史的老年人应警惕脑出血发生。今天张树泉教授将和我们一起聊聊脑出血的问题。首先请专家跟我们打个招呼!
内科主任 张树泉
专家简介:
张树泉,男,196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泰安市中医医院脑病内科主任、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脑病科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中医专科脑病协作组头痛组副组长、泰山医学家、泰安市十大名中医。从走向临床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铭记“精”、“诚”二字,而尤其他认为为医必须德为先,立志做一名病人爱戴的好医生。近三十年来,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志向,始终不忘人民群众的疾苦,始终不忘自己是泰山人,默默地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他曾医治在登山途中土人晕倒的游客,也曾经医治过无数生命垂危的病人。他曾荣获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示范标兵,全省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质量明星,并荣立三等功,泰安市“振兴泰安劳动奖章,市直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泰安市优秀职业医师,全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张树泉:大家好!
主持人:请你介绍一下脑血管在我过的发病情况是怎么样的?
张树泉:我国目前每年新发脑血管病例高达150万例,死亡人数近100万。四分之三左右的幸存者也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智能损伤等后遗症,其中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超过三分之一,而且在初次得病的3-5年内会再次复发,时间短者或在数周内复发。
主持人:脑血管是如何引起的?请你具体介绍一下。
张树泉:包括内源性五高,外源性五高及其他。
内源性五高: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
外源性五高:高脂饮食、高盐饮食、高糖饮食、吸烟、饮酒。
其他:高家族发病史、心脏病、高半光氨酸血症、低血压、炎症、外伤等。
[page]脑血管的症状有哪些 [/page]
主持人:从医学角度讲,什么是脑血管呢?请您介绍一下。
张树泉:脑血管病较多,主要包括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及血管性痴呆。其发病是在上述高危因素长期作用下,动脉发生硬化管腔狭窄,脆性增强,血粘度增高,在情绪激动,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气候变化,用力大便,血压剧烈波动等诱因作用下,发生血液动力学变化,形成血栓或出血。
其中脑动脉硬化症,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管腔狭窄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导致的临床病症。
正常脑组织供血为40-60ml/100g.分。
当下降至:40mL/100g.分以下时—头痛、头晕、头昏、头沉、头闷,记忆力减退,失眠心烦等。
当下降至30ml/100g.分以下时—晕厥。
当下降至20ml/100g.分以下时—肢体活动不利,麻木、言语不清等。此时称为电衰竭,脑组织无坏死,及时恢复供血能缓解。
当下降至:15ml/100g.分以下时,细胞膜、线粒体膜变性,此时称为膜衰竭。
当下降至:10ml/100g.分以下时,脑组织发生坏死,形成中风偏瘫。
正常脑血管 高危因素长期作用下 脑动脉硬化症 加重 脑供血不足 加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加重 脑梗死 加重 血管性痴呆。
脑出血是在高危因素长期作用下,血管发生硬化,脆性增强,在诱因作用下,血管破裂出血,导致昏迷,偏瘫不语等。
[page]脑血管的症状有哪些异常表现 [/page]
主持人:脑血管的患者有哪些异常表现?
张树泉:1.脑动脉硬化症:
头痛、头晕、头昏、头沉、头闷、健忘、失眠、心烦、视物飘忽不定。
2.脑供血不足
除上述症状外,自觉手足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或烧灼感或肢体力弱。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突发性一过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清,口角歪斜,晕厥,黑蒙,复视,面部、口角、肢体麻木或肢体活动不灵,共济失调,口角撮动等。
4.脑梗死
实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偏瘫麻木、四肢抽搐、共济失调或全身乏力、嗜睡、智能减退等。
5.脑出血
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口角歪斜、言语不清、肢体偏瘫、四肢抽搐、二便失禁。
主持人:目前常规的检测方法有哪些?
