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13 求医网
张雅君,女,从事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三甲教学医院任主任医师教授,专攻心血管专业,长宁中心医院心内科特需中心主任,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医务科科长兼VIP中心主任,同时兼任外资医院(st.michael- hospital)院长。曾在日本静冈国立病院及国内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心肺研究中心等处多次研修,治疗和抢救大批患者,曾经任中华医学会辽宁心血管分会委员,老年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副主任委员;国内实用内科杂志特约编委.上海医学会心血管专业会员,特别是在抢救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病人方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在80年代初就开展了心脏造影,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和肺动脉瓣狭窄球囊张术,之后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参加国家九五高血压课题研究,完成先心病,冠心病研究的多项课题,多次获科技进步奖,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
张雅君教授
主持人:您能介绍一下什么是心绞痛吗?
张雅君:心绞痛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就概念而言它不是一个症状。
它具备六大特点不再赘述,但并不是六大点都必须具备,但持续时间,休息或服用硝酸酯类药是否缓解比较重要,具有很强的鉴别意义,只要不否定六大点,诊断心绞痛要结合考虑。
我认为作为临床症状,不能称为心绞痛,只能称为与心绞痛完全一致的胸痛,比如说心梗时的胸痛,六点中有很多不符。再比如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能引起胸痛,但时间上未必符合,用硝酸酯类不一定就缓解,但有些也可缓解。
心脏神经症胸痛是植物神经痛,不是血管痉挛。不是酸性代谢物质刺激。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绞痛这一述语已不限于仅代表由心肌缺血所引起的疼痛表现,而是包括了由心肌缺血所引起的诸多其它不适症状,如极度疲乏,胸闷不适和呼吸困难等被视为心绞痛的等同症状。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
[page]心绞痛有哪些特点[/page]
主持人:心绞痛有哪些特点呢?
张雅君:典型心绞痛发作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部位:心绞痛的典型部位是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疼痛范围常不是很局限的,而是约有拳头和手掌大小,可波及心前区,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向上放射至颈、咽、下颌骨、牙齿、面颊,偶见于头部;向下放射至上腹部,少数也可放射至双腿及脚趾;向后放射至左肩胛骨和向右放射至右肩、右臂,甚至右手指内侧,但相对少见。一般而言,每次发作的疼痛部位是相对固定的。
(2)性质:典型症状表现为压榨样或紧缩样疼痛,约占心绞痛患者的60%左右,常伴有焦虑或濒死的恐惧感。不典型的症状是将疼痛描述为烧灼样或钝痛等,但很少形容为针刺样、刀割样疼痛。发作时诉胸憋、胸闷的也不少见。心绞痛发作时,病人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3)诱因:心绞痛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如焦急、愤怒、过度兴奋等)。此外,饱餐、便秘、寒冷、吸烟、心动过速或过缓、血压过高或过低、休克等也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在一天或一阵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痛阈较低有关。而有些心绞痛常发生于夜间睡眠、午休或白天平卧状态时,此即卧位型心绞痛。
(4)持续时间:心绞痛呈阵发性发作,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很少超过15分钟,如超过15分钟应考虑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
(5)缓解方式: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可缓解,舌下含化硝酸甘油也能在3分钟之内缓解。在熟睡中发生的卧位型心绞痛,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才可逐渐缓解。
主持人:一起心绞痛的原因有哪些?
张雅君:可能的原因有这么几种。
1、能够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凡是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需氧量增加的任何因素均可诱发心绞痛。其中最常见的是过度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奔跑、负重、剧烈的体育活动,特别是突然的体力动作,尤其是在较长时间的休息以后。其他较常见的诱因有情绪激动、过度兴奋、焦虑紧张。寒冷的天气、饱餐、湿热的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吸烟能造成冠脉痉挛,导致心绞痛的发作。另外,过量的水分丧失(大量出汗、腹泻)未及时补充者亦可因血液浓缩、血黏度增加而致发作。
2、能够引起心绞痛的疾病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肥厚型性心肌病、风湿性冠状动脉炎、梅毒性主动脉炎、贫血以及甲状机腺能亢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