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2-17 求医网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肝炎是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常见病,也是对患者危害比较大的一种病。今天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贾继东教授将和我们聊聊肝炎的问题。
[贾继东]各位网友,大家好。
北京友谊医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 贾继东教授
专家简介: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跨世纪使优秀人才工程”及“十百千”优秀人才工程入选者,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内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内肝炎防治基金会专家组成员、北京生物工程学会理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美国肝病学会 (AASLD)会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主编、《实用肝脏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审组成员、《临床胃肠及肝脏病杂》、《临床肝胆病杂志》、《肝脏》、《中西医结合肝脏病杂志》、《国内医刊》、《新医学》、《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委、同时被聘为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国际编委。
[主持人]5月19号世界肝炎日,给我们介绍一下世界肝炎日?
[贾继东]世界肝炎日是世界肝炎联盟非政府组织倡导的一个旨在教育公众,给公众普及肝炎相关知识的活动,过去两三年以来在世界各地都在积极开展,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大家对肝炎的认识,提高对它的认知度,及时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乙肝。另外就是希望能够唤起整个社会,包括政府对肝炎的关注,对肝炎患者的关爱,一直以来都是围绕这两方面开展的。
[主持人]说到肝炎,大家平常生活中听的比较多的、见的比较多的就是甲乙丙,那肝炎分多少种?
[贾继东]肝炎有广义肝炎和狭义肝炎,广义来说,任何肝脏病症都是肝炎。狭义就是病毒性感染,就是甲乙丙丁戊,也就是ABCDE。甲肝和戊肝都是通过消化道传染的,这种都是急性的,几乎没有慢性的。剩下的甲肝、乙肝、丙肝都是血液传播,既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慢性。丁型肝炎比较特殊,一定是有乙才能有丁。
[主持人]生活中听的比较多的就是乙肝,从您了解的情况,在我们国家整个全面统计来看,哪种型号的肝炎患者多一些?
[贾继东]除了急性的之外,从慢性肝炎来说,乙型肝炎还是最多见的,其次是丙型肝炎,丁型肝炎也有一部分。
[主持人]那他们所占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贾继东]在不同的医院看到的比重不一样,比如传染病医院或者传染科和综合医院和一般的肝病科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乙型肝炎占80%—90%以上,其次少部分是丙型,个别的是丁型。从人群来说,2006年我们国家进行了流行性调查,就是血清流行性调查,通过抽血化验,国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也就是过去大家说的奥抗,阳性率是7.18%,大约是7.2%的样子。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但是已经比1992年明显下降,当时是9.75%,将近10%,现在是7.18%。
[主持人]这几种肝炎从医学角度来看,哪种病比较难治?
[贾继东]乙型、丙型一般成为慢性都是比较麻烦的,尤其是乙型肝炎,相对来说要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一旦成为慢性的乙肝,要让表面抗原完全正常了,能达到这种比例非常低,应该说小于10%,绝大多数目标是控制疾病的进展,延缓疾病的发展。治愈只有少部分人能达到,每个人都追求治愈是不现实的。
[page]脂肪肝与肝病有什么关系 [/page]
[主持人]说到肝病,毕竟是7.18%的比例得肝病,确实不低,但是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是少数,我们听到比较多的就是脂肪肝,与肝病有什么关系?
[贾继东]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说没有太大关系,过去是饮酒引起的,近年来有些人不喝酒但是肥胖、高血脂、高血糖或者运动少,也可以引起,我们叫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的人如果有乙肝,特别是丙肝,特别容易产生脂肪肝。但是绝大多数人来说,脂肪肝要么是饮酒引起的,要么是肥胖引起的。
[主持人]脂肪肝比甲乙丙肝得的要多的多?
[贾继东]从数字来看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是17%,甚至是20%,上海有一个统计,在社区人群当中,脂肪肝有17%—18%,比现在的乙肝发生率高一倍。
[主持人]如果得了脂肪肝,应该怎么样来进行治疗?
[贾继东]脂肪肝既然主要原因要么是喝酒,要么是肥胖,或者是运动少、高脂饮食等等,如果是饮酒引起的,那就大量的减少饮酒量;如果由于肥胖引起的建议的办法是控制体重,通过减肥,当然通过节食和运动来减肥,那脂肪肝一定会好转。
[主持人]这个是不需要药物调节的,自身改变一些恶习,就能让肝恢复正常。
[贾继东]你的理解我是同意的,药物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不改变生活习惯,单纯吃药,可能解决不了脂肪肝问题。
[主持人]说到比较严重的肝病比如肝硬化或者肝癌,那肝炎和这两种病之间有没有一定的联系?
[贾继东]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确实是,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所谓的自然史,就是不管它任其发展,经过若干年,比如十年、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以后,可能有一部分人要发展成肝硬化,再有一部分发展成肝癌。
[主持人]为什么有这个问题?实际上在社会上流传一种说法,肝炎某些时候不是特别可怕,但由于得了肝炎之后,最终就会走向比如说肝硬化或者肝癌,那将会非常痛苦,甚至造成极大的损害。这种传言在医学上是不是被认证的?
