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02 求医网
冬季到来,早晚的温差比较大,给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带来不少的困难。因此,冬季被以为是风湿疾病最轻易复发和加重的季节,对于患者来说,如何有效的治疗是自己最关心的,而且还要找一个好的治疗方法,下面听听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小峰主任的介绍。
风湿免疫科主任 李小峰
专家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
职 称: 主任医师 教授
擅 长: 风湿性疾病
主持人:李教授您好,请您简单讲解下风湿免疫科这门学科的发展情况!
李小峰:风湿免疫病学在国际上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国内科学中却是最年轻的一个专业学科。我国风湿免疫病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9年国家选派医生赴前苏联学习,但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国的风湿免疫病学在1960至1980年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医学事业出现了快速发展,风湿免疫病学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在1980年,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个成立这个科,1985年就有了风湿病学会。我院在90年正式成立了风湿免疫科,主要研究和治疗风湿免疫类疾病。风湿病是一个常见的多发性疾病。
主持人:常见的风湿病有哪些呢?
李小峰: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神经等的一组疾病。范围也比较广:
1. 以关节炎为主的: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RA),斯惕尔病又分为幼年型和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S),银屑病关节炎。
2. 与感染相关的:如风湿热,莱姆病,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
3.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 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血管炎。
[page]风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page]
主持人:风湿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李小峰:1.免疫反应:机体对外源性或内源性抗原物质直接或通过巨噬细胞呈递的刺激,使相应T-细胞活化,部分T-细胞产生大量多种致炎性细胞因子造成各类组织器官不同程度的损伤或破坏;部分T-细胞再激活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直接或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使组织或器官受到损伤或破坏。此外由单核细胞产生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如MCP-1)等,也可参与炎症反应。大部分风湿性疾病,或由于感染产生的外源性抗原物质,或由于体内产生的内源性抗原物质,可以启动或加剧这种自身免疫反应,血清内可出现多种抗体。
2.遗传背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一些风湿性疾病,特别是结缔组织病,遗传及患者的易感性和疾病的表达密切相关,对疾病的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及预后都有一定的意义;其中HLA(人类组织白细胞抗原)最为重要。
3.感染因素:根据多年来的研究阐明,多种感染因子,微生物产生的抗原或超抗原,可以直接或间接激发或启动免疫反应。
4.内分泌因子:研究证明,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失调、与多种风湿病的发生有关。
5.环境与物理因素:如紫外线可以诱发SLE 。
6.其他:一些药品如普鲁卡因酰胺,一些口服避孕药可以诱发SLE和ANCA阳性小血管炎。
主持人:得了风湿性疾病有什么症状呢?临床上有什么特性?
李小峰: 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
临床表现出异质性,即同一疾病,存在有不同亚型,由于遗传背景,发病原因不同,机制也各异,因而临床表现的类型,症状,轻重及治疗反应也不尽相同。风湿病多是侵犯多系统的疾病,许多疾病的病理多有重叠,症状相似,如MCTD为这种表现的典型。
[page]风湿免疫疾病的药物治疗介绍 [/page]
主持人:风湿性疾病该如何治疗呢?
李小峰:风湿性疾病是一类侵犯多种组织多系统和内脏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程度不同的免疫性炎症反应,可致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损伤,严重影响其正常功能。甚至造成致命性损害。此外,大多数风湿性疾病都有关节症状;每个病人,同一种疾病,不同病程都有其特殊性。应该仔细评价,以制订出其个人的治疗计划。治疗目标应包括缓解症状,改善病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延续患者的生命。由于大部分风湿性疾病目前还不能治疗,因此要争取病人的合作,长期坚持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药物,理疗,休息及锻练,矫形及手术。要教育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配合治疗。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情况吧!
李小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科成立于1990年,1995年牵头成立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并参与创办了《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年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山西省特色学科;2000年被山西省科技厅授予山西省科技创新科室;2012年被山西省卫生厅授予山西省重点学科;同年荣获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和山西省教育厅科技创新团队。风湿科实验室为山西医科大学临床重点实验室。我科成立了专门的临床资料室,对每位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同时负责资料的收集、保管和存储,建立了临床资料数据库,为医生治疗提供了依据,为患者随访提供了便利,真正做到严密随访。同时建立了血清库和血清库的数据库,五万余份的血清标本为科研提供强大支撑。至今已承担科研项目56项,其国内家级课题6项,省级科研项目29项,其他课题项21项。我科为博士/硕士培养点,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05名。我科为博士后工作站,目前有一名博士后进站工作。全科共发表论文428篇,其中SCI收录12篇,中华级论文203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3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3项,市级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为了进一步加快医院科室发展的步伐,打造“科研型医院”,医院制定了学科建设与“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将在继续加强各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根据社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加大专业品牌化的力度,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建设有较高水平的省级重点学科5~8个;力争成功申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新建省部级重点实验1~2个;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冲刺。
去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我科早已成为院内重点学科,去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学科。
我科现有医护技人员108人,其中正高7人、副高11人、主治医师12人、住院医师11人,实验室技师9人、资料室人员7人、护理人员56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15人,出国研修4人。
本学科病房开设床位136张,设类风湿关节炎、结缔组织病和脊柱关节病三个亚专科。设专家门诊、专病门诊、普通门诊、临床资料室、临床免疫实验室。
[page]红斑狼疮的治疗介绍 [/page]
主持人:红斑狼疮的治疗有哪些方法?
