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太强教授谈骨癌临床评估及治疗

发布时间:2013-03-18 求医网

  记者:各位网好,今天我们就骨癌这方面问题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骨肿瘤科采访了燕太强教授,燕教授,你好,来这里我想问几个问题,这也是许多网友想知道的。医学上是怎么样骨骼转移性癌症的临床评估的?


燕太强教授

  燕太强教授:临床上评估病患时,应随时提高警觉,注意发生骨骼转移性癌症的可能。有些病患在接受检查时,常常都已为肿瘤末期,肿瘤变得很大或广泛转移到各部位,严重影响预后。临床上诊查癌症病患时,应详细询问病史,施行完整身体检查,例行生化血液检查,及注意追踪本源肿瘤的变化,取得最完整数据。此外应配合完成必要的检查,这些依病况需要作适当选择,如对转移部位安排一般X光片检查,评估局部病灶的情形及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胸部 X光检查,以评估肺部是否出现肿瘤、或发生肺部转移;骨骼同位素扫瞄,以供评估有无多处骨病灶;计算机断层扫瞄检查,以供评估肺、肝或肾脏肿瘤、肺部转移;磁振造影扫描检查,评估局部病灶情形、骨髓侵犯范围、骨膜反应、以及发生病理性骨折的风险;其他检查例如脊髓造影检查(评估脊髓或神经根病变);血管摄影检查(评估血管分布);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或肌电图检查(判断肌肉神经病变);超音波检查(简易评估肿瘤的情形)等。3,15血液检验包括一般生化血液检查肿瘤标志检查分析等,都应依病况需求安排。最重要的诊断根据为切片检查(biopsy),此乃是肿瘤诊断的根本。骨骼活体切片检查为取出部分骨肿瘤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验,可供诊断和作为治疗方针的参考;分为针刺取样和手术切开取样等两种技术,依医师经验、技术及设备等选定。

  临床上诊断为转移性骨癌的情形有两种,其一为已确知病患罹患肿瘤病史,当其出现多处部位症状时,通常会先视为该原发肿瘤产生转移病灶予以处理,可是临床上仍会有些例外情况,如同时并发多种不同原发性肿瘤,应加注意,诊治前的基本影像评估,生化检验及病理切片诊断仍为必须的检查。对于原发癌部位,可依需要进行检查,如肺部或内脏超音波检查、内视镜检查(上消化道,下消化道,膀胱镜等)、耳鼻喉系统检查、泌尿系统检查、妇科肿瘤检查、骨髓穿刺检查等。其二为当病患先前并没有肿瘤病史,且首次出现单一蚀骨性病灶,此时应施行完整的全身检查,包括针对常见的原发肿瘤部位进行检查,如甲状腺、乳房、前列腺,在切片外须安排其他检查项目,如骨骼病灶的 X光检查,胸部 X光检查,胸/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骨骼同位素扫描检查检查,磁振造影检查等,如前述。临床上有些病患虽经诊断为转移性骨癌,但却未能在短期间内查出原发的部位,应再持续追踪,有些病患需经一段时间后才能查出原发肿瘤的部位。

  若只凭经验或直觉认定蚀骨性骨病灶都是转移性肿瘤,太过于自信而未先进行切片检查,即径行肿瘤刮除及内固定手术,一旦发现为原发性骨肿瘤,如骨肉瘤(osteosarcoma),则会造成局部伤口内的肿瘤细胞污染周围组织,无法进行广泛范围的切除手术,甚至于导致癌细胞扩散到远处器官,引起局部复发和转移,终致需施行截肢,甚至死亡。
[page]转移性骨癌有什么治疗方式[/page] 
 记者:那转移性骨癌有什么治疗方式吗?

  燕太强教授:针对转移性骨癌的现代化治疗,必须整合多元化全方位的治疗方式,治疗的目标在于控制病况的进展,恢复功能及改善生活质量,若是已发生病理性骨折,更须达到清除肿瘤,达到稳定固定及骨折愈合的目标,尤其因为转移性骨癌的相关范围很大,肿瘤会造成很大的侵蚀结果,且会继续破坏骨骼,因此早期诊断与及有治疗是首要原则,必要的术后治疗如化疗、放射治疗等也有助于控制病情的进展,因此治疗团队的整合是必需的。3,15治疗转移性骨癌须同时兼顾原本肿瘤的治疗与控制,而治疗转移性骨癌时,则依发生部位,局部病况,发生骨折与否,对治疗的反应等,各有不同的治疗方式。4

  一般而言,转移性骨癌的治疗方式可分为 1.非手术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激素治疗、靶向治疗及其他方式等。

  这些治疗方式大都系针对原发部位的肿瘤,但对于发生转移性骨癌的部位,若位于不便施行的部位,病况不佳不适合手术时,或病况尚不需施行手术时,这些治疗可当做主要的治疗方式,或若需接受手术时(如发生病理性骨折时),也可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

  (1)放射治疗:即使施行手术,大部分的转移性骨癌也经常未能完全根除,适当配合使用放射治疗,可更有效控制肿瘤的成长,预防发生病理性骨折,也可减轻转移部位的疼痛,施行手术后的局部放射治疗,也可用于控制局部肿瘤的成长,延长骨折固定作用。有些肿瘤如淋巴瘤,来自乳房、肺脏和甲状腺的转移性骨癌,对放射治疗的反应很好,放射性碘治疗对甲状腺转移癌瘤也具有一定疗效,但若发生转移性骨癌的位置为荷重部位,且评估后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机会很高时,若病人状况适合,则应建议手术后并用放射治疗为宜,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2)化学治疗、激素治疗、和/或靶向治疗:通常用于治疗原发部位的恶性肿瘤,此时并非针对转移性骨癌而言,当原发性肿瘤合并发生骨骼转移时,施行这些治疗,可同时控制部分骨骼的病况,常会一并采用。对化学治疗有反应者(如淋巴瘤),对激素治疗有反应者(如前列腺癌或乳癌等),可根据原发肿瘤的特性,适时合并使用。但应注意追踪病况。