张树泉:筛选实验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11-14S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等疾病。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35-46S 缩短见于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PAgT):增强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4 .血粘度检测:增高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5.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正常2-4g/L,增高时血粘度增高,产生血栓的可能性也加大。
特异性指标
1.血浆血栓 调节蛋白(TM):增高与内皮损伤程度成正比,是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
2.假性血管血友病因素(VWF):是反应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指标,升高时标示着病人处于血栓前状态。
3.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
TAT的含量可了解是否曾有凝血酶活血增强,而有助于血栓前状态的诊断。
4.溶血磷脂酸(LPA)血浆浓度检测
国家“973”项目“心脑血管疾病重大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课题。当该浓度高于正常值时提示动脉壁上暴露的小斑块会粘附血小板聚集。溶血磷脂酸正是在血小板被激活的过程中开始大量释放,而成为血栓形成的一个标记。栓子的形成是一动态过程,有的患者会感到一过性头晕、头痛等,也有患者仅仅是感到疲劳甚至 没有感觉。因此单凭主诉很难使医生对血栓前驱症状作出客观诊断(CT等检测手段必须要等血栓形成较大时才会有阳性表现)而有了溶血磷酯酸“标记”,无论是诊断还是确定用药,监测给药效果,临床医生都有了明确的客观依据。
总之,通过以上化验检测,确能明确患者是否处于血栓前状态,从而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了有力的客观依据。
[page]脑血管疾病如何治疗 [/page]
主持人:那么针对脑血管该如何治疗呢?或者用什么药物呢?
张树泉: (一)早期治疗
降压、降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痰等。必要时住院治疗,以防发为脑梗死。
“鸡尾洒疗法”—降压、降脂、抗血小板。
(二)脑梗死
溶栓:美国3小时内溶栓,西欧6小时内溶栓,我国6小时内溶栓,进展型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因此一旦发生中风症状应以最快的速度到医院就诊,若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不留后遗症,回归社会,重返岗位。
(三)脑出血
传统治疗方法,量小者保守治疗,量大者开颅手术,我院开展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明显减少开颅后的脑组织损伤,有利于功能的恢复,且减少了全麻带来的风险,降低了费用。
[page]冬季如何预防脑出血 [/page]
主持人:冬季如何预防脑出血的发生?
张树泉:需要注意的是,脑出血的发生有一定的昼夜季节规律,例如在一天中,凌晨是脑出血发生的高峰时期;在一周中,有研究认为星期一发生脑出血的概率最大;而四季中,冬季的发生率最高。脑出血的昼夜节律模式在老年人显得更明显,尤应引起注意。寒冷天气被认为是影响包括脑出血在内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冬季发生脑出血事件明显高于夏季。血压的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异是脑出血在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明显升高的关键原因;同时暴露于寒冷天气会导致周围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容易诱发脑出血;另外凌晨醒来时交感神经兴奋以及相应的血压升高,使得凌晨成为脑出血的高峰时间;最后,受严寒的刺激,脑血管容易发生痉挛,同时脑血液流速减慢,从而发生血压剧烈变化,特别是平时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病的患者,此时容易导致脑血管突然破裂出血。
如要避免遭遇“脑出血”的毒手,人们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或有已知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应该努力做好下面的防范措施: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控制血压;有调整和治疗已知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等;避免过度劳累、过度饮食、过量盐摄入,少吃刺激性食物,并禁忌烟酒,多食低热量、低脂肪、低糖类、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高的饮食;注意充足睡眠,避免精神紧张、暴怒生气和不规律服用降压药;注意防寒保暖,宜带帽子,尽力避免长时间暴露于严寒天气;适当参加与自己身体相符合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凌晨不要早出门,太阳出来后再外出活动。
[page]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偏方介绍 [/page]
主持人:脑瘤的治疗偏方有哪些?请您介绍一下。
张树泉:(一)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限酒 。饮食青、赤、黄、白、黑。
青:青菜,青茶。
赤:红酒。
黄:玉米,地瓜等粗粮。
白:麦片,全麦粮。
黑:黑木耳。
(二)适当运动。
(三)及时检测血液指标及血压。
(四)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及血粘度。
(五)及时找专科医生给以指导。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最后提醒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老年朋友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
更多专家视角:
【文章转自:中华泰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