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闵宝权:脑血管病重在预防

发布时间:2014-02-27 求医网

  进入冬季后,血管受寒冷刺激收缩,容易造成血压上升,严重的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因此,中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提前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下面一起听听专家闵宝权的介绍。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闵宝权

  专家简介:

  科  室: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职  称: 副主任医师

  擅  长: 眩晕、头晕、头痛、痴呆、抑郁焦虑、恐惧、失眠、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脱髓鞘病、老年变性病、颅内不明性质病变。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闵宝权说,脑卒中即急性脑血管病,是指发生在脑部血管的病变,或由于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临床常表现为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智力障碍等。由于发病急、来势凶、变化快,脑卒中又有“脑血管意外”之称,民间则把这一类病症俗称“半身不遂”,祖国医学称其为“中风”。

  脑中风主要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大类。常见的缺血性中风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等。出血性中风则常见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具有三高的特点:即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平均约为180/10万人口,年死亡率为120/10万人口。以此推算,国内每年新发病例至少在200万人以上,每年死亡最低也要超过150万人。我国存活的脑卒中患者约有600万~700万,其中3/4都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度致残约占40%以上。

  闵宝权说,脑卒中患者往往有一定的前兆,是可以早发现的。

  一般来说,活动中起病,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晕,伴有恶心呕吐,且症状与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间断变成持续性,伴有血压明显升高,要高度怀疑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患者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说话不清、失语或词不达意、吞咽困难、一侧肢体乏力或活动不灵活、走路不稳或跌倒,则有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先兆。这是由于脑血管病供血不足,运动及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

  此外,突然出现的面、舌、唇或肢体麻木,眼前发朦或一时看不清东西,耳鸣或听力改变,是由于脑血管供血不足而影响到脑的相关感觉功能;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低热,胸闷,心悸或突然出现打呃、呕吐等,这是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意识障碍,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觉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态,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动迟缓或多语易躁,甚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这也和脑缺血有关,都可能脑中风所致。

  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常常因血管痉挛导致脑供血不足,会出现头晕,少数伴有头疼等症状,平卧休息或适当治疗数日后缓解。如此说来,稍微头晕就怕患脑血管病,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闵宝权说,判断头晕是否为脑卒中的前兆还需同时观察是否还有其它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有无危险因素,必要时要进行血流变、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如果危险因素少,检查结果显示没有明显的血管狭窄,出现梗塞的几率是比较小的。因此,中老年人不要因头晕而过度忧虑。

  [page]预防脑血管病关键在于降低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page]

  中风的病因多样复杂,总的来说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了解中风的危险因素,并给予一定的干预和治疗,可以预防和减少中风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闵宝权说,在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和吸烟是可以预防的重要危险因素。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都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据了解,脑出血患者中93%的人有高血压病史。如果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患中风的危险率可降低30-50%。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黏度及血管壁损伤;尼古丁刺激交感神经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动脉硬化。临床发现,吸烟人群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几乎是非吸烟者的2倍~4倍,50岁以下的脑梗塞患者中,有95%都抽烟。酗酒者脑卒中的风险增加2倍左右。

  年龄的增长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闵宝权说,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加重,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中风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专家提示:此外,糖尿病、冠心病、肥胖、血脂代谢紊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有脑血管疾病家族史以及缺乏体力活动等,都是导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更多专家视角:

  心脑血管病名医王拥军讲解脑中风

  伍富贵谈脑血管病的病因与治疗

  心血管科张高星教授: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率一直上升

  吉训明教授介绍脑血管病的病因及症状

  【文章转自:家庭医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