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天芳教授谈亚健康典型症状与中医治疗

发布时间:2014-02-25 求医网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于疲劳和亚健康的,这个话题对于白领或者电脑前的朋友特别 熟悉,亚健康对人体的危害很多,什么样的疲劳是亚健康?什么样的疲劳是疾病呢?今天北京中医药大学王天芳教授来为大家讲解关于亚健康的基本常识,以便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做好预防保健工作,让健康永驻,一起听听他的分析。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天芳教授

  专家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系主任、教授,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神经免疫实验室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教 育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秘书长。曾为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精神疾病研究所和哈佛医学院作访问学者及高级研究 学者。

  主持人:王教授,下午好!

  王天芳:你好!

  主持人:说到疲劳,可能大家都有同感,每天好象都在抱怨“累!”有的人疲劳是因为真的有病了,有的人也未必是真的有病。从医学的专业角度来讲,疲劳有一个分类吗?怎么样分清一下疲劳的真伪?

  王天芳:疲 劳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是要给疲劳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很难,疲劳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说疲劳,第一种自我感觉,病人会 感到自己疲劳,不管是身体上的疲劳还是心情上的疲劳,它表现为一种感觉。第二种表现为行为,一个人累的时候,比如跑不动了,需要坐下来休息,或者一个人打 电脑累了需要休息,这是需要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这往往也是人体的一种信号,告诉你“累了,不要做了”。

   从医学上讲,疲劳还可以因为不同的机理引起,比如运动员的运动型疲劳或者其他的原因引起的疲劳,甚至我们说这个疲劳跟人的文化背景或者他所处的环境有关 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疲劳虽然常见,但是它是一个多维的概念,它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正常人劳累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的表现中会存在。所以 说,疲劳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主持人:因为我们也知道,王教授对亚健康有研究,大家会想,有的人我现在比较疲劳,但是没有认真查,感觉没有问题,就会把这个疲劳归为亚健康,这是不是有一些误会或者延误?

  王天芳:因 为亚健康是一个常见的表现,当一些人疲劳的时候,会考虑“我是不是亚健康?”因为亚健康这个概念是大众非常熟悉的一个概念,但是疲劳也可见于正常人,比如 过度的劳累之后,举一个例子,运动之后会感觉累,跑不动或者打不动球,或者用脑过度会累,正常人的疲劳在很短的时间内会消失,比如休息或者睡觉一会儿就缓 解了。还有很多人是常见的表现,比如慢性肝炎、糖尿病,甚至是在其他症状没有出现或者没有检查出来的时候,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明显的疲劳感,有一些有经验的 大夫就会说“你做一些体检,看看有没有其他的问题”。那么,实际上按照医学角度上来说,你应该把所有的其他可能引起疲劳的原因都排除掉,才能给自己下一个 结论说自己是亚健康的疲劳,而不是病理的疲劳。而如果要和疾病区分,如果是一个亚健康的疲劳它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不容易缓解,但是对于判断它是不是亚健康 的疲劳,理论应该是在排除了各种导致疾病的之后,我们才能这样下结论。

  主持人:要把需要检查的东西,比如可能发生的乙肝、肿瘤、结核、糖尿病,检查了之后,这些病你都没有,但是你仍然是疲劳。

  王天芳:对,因为你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不能缓解的话,你要考虑到可能是最近劳累不调造成亚健康状态,但是也有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状态,这种情况较好找一下大夫帮你全面分析一下,除了疲劳之外有没有其他的症状,必要的时候做一个检查判断。

  主持人:老百姓也知道打青霉素要做皮实,如果没有做皮实注射青霉素死了,没有人去赖青霉素,就说是医生用错了,这一点对中药挺不公平的,好象大家都能参与的,然后用错了就不知道是自己的错,就觉得是中药的问题。

  王天芳:对,国内人或者有国内文化背景的人还知道一些这些药物的属性的,如果向美国人他们我有时候用中药的时候他只知道强身、增体力,不管什么人就会去用了,用到一定的程度副作用就出来了,就说是副作用,其实都是不合理用药的结果。

  [page]详解“慢性疲劳综合征” [/page]

  主持人:刚才你也说到,这些所有真正的器质性的疾病排除之后,你的疲劳还不改善归结为亚健康。这也引出了一个话题“疲劳综合征”,“疲劳综合征”是一个什么情况?什么时候才能诊断为“疲劳综合征”?