[贾继东]确实是存在这个关系,但是我想说明两点,第一,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不是今天有了明天就一定肝硬化、肝癌,一般这个过程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一少部分人得,不是所有人必然走向这个结果,只是说你有了乙肝、丙肝,确实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机会比没有肝病的人要高,但不是每个人。一般来说,如果慢性乙肝每年大概有5%—10%的人发展成肝硬化,有肝硬化的人,每年3%—5%会发展成肝癌,这个是指不治疗的话。所以确实要重视这个事,但也不要过分害怕。
[page]对待肝炎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page]
[主持人]就是我们对待肝炎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不要恐慌,也不要有心理负担。
[贾继东]第一重视,第二,不过分的紧张。有的人根本不在意,不检查、不治疗,这是不正常的。但是有人天天太在意了,一天愁眉苦脸,不能正常工作,不能正常生活,那也是不可取的。
[主持人]今天谈的是世界肝炎日这样一个话题。甲肝和乙肝大家都很熟悉,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丙肝。
[贾继东]丙型肝炎是相对发现比较晚的,上世纪60年代发现了乙肝,到上世纪70年代正式发现了甲肝。但是后来发现有的病人得肝炎不是甲肝也不是乙肝,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到1989年终于通过高科技的技术才正式把丙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分离出来,最终发现了丙型肝炎。
[贾继东]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是输血后得的。丙型肝炎也和乙肝一样,可以急性,也可以慢性,而且慢性化的比例比较高,即使在成人期感染丙型肝炎,也有50%,甚至70%慢性化。这是它的一个特点。第二,没有什么特殊表现,可能早期有一点儿转氨酶不正常,但可能若干年以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逐渐出现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有一些肝癌的表现,所以我们叫它“沉默的杀手”。
[主持人]那您这么说,我们是不是都要做一个血液检查排查一下?
[贾继东]从医学角度,希望每个人都查清楚。但是从公共卫生政策和成本效果角度来说,我们只主张那些有危险因素的。所谓危险因素的就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输过血、接受过大接受、接受过器官移植的,当然还有一些特殊的病人,比如说血液透析的病人,医务人员有手被扎伤的特殊人群,我们鼓励去检查,有针对性。
[贾继东]我们讲必然是少数,不能动员全社会都去查这个,没有针对性,造成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只是有针对性的。它和艾滋病是一个传播途径,还有多性伴的人传播风险也是很大的,这些人需要积极动员去检查。
[主持人]目前我国已知的丙肝患者大概有多少?
[贾继东]最新资料说明,2006年血清显示,大概不足1%。过去说国内有几千万的丙型肝炎,现在只有原来的几分之一,没有那么多,可能只有几百万。
[page]肝炎潜伏期时间有多长 [/page]
[主持人]正是因为它的潜伏性,会不会有很多被漏掉?大概占已知比例多少?
[贾继东]这个是没法估计的,只能说有可能是发现的是少数,没发现的是多数,那我们只能动员这些有历史的去检查。
[主持人]刚才说到输血、透析,那现在是不是就可以放心治疗?
[贾继东]我们国家从1992年以后严格筛查血液和血液制品情况,应该说在医院输血感染丙肝发生很少,但是任何技术都有局限性,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也不能百分之百的把丙肝检查出来,因为有一个创口期,当然现在有新的技术使创口期越来越短,我们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只能说比原来大大减少。
[主持人]我看到网上还有一种说法,还有的说纹身、修脚也会导致传播,这对吗?
[贾继东]简单的说,只要有皮肤黏膜破损都是可以的,纹身肯定是要出血的。任何医疗操作应该是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还有就是所谓医院以外的各种美容操作,有的是医疗美容,有的是非医疗美容,都应该严格治疗,也就是说,并不是不在医院、不是医疗性质,就不按照这个管理了,因为只要是出血、有黏膜破损就会传染疾病,而且不仅传染肝炎,艾滋病也是可以传播的。所以一定要去正规医院。
[贾继东]我们要求医院也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叫标准防护,标准防护是什么意思呢?任何人到了医院里,在医疗机构眼里,任何人的血液、体液、皮肤黏膜创口都得当作潜在传播存在,只要接触这些都要严格消毒,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放心了。包括口腔科、牙科,也是很重要的,过去没有很好的办法消毒牙科器械,现在在大医院、正规诊所都可以做到。
[主持人]说完丙肝,我们说说乙肝。乙肝和社会的关系,从最初的误解到后来的理解,再到现在由于某些问题产生了一些争论,或者说探讨,您是怎么看待的?
[贾继东]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看,医学和社会,对任何疾病、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因为肝炎在我们国家一直主要由传染科来治疗,也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染病来对待,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大家从一开始就觉得心里的弦绷的比较紧。
[贾继东]过去在生活质量比较低下的时候,大量的甲型肝炎流行确实是通过接触和饮食传播的,这样的印象对大家印象太深了,那大家对乙型肝炎也是这么认为的。当时政策也好,法规也好,包括技术性指南也好,把所有肝炎都搁在一起了,那可能有些针对甲肝的要求把乙肝也放在里面了。当然,为了说明乙肝的重要,可能在宣传上有一些过分偏颇的地方,为了唤起人们的注意,结果造成一些对乙肝的误解、偏见、恐惧,甚至有一些社会对它平等权利很难实现,“乙肝歧视”的问题,我想最根源的问题就是产生于最早的误解,误解产生于偏见,偏见产生于歧视。
[主持人]现在大家对肝炎传播途径也有所了解了,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更多专家视角:
【文章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