李小峰: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类风湿关节炎血清学检测的研究,提高了RA早期诊断水平,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首次提出了“周期联合、免疫调节”的治疗新理念,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获得了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在对顽固性强直性脊柱炎,率先在国内开展甲强龙冲击治疗,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学科骨干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诊治方面均已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本专业疑难病的诊治能力。并在科内定期举行专病专题讲座,对青年医师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了全面的分析与解答。
科内每日的英语查房及病历汇报有效地提高了全科医师的英语水平。每周二组织的专业组中英文查房,对疑难病历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学习,大大提高了中青年医师对疑难重症风湿病的诊疗水平。每周三的科研课题汇报,使全科医师能及时解读国内外风湿病诊治的最新进展,同时也为青年医师掌握风湿病学发展最新动态和最新研究提供了学习的平台,为进一步申请相关国家自然基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培养博士11名,均已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1年,派出4名专家赴国外研修。举办了两届国际风湿性疾病学习班和国内性会议2次,全省风湿病学年会10届。承担了国内七年制教材《内科学》、《内科学双语教材》编写工作。
主持人: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风湿科实验室的情况!
李小峰:常规实验人员:副主任技师3名,主管技师3名,技师1名 科研实验人员:博士1名,研究生1名,在读研究生1名 资料室人员:在读在职研究生2名,本科生5名
实验室拥有大量先进专科设备,如:流式细胞仪、全自动荧光操作仪、荧光显微镜、倒置显微镜、冰冻切片机、石蜡包埋机、石蜡切片机、高速组织匀浆器、层析冷柜、酶标仪、低温高速离心机、CO2培养箱、彩超机、超低温冰箱、超声细胞粉碎仪等,能够满足临床常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学的需要。
实验室紧密跟踪国内外风湿病学最新专科技术,在风湿病实验诊断方面形成一定的专科特色,能全面开展包括多种自身抗体的62项实验项目检测。熟练掌握各项风湿实验常规检测方法,如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流式细胞分析术等。2012年标本量从扩床前的2万余人份增至5万余人份。开展了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检测,是山西省单独开展此项目实验的科室,截止2012年年底已检测4958人份。风湿病患者用药安全成为目前风湿病治疗的关注点,为了把握免疫遏制剂使用的强度,开展了T细胞亚群的测定,监测患者免疫状态,为临床医生适时减药停药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标本量每年超过1万人份。开展了关节超声检查,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手段,且用于观察病情变化、评价疾病活动度。配备专业的资料收集人员7名,完整及实时收集门诊及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建立临床数据库,为每位患者建立资料档案。配备专职科研实验人员3名,掌握科研所需各项技术,保证各项课题顺利开展。每周三组织课题汇报,内容包括文献解读、前沿信息学习及课题进展讨论等。自1999年开始建立血清库及RNA库,目前已有5万份标本,有力地支撑了科研工作的进行。
主持人:门诊方面的情况?
李小峰:风湿免疫科的出现对整个内科甚至整个医学发展来说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很多疾病都是由风湿病疾病引起的。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我们的治疗水平也就能提高。大家也越来越能认识到风湿病,风湿科病人也越来越多。我们对风湿病的宣传教育也很重视。
[page]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区别 [/page]
主持人:在宣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呢?
李小峰:在门诊候诊大厅通过电视机循环播放本科室医师录制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宣教片,让患者在候诊时学习了解风湿病科普知识。每周开展风湿病知识健康大讲堂三次并现场咨询答疑,每次听课患者多达150人次,每月听课人次累积有1780人。在门诊走廊和门口设立科室简介、出诊专家及普通医师的个人简介以及专业诊治特色。向每位患者发放疾病小常识、治疗方法及锻炼方法手册。至今我们已坚持发放了13年,平均每年要发放2.3万册。门诊宣教内容均制作成光盘,向患者发放,方便患者在家中学习。患者的角度讲解风湿病知识,并现场答疑,解决患者的困难和疑问。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台、报纸及网络普及风湿病知识。设专人负责,定期组织召开“风湿病病友会”,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两次,至今已举办了12次,每次人数平均有400人。应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对患者进行风湿病相关知识及用药、检查、护理注意事项等方面的指导。
主持人:在门诊方面有没有一些便民措施呢?
李小峰:1、化验项目每日均可抽血,包括节假日,方便患者能够随时做上化验;实验室化验项目增加检验次数,缩短报告时间,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2、门诊开放电话、网络预约挂号。从2009年开始至今已有10601人次通过电话、网络挂号就诊。
3、对我科的特殊患者(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发放通行卡,执卡患者可以不用排队挂号,开辟绿色通道。
4、在我科门诊资料室登记资料的同时对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及心理疏导,约定复诊时间,督促患者按时治疗。
5、资料室保存患者所有就诊资料,建立数据库(临床及影像资料),便于患者在丢失资料时随时调取使用。目前我们的临床就诊资料已留存8万余份。
主持人:作为医科大学的教学单位,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有哪些?