  王天芳:简 单的说“疲劳综合征”的提法是不太科学的,因为在医学上有一个综合征叫“慢性疲劳综合征”,简称(CFS),如果指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这个病是1988 年用美国的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的,1994年把标准又做了修订,它的思想是这个病人出现了持续的或者反复发展的、半年以上的这种疲劳,而且这种疲劳不是 因为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造成的,但是确实感到很累,影响到了正常生活。除此之外,病人还可能伴有下列症状,比如爱忘事,伴随着咽喉疼痛,甚至腋下淋巴结的 肿大,病人还有可能出现睡眠上的障碍,或者头疼、肌肉酸痛感、运动之后疲劳不容易缓解等等。在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一是慢性的虚弱性持续的疲劳;二是 伴随着我刚才说的症状,同时排除为疾病引起的,在医学上才认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判断也是需要排除其他的原因,实在找不出原因了,并且符 合刚才我说的这几条才能把它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因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和我们经常口头说的“综合征”不一样,因为老百姓有的时候说“疲劳综合征”,有 可能是累了,就是疲劳综合征。

  主持人:这个“慢性疲劳综合征”它已经不属于亚健康了,它应该是属于“不健康”了吧?

  王天芳:对, 关于慢性疲劳综合症和亚健康学术圈还有一些误会,早期发表的很多文章看到说,亚健康是介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但是一说到具体的亚健康的表现和标准 的时候,都落款到慢性疲劳综合征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太合适的,因为亚健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你不健康、也没有疾病,就为亚健康了,是特别大的一个概 念。虽然亚健康里面疲劳是很重要的表现,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是很重要的表现,但是从医学上、从学术角度上来说,如果这个能够被判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时候, 我们从科研的角度认为它不是亚健康了。

  2、我国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人群,以中年女性和白领居多

  王天芳:从 年龄段上来说中年的多一些,从性别上来说,女性多一些。所以,结论得出来就是中年女性多一些。从职业上来说,白领的要多一些。最早关于职业的数据,美国也 有一些报道说社会阶层比较高的人高一些,也有一组报道说社会阶层比较低的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大家比较认可的是中年女性相对多一些,但是其他年龄段也 能看到,儿童当中也可以看到,男子也能见到。从种族上来说,美国的数据说亚裔的相对少,但是在我接触的人群当中40-50岁的多一些。

  主持人:因为你刚才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我们知道在北京也有医院有这样专门的门诊,在国内这样的病人多吗?

  王天芳:在 国内有这样的病例,我近十年来做了很多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课题,我们国家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有多高,其实没有流行的调查数学做支撑,在美国是有的,比如 美国很多地区有很多关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流行的数据,这种数据有的高一点、有的低一些,跟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标准有关系,如果标准严格一点,它发病率就低 一点。在我国,目前我看到的几篇文章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率,当然它挑的不是按照真正的流行病学中得出来的,是在一些高危人群中找到的,好象发病率很 高,甚至出现7%、10%,我个人认为真正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标准没有那么多,因为我在临床上搞科研的时候想找到这样的人不容易,它在调查的过程中没有 严格执行我刚才所说的条件,你得有一系列综合的方法去评定、判定,要排除其他的疾病。所以,我觉得发病率没有现在报道的那么高。

  [page]“慢性疲劳综合征”会恶化成什么疾病? [/page]

  主持人:如果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人,他不去治疗的话,还会恶化成什么疾病?

