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18 求医网
患者:右侧的腿不能正常走路了 大概是从10月份开始的 曾经有过膀胱癌 做手术 清除了 现在转移到骨头上了 而且是骨癌晚期 想知道骨癌晚期 要怎样治疗 会有较好的效果 要吃哪方面的药物?
陈嵘 教授
福州市第二医院骨肿瘤科陈嵘 :
1、先明确诊断是否出现骨转移: 骨科医生在进行ECT或PETCT检查,发现异常部位,可行X线拍片、增强CT、MRI检查,确定有骨破坏的部位,进行病灶活检后,需病理科医生给出组织病理诊断。
2、确诊后,明确全身状况,查看转移的部位。
3、咨询原发肿瘤治疗的医生,评估患者的生存状况,制定全身系统治疗方案(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二磷酸盐的治疗等)
4、骨科医生评估骨转移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和接受全身系统治疗受影响的程度,确定适合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案。 患者及家属应注意,骨科医生的治疗仅是全身系统治疗的一部分,是为患者能接受综合治疗提供方便和改善生存质量,而不是经骨科治疗后,患者就痊愈了,更重要的治疗,是接受原发肿瘤的治疗。 患者的情况需全面了解后,才能制定方案。
患者:我想知道癌症是怎样发生的?
福州市第二医院骨肿瘤科陈嵘:癌细胞是从正常细胞经过一个称为转化的复杂过程发展而来。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启动,使原来细胞的基因物质变成癌细胞性。细胞基因物质的改变是由致癌物所引起--如化学品、病毒、放射线、或日光。但是,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对致癌物一样敏感。细胞中的一个基因缺陷或其他称为启动剂的物质可使细胞更敏感。甚至慢性物理刺激也可使细胞变得更敏感成为癌细胞性。在第二步,即促进作用,一个经过启动的细胞变成癌细胞。促进作用对一个没有启动的细胞是不起作用的。这样,几个因素,常常是敏感细胞和致癌物共同作用对发生癌症是必需的。 在一个正常细胞变成一个癌细胞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它的DNA发生了变化。细胞基因物质的变化常常难以测定,但有时候一个特定的染色体形状或大小的变化代表某一特定的癌症。例如,一种叫费城染色体的异常染色体在80%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病人中发现(见第157节)。基因改变也在脑肿瘤和结肠癌、乳腺癌、肺癌以及骨癌中发现。 一系列染色体的改变对某些癌症的发生可能是必要的。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一种息肉能发展成为癌症的遗传性肠道疾病)的研究表明了这些改变在结肠癌中可能起的作用:正常情况下5号染色体遏制基因控制肠壁生长,由于不再受该遏制基因作用,正常肠壁细胞开始更加活跃地生长(过度增生)。一个轻度DNA改变促使形成腺瘤(一种良性肿瘤)。另一基因(RAS癌基因)使腺瘤生长更加活跃,随后的18号染色体上一个遏制基因丢失,进一步刺激腺瘤,最后17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基因丢失,使良性腺瘤转化成为癌症。其他一些改变可使癌症转移。 请点击查看相关图表 - 致癌物:能引起癌症的化学品 即使这样当一个细胞变成癌细胞时,在它繁殖形成癌症之前免疫系统常常能消灭它(见第163节)。当免疫系统功能不正常时如在有艾滋病的人群和接受过免疫遏制药物治疗以及患有某种自身免疫疾病的人中,癌症更可能发生。但免疫系统不是保险的,即使在它的功能正常时,癌症也能逃避免疫系统的保护监视作用。
[page]骨癌患者冬季吃什么[/page]
患者:像现在是冬季了,骨癌患者冬季吃什么?
福州市第二医院骨肿瘤科陈嵘: 一、多食新鲜生果、蔬菜大多数黄、绿色蔬菜都有防癌作用,特别是十字科类蔬菜如西兰花、椰菜花、白菜、芥兰等都含有靛基质可分解体内致癌物质。大多数水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它命C,维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在胃内酸性环境中可防止从食物中吸收的硝酸盐与蛋白质产生化学作用,合成一种极强致癌作用的亚硝胺维生素C同时是为骨折病人修复,胶原合成所必需的电子供体。
二、骨癌患者可以多饮用脱脂或低脂牛奶每天2杯以上,因为,钙随着膳食脂肪进入结肠腔内大部分与胆汁酸(其对肠粘膜有毒性反应)结合为难溶解的皂钙,其化学上呈隋性,起不到毒性作用,另外有着对骨质的巩固和增强身体免疫力作用
三、属脾虚热者可选食冬瓜,白瓜,白扁豆,赤小豆;
四、宜以养阴,生津,益气,辅以清热解毒的有关食物,辅以清热解毒的有关食物,以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半流质饮食为主;
五、改善肝肾功能可选用清肝,柔肝的食物,如枸杞菜,牛奶,胡萝卜,莲子,薏苡仁,淮山,山楂等。
六、属脾胃虚寒者可选食生姜,大枣,芥菜,胡椒;
患者:乳腺癌骨转移有哪些治疗?
福州市第二医院骨肿瘤科陈嵘:
乳腺癌骨转移,作为复发转移乳癌已经是全身性疾病,综合治疗的主要目标是:
(1)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2)预防或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3)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
(1)止痛药治疗;
(2)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
骨癌疼痛的治疗药物双膦酸盐是一组以焦膦酸盐结构为基础的化合物。近年来,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唑来膦酸(zoiedronic acid)己在国内应用。唑来膦酸能有效减少和延迟多种实体瘤骨转移导致的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同时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性骨丢失。并可预防骨转移,维系骨矿盐密度,减轻骨痛,治疗恶性高钙血症。此外,双膦酸盐还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影响肿瘤细胞的黏附、侵袭、增殖,并能以协同的方式增强细胞毒药物的作用。根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建议,对经影像证实有明确骨质破坏的患者应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进行治疗,是否有疼痛症状不作为用药依据。骨癌疼痛的治疗药物双膦酸盐可持续使用,直到患者一般情况恶化到不能耐受。对仅有骨扫描异常而无影像学改变者,没有充分理由使用此类药物。
目前主要药物有二代的帕米磷酸二纳和阿仑磷酸纳。以及三代的唑来磷酸和伊班磷酸。
帕米磷酸二纳静脉滴注,每次60-90mg,输注时间不少于3小时,每3-4周用药一次。
唑来磷酸静脉滴注,每次4mg,输注时间大于15分钟,每3-4周用药一次。
伊班磷酸静脉滴注,每次6mg,输注时间大于15分钟,每3-4周用药一次。
用药时间至少6个月。停药指征包括:1、使用中监测到不良反应,且明确与双磷酸盐相关;2、治疗过程中出现肿瘤进展恶化、出现其他脏器转移危及生命;3、临床医生认为可以停止使用。4、但经其他治疗后骨痛缓解不是停药指征。
(3)放射治疗;
(4)手术治疗;
(5)对症支持与康复治疗;
(6)化疗、内分泌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缓肿瘤治疗。
缓解肿瘤骨转移病变所导致的症状和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及控制肿瘤病情进展,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