李小峰:人才培养方向主要有:1,临床医师培养:具有高超的临床技能,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达到临床医师博士化,骨干人员应在国外优秀科研院所研修半年以上;要求人人有科研课题。按照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脊柱关节病等亚专科进行专业方向培训高精尖专的人才,每个亚专科拟达到正高2-3名,副高3-5名,其他人员5-8名。2,实验室人才培养:培养掌握现代免疫技术及基本实验技能的人才,人员4-6名达到博士化,骨干人员应在国外优秀科研院所学习工作一年以上。要求人人有科研课题。3,资料室人才培养:掌握现代信息数据库管理手段及科研统计方法,要求人员硕士化,骨干人员2-3名获得博士学位。
[page]培养风湿病医师规划介绍 [/page]
主持人:人才培养有哪些规划呢?
李小峰:A.医师培养:鼓励青年医师攻读学位,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5-8名,博士研究生2-4名,每年选派1-3名中青年工作人员出国研修,每年必须参加一次以上国内性学术活动,每年参加国际学术交流8-10人次,并争取大会发言。每人必须申请各级科研课题。
B.实验室人员培养: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2名,博士研究生至少1名,出国研修人员至少1名。定期或不定期到国内外优秀实验室学习某些专项技术,支撑科室科研课题的需求。实验室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次以上国内性学术活动或国际学术交流。每人必须申请各级科研课题。根据医院的要求和科室发展的需要引进高素质人才2-5名,包括海归人员。
C.资料室人员培养:逐渐实现人员硕士化,骨干人员博士化。
D.在省医学会和院领导的支持下,为全省培养风湿病医师,促进山西风湿病事业的发展,同时锻炼我科的医师队伍:
(1)“燎原计划”每二个月举办一次,每次20个学员,对象是县级医院的医师,目的是普及风湿病知识,培养县级医师对风湿病的兴趣,为县级医院拓展风湿病医师队伍。目标是每年给一个县培养一个骨干,一年内争取给山西100多个县各培养一名医师。3-5年给每个县培养3-5个风湿病医师。
(2)“基石计划”是在燎原计划的基础上,对有意愿在当地开展工作的医师提供支持。方式是在当地举办学习班、讲座、义诊和解决疑难问题。对象是县乡两级医师,让他们初步了解和掌握一般风湿病的诊治知识,以县城为中心开展医疗活动,并和省城形成双向转诊机制,方便患者就医,切实解决广大风湿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3)“骨干精英班”每年举办四期,每期10名学员,对象来自已成立风湿科的医院,目的是提高风湿病的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目标是给相关医院培养具有较高诊治水平和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风湿科医生,整体提升山西风湿病的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赶上国内先进水平。
[page]风湿免疫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 [/page]
主持人:落实情况如何?
李小峰:住院医师培养严格实行了三基三严制度,进行相关科室轮转学习。在科室内每天半小时床旁英文汇报病历,要求参加每周科室专业组查房,书写并汇报中文和英文大病历,各级医师在解决疑难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英文水平,已有10名青年医师达到主治医师水平。已有11名青年医师在北京协和医院和上海仁济医院等国内优秀医院学习和进修。近5年到美国和澳大利亚优秀科研院所研修4人次。近3年培养硕士研究生35名,年均11.7名,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4名。各级医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近3年共申请课题35项。今年全科书写国家自然基金标书12项,并积极予以申报。近3年共参加国内重要学术会议86人次,国际学术会议15人次,大会壁报发言8次,大会发言4人次。
实验室人员培养:出国研修1名,已培养博士1名,硕士1名,在读硕士1名。派出短期专题学习6人次。资料室人员培养:现有在职硕士2名。
“燎原计划”目前已举办3期,为51个县培养了68名医生。“基石计划”在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运城、朔州和晋城举办8次累计参加1300人次。“骨干精英班”已经培养进修医师55名,目前已覆盖全省30余个地、市、县。
另外,聘请的12名国内外优秀学者已对我科进行了多方面的指导,特别是国家自然基金的申报工作,提高了科室的整体水平,2012年成功获得2项国家自然基金。2013年正在申报的国家自然基金有12项,863项目1项。
主持人:风湿免疫科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李小峰:未来将在医院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贯彻规划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努力实施,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扩大科室规模,提高临床诊治及科研水平,拓宽服务半径,立足山西,面向国内,走向世界,尽快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力争建设成为国家重点专科。
专科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建设涵盖各个亚专业的国内优秀的风湿科临床中心、争取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的风湿科临床中心、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风湿科学术教育培训中心、建设一支富有创新活力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建设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实现科室的可持续发展、争取国家863及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的突破,争取国家级科研奖励、争取建成国家重点风湿科实验室。
主持人:感谢您的精彩介绍,提醒患者风湿性关节炎一定要及时的治疗。治病要找到根本,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病根,有针对性的辨证施治,祛除病灶,治愈疾病。
更多专家视角:
【文章转自:新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