  王天芳:说 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出一个“过劳死”的概念,因为我们经常看到把慢性疲劳综合征和“过劳死”等同起来。它不是过劳死,过劳死是因为过度的疲劳,也就是高 负荷的工作造成器官的衰竭导致死亡,这是日本最早提出的这个概念。实际上,第一,慢性疲劳综合征强调的是慢性的、长时间发作的,从诊断标准上来说是要求是 半年以上。第二,它是虚弱性的疲劳感,据我们自己课题研究当中随访的病人来看,一种人是多年就这样,总是感觉累;另外一种人是随着多年的调养比较好,可能 会缓解;还有人在后期可能就查出别的病来了,比如糖尿病、肿瘤,这是针对早期而言,比如疲劳感因为条件的限制没有查出来,两年后查出糖尿病甚至肿瘤,但是 还没有看到因为慢性疲劳造成死亡的。这种疲劳感可以影响他日常的生活质量。

  主持人:因为他就不可以加剧的工作了。

  主持人:因为这些人经常感觉累,所以就经常保护性的说经常在床上躺着,但是根据国外的一些研究来看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太合适的,如果说认为疲劳了,应该不动,应该成天躺着,这样对病的恢复反而不好。

  主持人:针对慢性疲劳综合症的?

  王天芳:对,因为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有多种说法什么病毒了等等,你也知道西医没有合适的治疗。

  4、中西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同方法

  主持人:西医用什么来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呢?

  王天芳:慢 性疲劳综合征的病人免疫功能可能有一些失调,他可能就去调节这些功能,如果慢性疲劳综合症病人情绪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比如说很抑郁啊很焦虑啊他可能会有一 些抗焦虑抗抑郁,如果浑身肌肉酸疼,就吃止疼药,所以,中医范围大的传统的方法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也是比较多的。其实目前真正的按照医学来看对慢性疲 劳综合症非常有的方法是什么呢?有两个所以我起码得到了证实了我因为中医是没有效的是没有人去做这个工作,这样给大家一个启示,一个是轻度的、逐级的运 动,你要做逐渐增加的、不要太劳累的运动,这样有助于你疲劳的缓解。

  主持人:就是把你不兴奋的神经让它兴奋起来,逐步的调动起来。

  王天芳:对。还有一个是认知行为治疗或者加CBT。

  主持人:心理上的治疗。

  王天芳:对。 目前根据循证医学就是系统分析得出来这是两种比较有效的方法的一种方法来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那么我刚刚说过中医不是没有效,中药的针灸等其他方法还是不 错的,但是因为我们中医可能有些实验的方法做的是一种分析,稍微难一些,在国内其实可能找中医来治的情况可能更多一点。

  主持人:因为你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可能所有坐在电脑前的朋友都在想,“那很简单呀,肯定虚呀,就需要补,第一反映是吃点人参是不是好一些?”如果所有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如果找中医治,是不是都需要用补法?这是老百姓常规的一个感受。

  王天芳:据 我的了解和个人的临床经验来说,不是所有的疲劳都是属于中医的气虚。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一定要根据表现出来的状态辩出一个症来,传统的人们认为只要感觉到 劳,就认为是虚了,其实不一定,中医认为气虚是一个原因之一,像气郁,情绪不好光驱郁结它也会引起疲劳感非常强的,还有一些比如说伴随着一些淋巴结肿痛、 肌肉酸痛都是湿热,也许还有一些人是属于中医的脾肾的虚也可能是肝肾不足的所以应该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属于气虚的。因为我遇到一些病 人自己这样认为,平时也用一些人参等补气的药,吃完了之后反而出现了副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一概都认为是气虚,一定要结合全身的状况来判定。

  主持人:所以不能一概都用人参来解决。

  王天芳:对。

  主持人:我再插一句话,大家一提到补气就用人参,真正在医学上,很多专家说人参是很慎用的,因为在补益药里面有时候还没有黄芪这个药安全。这个话题你能不能再给我们讲一下?

  王天芳:从 中医来说,人参是大补元气的药,补的力量大一些,我们对用量上来说,一般的情况也不提倡用那么多量。过去人参比较珍贵,当然现在人工培植也不太一样了,用 人参的量有三克、五克、十克的,除了特别虚弱的用人参汤去抢救,用一根人参煎汤服用。作为补益来说,人参可以用一些但是根据这个人的情况来看,要根据这个 人的身体情况来决定他的用量是多少,如果人参不适合的话可以用一些太子参这样力量弱一些的,你刚才提到的黄芪也是很好的药,平常药膳当中也可以用到,比如 黄芪炖鸡,温和一些,不容易上火,在日常生活中结合饮食药膳的角度更好一些,因为人参用的量太多的话,会有副作用。