  (3)其他:例如采用双磷酸盐类药物作为辅助疗法,例如使用 pamidronate作为乳癌病患的化疗辅助疗法,可有效遏制骨骼转移、改善疼痛。5,19-21近年来亦证实采用磁振造影导引之聚焦超音波手术( MR-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 surgery,MRgFUS),对于转移性骨癌的疼痛有明显的改善效果。22-24

  2.手术治疗,转移性骨癌的发生部位不同,有些部位不需手术治疗,如肋骨、颅骨等,有些部位则须手术治疗,如股骨、脊椎,依病况而定;尤其是四肢骨骼且已经发生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或是脊椎压迫性骨折且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或肢体无力的病患,此时应选择适当手术式,可使病患恢复相当程度的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手术应以简单有效为原则,若病患经长期治疗后体弱多病,更不宜采用复杂手术,以免引起诸多并发症。

  治疗转移性骨癌时,应先评估病患的情况,评量肿瘤侵蚀的范围,判定手术风险及合适术式。尚未发生骨折的较大的转移性骨癌病灶,以清除肿瘤为主要治疗目标,此时骨骼结构保持完整,手术难度较小,病患术后复原较快。若发生病理性骨折,则应兼顾肿瘤切除、骨折整复与稳定固定、恢复行走功能与减轻疼痛的治疗原则,但术后约 15%会发生全身并发症,以肺炎、静脉栓塞及肺栓塞为主;也会发生局部并发症,如关节脱臼及伤口感染。7发生病理性骨折若未治疗很少能达到骨折愈合,发生病理性骨折未必表示毫无治疗希望,若适当选择手术式及固定器材,再辅以放射疗法及化学治疗,遏制肿瘤继续长大和破坏骨骼,可缓解疼痛和恢复其活动功能。手术治疗病理性骨折主要目标乃在于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重建稳定性和功能良好、且不疼痛的肢体,相对延长病患的存活期。

  若要能达成目标,需依病理性骨折的部位选用合适器材重建,常用者包括内固定器材或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器材常用于长骨骨干或干骺部位的病灶,包括骨髓内钉,钢板与钢钉,一般需配合使用骨水泥增强固定效果。人工关节置换适应症包括:⑴内固定器材未能提供足够稳定度。⑵关节邻近的转移性骨癌,广泛侵蚀破坏关节面。⑶预期会发生骨折不愈合及相关并发症时,如股骨颈病理性骨折。若是转移性骨癌破坏范围很广,须切除大范围的骨骼及关节时,则可考虑使用制订型人工关节置换。

  以解剖位置而言,当下肢长骨发生病理性骨折时,若接受放射治疗无效且骨骼持续被破坏,原发性肿瘤对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反应不佳,使转移性骨癌病灶很可能发生骨折,即应考虑施行内固定手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式依部位而定,例如股骨颈病理性骨折需施行刮除肿瘤、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若骨骼同位素扫描检查及 X光检查证实髋臼处同时受侵犯,需考虑施行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以骨水泥加强固定。25,26股骨转子间病理性骨折可施行刮除肿瘤,以人工关节置换或内固定(如动力性髋骨钉DHS)合并使用骨水泥来重建。股骨转子下位病理性骨折可采用锁定式骨髓腔内钉(PFN)合并骨水泥固定。27,28近端股骨广大破坏且合并肿瘤侵犯周围软组织时,可切除整段近端股骨,并以制订型模块式人工关节重建,令病患早期恢复行走能力。但因需切除较多髋关节附近的肌肉,发生关节脱臼、关节不稳定及肌力减弱的机率较高。

  发生上肢长骨的病理性骨折时,须接受手术,其治疗原则相似,但因解剖构造不同,所采用的器材也有差异。其中肱骨头及肱骨颈的病理性骨折,可施行肿瘤刮除,并用半肩人工关节置换及骨水泥固定重建,破坏范围扩及肱骨近端三分之一时,可考虑使用模块式人工肩关节或复合式异体骨人工关节重建。29肱骨干病理性骨折可采用钢板或髓内钉,并在骨缺损处填塞骨水泥,加强固定效果。30

  脊椎发生转移病理性骨折时,若施行辅助性治疗后,脊椎发生不稳定或骨折,肿瘤持续增大并压迫神经,并发神经功能障碍,应考虑手术对脊髓及神经减压,以缓解疼痛,重建脊椎稳定性。高位颈椎病患发生转移性骨癌,且出现剧痛及脊椎不稳定时,手术主要目的为提供脊椎稳定度,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牵引复位,并用外固定架(halo arthrosis)及实施放射治疗。低位颈椎发生转移性骨癌时,若肿瘤破坏一至二节颈椎,可由前位切除颈椎肿瘤,再辅以骨水泥填充骨缺损,重建颈椎稳定性,必要时可并用钢丝增强固定。受犯节数超过两节以上时,应并用后位手术增加稳定性。胸椎及腰椎发生转移性骨癌病灶时,若发生神经功能障碍时,应考虑手术减压及脊椎固定手术,以重建脊椎稳定性;可考虑施行前位减压合并前位固定来治疗,若受犯脊椎少于两节时,可施行前位减压固定,若超过两节以上,须加上后位器材固定增加稳定性。但脊椎后位手术可达成广泛减压的目标,合并良好经椎足的脊椎固定器材,可重建脊椎的稳定性,在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效果良好,可应用在多节数广泛性脊椎受犯及后脊椎受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