  主持人:以前好象也有类似人参副作用的报道,特别是日本,其实可能也不是人参的错误,是他们用的不对。

  王天芳:对,因为很多人用了中药出现不良反应,把它归结为是中药的种种不好。其实我们中医讲辨证论治,就是说,你有这种不足用它当然合适,如果你根本不是气虚,甚至火很大,你用人参当然不合适了。所以,对中医的应用还是应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

  主持人:如果是气虚的可以用黄芪,但是不是说疲劳就马上定为气虚的,这需要大家注意。

  王天芳:对。

  [page]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与分类 [/page]

  主持人:你也提到一个概念,叫“疲劳性亚健康状态”,能不能给我们大家详细讲一下?

  王天芳:这 要从亚健康的概念和分类上说起,大家知道,亚健康概念的提出是在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基础上得出来的,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病例,他不仅仅是没有病或者是说 虚弱他应该是生命、心理、社会交往等处于一个完好的状态才叫健康,这个健康的概念就很严格了,如果按照这个概念判断的话,很多人不属于疾病,也不是健康, 就出现了另外一个状态,上个世纪苏联的一位学者就把它称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叫灰色状态过度状态,这种假健康是我们国家学者提出来的,后来被人们广 为使用了。

  亚健康到底有哪些表现呢?它有各种各样的表 现,它可能表现为躯体上的不适,比如感到疲劳、虚弱、头晕、这疼那疼,也可能表现为心理上的急躁、烦燥、情绪低落,也有可能表现为和别人的社会交往上的障 碍,临床上的表现多种多样。在中医指南中给健康的纬度做了一个分类,就分为如果是躯体表现为主,比如说酸痛、疲劳、虚弱那就把他叫做躯体亚健康,如果说以 心理情绪这种不适应叫做心理亚健康,如果是以社会交往为主的叫社会交往性亚健康。但是在临床当中,这三者之间有时候是相间出现的,不太容易说这个人有躯体 的就没有心理的,中医讲形身是一体的。那么,它是以谁为主?像这种以躯体症状为主的亚健康里面,可能有的人主要突出的表现为疲劳,有的人可能突出表现的就 是哪儿疼,有的人可能突出表现的就是睡眠上的问题。所以,我们从学术界来说,是不是可以具体再划分为疲劳性的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睡眠性 亚健康?所以,这个疲劳性亚健康就是这样来的,它是属于亚健康范畴的情况下,它突出的表现就是疲劳感,我们把这样的亚健康状态归结为疲劳性亚健康状态。我 本人现在承担了一个课题,就是关于疲劳性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干预的研究。

  2、疲劳性亚健康用中成药的搭配调理

  主持人:您从事的对疲劳性亚健康干预性研究,针对这种情况,刚才我们说到慢性疲劳综合征气虚用补气药的问题,那么,疲劳性亚健康在中药方面更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纠正呢?

  王天芳:据 我的临床经验来看,有很多原因能引起疲劳性亚健康状态,很多中医的症候类型都可能涉及到,但是最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叫肝淤脾虚、脾气虚,这个症型大家从名字 上就可以听出来是虚实夹杂的,虚是指脾气不足,营养物质达不到,可能有躯体的疲劳感。但是同时这种人经常会伴有胸憋气、情绪低落,这在中医上属于肝气淤结 的表现,在临床上尤其在一些白领中由于工作的压力很大,属于肝气脾淤的人特别多,我研究的观察疗效中选择的症候类型就是肝淤脾虚。所以,从治疗上来说,除 了健脾益气,还要加一些疏肝解淤的药,这样效果还是不错的。像我们初步观察的疗效来看,缓解这种疲劳比单的补气的效果要好。

  主持人:这和心理压力的总体背景有关的。

  王天芳:气虚的概念虽然是从古人传下来的,但是对它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过去营养不良引起气虚,现在是由于心理压力太大、环境的问题等,所以很多人都伴随着一点肝淤,如果用一些黄芪、党参这种健脾益气的药,加一点点能够梳理肝气的,像陈皮,这个效果可能要比你单纯补气要好一些。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是因人而宜的角度出发,如果从中成药来说,有什么可以搭配的?大家可以自己在家自理的。

  王天芳:逍 遥丸用的比较多一些,因为过去大家都理解为逍遥丸是一个妇科的药,现在来看,男性照样可以用,因为它的思想就是健脾疏肝的,而且还可以养血,能够把这几个 方法考虑到。如果用加味逍遥丸的话,在里面还稍微加了一些清热的药物,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这个药不是单纯的补,它是调理加补益的,这一点比较好。

   如果你气於比较明显的话,像咱们平常说的人参健脾丸也是可以的,如果气血两虚比较明显的话,像人参桂皮丸也可以,如果偏于湿重的话,我们可以用香砂六君 子的药也可以考虑用。但是不管怎么说,总体来说,如果确实疲劳感很强,造成你的生活质量下降、影响了你的日常工作建议找大夫看一下,排除一些疾病,即使 没有病,是亚健康状态,也可以根据你的状况开具体的药,这样可以量身制订,哪怕你用了汤药的方子比较稳定,你可以拿这个方子到药店里去制订属于你自己的药 丸,这样会更合适一些。

  [page]甲亢、肝炎也可能出现疲劳感 [/page]

  主持人:既然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去找意识,可以避免很多隐患。你的临床经验中,有没有一些病人是亚健康,最后慢慢的发现有很严重的疾病,有这样的例子吗?

  王天芳:有 一些女性找我说,疲劳了很长时间,觉得很累,老爱出汗,脾气特别的急躁,我们一看这个病人的脖子上有一些粗大,我说去查一查,一看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它也 能出现这种明显的疲劳感,对于我们现在的中医来说,我们同时受到的是两种教育,中医和西医,从西医角度来说是某种疾病引起的,我们还是建议病人去查一些, 这样在治疗的时候针对性更强一些。

  我们临床遇到有一些 病人疲劳感特别明显,情绪还可以,最近体重也下降了,遇到这种情况,这个人平常也不怎么体检建议去查一查,也许是糖尿病或者肿瘤的早期表现。有些疾病我 们是中医药诊断一块做,对病人长远来说,对他的疾病治疗和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有一些病人很有经验,他每年都体检,把他每年的体检单子拿来,一看说“我每年 都体检,但是什么毛病也没有”,这样我们也比较放心,用中药去调节一下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有可能隐藏着甲亢、甲减,还有什么疾病?

  王天芳:肝炎也可能出现疲劳感,甚至像一些精神心理病疾病,比如像焦虑症、抑郁症,疲劳感都是很明显的。

  主持人:他最初看病可能是从身体上来找毛病来看。

  王天芳:很 多病人找你来看病更多的侧重于身体上的不适,比如哪哪累、哪哪酸疼,但是后来问来问去有可能是情绪上的问题,比如抑郁症、疲劳感,焦虑症也是如此,如果是 抑郁症、焦虑症,在治疗上除了中医以外,还结合心理上的疏导,这样的效果会好一些。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病人的主诉往往躯体症而来,但是仔细询问之后,他 实际上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病,从医生的角度来说,疲劳是一个非特异性的症状,健康人有可能出现,亚健康也可能出现,很多疾病也可能出现,在临床诊断的时候 特异性又很差,光靠一个疲劳就随便给他界定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的话,也不太合适,中西医要全面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4、代谢综合征也会伴随疲劳感

  主持人:说到疲劳很多人联想到虚,很多人认为是特别柔弱的人才有疲劳感,但是很多大胖子可能比很虚的人还有疲劳感。

  王天芳:肥胖本身就是造成疲劳的常见原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标准在排除与慢性疲劳综合征有关的一条就是排除肥胖,如果肥胖指数大于多少的话,这个疲劳感是肥胖本身引起的。

  主持人:而且他这个肥胖疲劳不是通俗意义上“你胖,背了三十斤的肉累的疲劳”,他是代谢异常。

  王天芳:对,各方面都有关系。

  主持人:比如痰湿在里面,可能有综合征,比如血糖血脂都高。

  王天芳:对,那就是肥胖的进一步的问题了,单纯的肥胖的病人都比较有容易的疲劳感。

  主持人:我刚才说到代谢综合征,很多人都去查血糖血脂高,从指标上可以看到指标的异常,血糖、脂等各方面都高,这种指标的异常也会出现疲劳的感觉吗?

  王天芳:也会出现,代谢疲劳综合征也和其他的综合征一样,它归类为疾病的分类当中,现在这个年代这种代谢综合征的人是很多的,有些人也是伴随着疲劳感。

  主持人:而且这个代谢综合征,我刚才说的好象是胖人,其实有些人看着不胖,但是也是血脂很高的,我经常有这样的朋友,他好象是遗传性的,他一点也不胖,但是就是血脂高。

  王天芳:在临床上我们上也经常碰到这样的人,不见得胖,但是血脂也偏高,这可能跟他的代谢机制和遗传都有一定的关系,这也是我们现代医学研究的课题。当然,总体来说还是胖人多。

  [page]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不是慢性衰弱 [/page]

  主持人:我们前面提到一个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问题,一听到这个问题特别的紧张,首先有淋巴结的肿大、地热,敏感点都会想到艾滋病去。

  王天芳:对 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咽喉疼,嗓子疼不是渗出性的,不是发炎。另外一个,淋巴结肿大也不会很大,不会超过2厘米,这种病人可能还会有肌肉酸 痛,所以在早期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的认识的时候首先考虑的都是病毒的感染,在美国的一个地区有流行性的本体,而且在这些人的身上也找到了一些抗体, 但是后来发现这种抗体在很多健康人的身上也能找到,但是这些病人确实有免疫功能的失调,比如一些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出现升高、降低,这种结果可能不太一 致,所以有人管它叫免疫功能低下综合征等不同的名字。

  主持人:很可怕,艾滋病不就是缺陷嘛!比它强度更严重一些。

  王天芳:当 然,对于艾滋病我们有特异性诊断方法。所以,在早期的时候很多研究的文章都是从病毒考虑的,但是后来慢慢的发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有的人可 能是与感染有关系,有一些人明显的就是感冒之后出现的,再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病毒感染后疲劳综合征,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跟感染没有关系,可能是跟社会心理 因素等有关系或者其他的因素有关系。所以到目前为止,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理的认识还不是很肯定,但是研究确实发现下丘脑垂体和肾上腺轴的指标出现一些 异常,甚至有人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和抑郁要划等号,因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出现很明显的抑郁,而抑郁症可以出现很明显的疲劳,所以人们就说“这俩是不是一 回事啊?”还有人说“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不是慢性衰弱?”追求起来就比较深了,所以大家说,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新瓶子装了老酒,因为对于“神经衰弱”这个病名 不怎么有了,慢性疲劳综合征逐渐用了,但是关于这个目前还有不同的观点。

  主持人:但是确实有一些相似。

  王天芳:对,有一些相似,因为美国的一些报道说,对这种病的治疗上,就是刚才说的认知行为的治疗、CBT的治疗方法或者逐级轻度的运动有效果的话,好象又有点像以前说的神经衰弱。

  主持人:而且都是功能上的改变,不是医学上的坏死的器质性的改变。

  王天芳:疲劳的人是很多,但是严格的按照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标准去套的话,还不容易找到。所以,我对目前有些文献报道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率有多高,我还不太信任。因为它取决于你调查的时候采取的标准严格不严格。

  [page]慢性疲劳综合征提倡逐步增加运动 [/page]

  主持人:但是你这里面还提到一点,比如有慢性疲劳综合征,提倡逐步增加运动,能具体的说一下吗?比如什么样的运动更合适、怎么样的增加方式?

  王天芳:运动方式多种多样,比如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不同的方法都在用,比如太极拳、瑜伽、水疗、游泳等都可以,但是强调不是做特别剧烈的运动,而是轻体力的运动,而且要逐渐的加重运动量。

  主持人:通过这个想达到的是激活还是平衡的状态?

  王天芳:首 先是一个观念的改变,不是说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就不能动、应该躺在床上休息、越休息越好,要改变这个观念,慢性疲劳综合征不是一定不能运动的;第二,从现 在来看,从临床对一些病人的观察来说,做了轻度的运动,从免疫力上的调节等各方面都会好一些,所以他的疲劳感也减轻了,机理还不能说得很清楚,但是事实上 是这样的。

  主持人:是不是有疲劳感的人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王天芳:当 然了,一方面有可能是体力劳动造成的,一方面有可能是心理压力造成的。所以疲劳的病人找我看病的时候说,“你有什么不舒服?”“我经常会累”,“你能不能 描述你累的情形是怎么样的?”“我一上班就累”,这种累你去补气的效果是不好的,人有压力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会有明显的疲劳感,如果是这种单纯的补气就 不合适,你可以结合一些心理的疏导,和病人沟通,找出他的问题所在。

   还有一些人的疲劳是睡眠不规律造成的,比如经常半夜三更的不睡,第二天睡到二十点,换了一个单位不适应,就老想睡觉。或者一些人睡眠不好,仔细一问,过 去是做IT,天天半夜三更的编软件,现在换了一个工作,想早点睡,但是睡不着。所以,医生应该仔细的询问,他是怎么样的情况下累、累到什么程度、对他日常 生活影响了哪些?这样治疗起来会更有针对性,而不是简单的说吃点黄芪、补益类的药。

  还有一些人是因为心情不好而感觉累,心情好做很多事情都不累,心情不好的时候做一点事情就感觉非常的累。从具体的疲劳形式来说有躯体性和心理性的,还可以是全身的疲劳,也可以是某个局部的疲劳,疲劳不同的情况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调试。

  主持人:很多人一看到疲劳就会想到找西医就是维生素,没有什么办法,所以就找中医。中医有没有什么先的办法?比如做科研或者国家级的研究,有没有什么最新的中医治疗的趋势呢?

  王天芳:总 体来说,中医是强调辨证论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第二,我刚才举的例子,从大家发表的文章、文献来分析到我们临床接触的课题、到我做的课题来看,亚健康的 疲劳甚至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疲劳当中,属于肝郁脾虚的类型特别多,针对肝郁脾虚的类型在治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调补,一方面要补益,一方面要调理气血。当然你 在具体每一个人的时候,是以补为主兼以调理,还是以调理为主兼以补益?这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根据病人目前的情况来进行治疗。我们总体的趋势,如果不 是得了严重的疲劳感,虚实夹杂的比较多。

  主持人:这又说到一开始,疲劳不是真是虚的需要补。

  王天芳:对,有一些病人他已经吃了一些补药,吃了效果不好,然后才来找我们,我们发现他的舌苔不好,而且情绪不好,这个时候再用一些补药就不对症,效果不太好。

  主持人:首先,肝郁脾虚的这个概念特别好,同时也解说了疲劳,现在你的疲劳可能不是身体上真的被累到,可能是心理上有一些杂念或者束缚存在,它不是完全靠补药或者完全躺着休息就能解决的。

  王天芳:对, 对于有疲劳感的人来说,日常的调理非常重要,比如经常调试自己的心理状态,把不良的情绪排泄出去,心态调整好,睡眠的节律要,饮食的结构上也比较全面,这 些是我们需要主要的最基本点,而且是大家最能得到的。不是一得病就找中医或者靠西医吃药,有一些东西是自己可以调整过来的。如果你有一段时间处于这样的状 态了,你就要注意了,是不是要锻炼一下?是不是要梳理一下?当你实在改不了的时候,吃一些中西药调理一下。

  主持人:很多人也觉得越待越虚。

  王天芳:人太闲了,没有追求了,也会有很明显的疲劳感,也会遇到这种病人,因为条件太好了、安逸了,或者很多空调的家庭,孩子上大学、丈夫在外地工作,一个人在家待着,这儿不舒服、那儿不舒服,引起疲劳的原因太多了。

  主持人:今 天王教授把疲劳和亚健康,包括我们已经耳熟能详但是曲解的慢性综合症都做了一个解释,稍后把文字和视频挂在网上,会对大家有一个特别好的提示,我们不能再 随意的给自己下一个“疲劳”或者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今天还有一个拨乱反正的价值在这里。今天直播的时间已经到了,谢谢网友的参与,谢谢王教授!

  主持人:感谢专家的精彩介绍,提醒患者家属要客观、真实地掌握第一手临床资料,作出准确地判断,以免延误病情。此外,作为护理工作者,还应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文章转自:MSN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