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华教授谈老年性耳聋患者如何避免听力受损

发布时间:2013-03-19 求医网

  主持人:据研究数据介绍,通常情况下65~75岁的老年人中,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我国现在老年性耳聋人数已超5000万人。据美国卫生中心统计,65岁以上的人口中,听力减退者占72%。80%的老人出现听力损伤后都没有加以干预,最终导致耳聋。那老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去辨别老年性耳聋呢?

  王承华:听力残疾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不仅直接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极大地损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社会功能。为了唤起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对付听力下降,干预措施越早越好,及时发现有助及早治疗。那么,市民一旦发现听力异常,需要进行一下几步检查。

  第一步:问诊、外耳检查

  首先,耳鼻喉科医生一般会先询问患者感到哪些不适,是否有耳鸣、耳闷、头晕、听力下降等耳聋症状。患者需要详细告知医生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哪些症状,曾用过哪些药物治疗等。通过简单的问诊后,医生会对病程有大致的了解,然后耳鼻喉科医生就会佩戴额镜为患者进行外耳检查。

  外耳检查的目的是要检查外耳道是否有异物堵塞,损伤,细菌感染。由于外耳道并非一直线,而是略呈S形弯曲。故检查外耳道时需要牵拉耳廓及耳屏,使外耳道变直,以便看清外耳道深部及鼓膜。

  第二步:音叉实验

  音叉是耳鼻喉科医生必备的法宝之一,呈“Y”形的钢质或铝合金发声器,敲击后会发出“嗡嗡”的低声震动声。音叉是针对神经系统对振动的感应测试,可测试骨传导及气传导的左右耳差异。骨传导是指声音通过骨头传导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到大脑产生听觉,气传导是声音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产生听觉。

  测试前要保证诊室的安静,敲击音叉后放置受试者的左耳旁,然后以相同步骤与距离放置在右耳旁,如果受试者两耳听起来有明显的强弱之分或感觉时间长短不同,则证明患者的气传导受到阻碍,有病变的可能。再次敲击音叉,然后置于受试者额头,询问受试者两耳声音差异,检查骨传导是否存在异常。

  第三步:洗耳

  对于耳朵内耵聍(耳屎)分泌较多的,在进行听力测试前医生会先安排进行洗耳这步骤。洗左耳时,患者用右手持洗耳杯放置在左耳下。医生用针管向耳道内注射温盐水,冲洗外耳道。耳朵内的耵聍(耳屎)就会随水流流入杯中。用棉签吸干耳道内残余水量即完成洗耳。

  第四步:纯音测听

  纯音测听是测试听敏度的、标准化的主观行为反应测听。测试目的是了解听力正常与否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并作为诊断和处理依据。此操作是通过专业的测听人员进行检测。

  受试者在测试开始前会进入有良好隔音效果的测试间,佩戴好测试耳机,手持一个按钮,如果在测试中听到声响就按一下以示听到。受试者会在不同音频中测出听阈(能听到最小声的分贝读数),绘制出纯音测听图。正常的纯音测听图应该隔音频段都在0-25分贝中波动,如果在某个音频出现突然下降,证明在此频率时受试者听力有困难。

  第五步:声阻抗测试

  声导抗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分析中耳的状况。用以对中耳鼓室压力情况、咽鼓管功能及镫骨肌反射的了解与诊断。

  测试方法是将一个探头塞进耳道,使耳道形成一个封闭腔。探头内有 3 根小管。第一根是导声管,它将振荡器发出的探测音(强度可控制的 220hz低频音)传导鼓膜;第二根小管连接麦克风,用于监测密封腔内探测音的声压级变化情况。第三根小管与小型气压泵和压力计相连,可调节外耳道压力在±4mmH O 范围内变动。通过改变外耳道的压力,使鼓膜的活动度发生改变,从而可观察到中耳动态顺应性情况。

  受试者只需坐着佩戴测试仪器,通过读取耳内压力即了解中耳情况。正常的声阻抗测试图应在±50daPa之间波动,如果是呈现一条直线则表示中耳系统不活动,如中耳积液、探头耵聍阻塞等。

  完成上述的测试价格并不昂贵约200元,而且并不耗时间仅需15分钟左右,即可了解听力的实际情况,针对出现的情况对症下药改善听力系统。王承华医生提醒,如果市民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需要及早进行听力检查,明确病因。

  [page]助听器为老年性耳聋患者带来一线希望[/page]

  助听器为老年性耳聋患者带来一线希望

  主持人:据资料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约有1/3会出现听力损失,其中噪声造成的损害约占37%。其他如耳毒性药物、精神压力、喝酒吸烟、代谢性疾病也可能造成耳聋。听力损失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会给老年人及其家人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助听器是老年耳聋患者的单独希望吗?

  王承华:老年耳聋单独办法佩戴助听器

  尽管听力损害害处很多,但助听器的佩戴率却不足10%。这主要是受几个错误观念束缚。比如,有的觉得人老了,耳背是正常的,戴上助听器等于把自己的缺陷暴露给别人,心理上难以接受;有的认为戴上助听器,耳聋会加重;或者觉得戴助听器也不能恢复正常听力,还想努力治疗好等等。

  老年性的听力损失是听觉系统的生理老化引起的,毛细胞不能再生,目前吃药和手术都不能治愈,因此耳聋老人较好选配助听器。由于听力有“用进废退”的特性,尽早佩戴助听器,有助于延缓听力损失的进程。

  选取助听器犹如配眼镜:一测二试三调整

  老年性聋大多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目前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提高听力建议的解决方法就是佩戴助听器,所以,老年人不应该一味相信民间偏方或是报纸网站的虚假广告。以免错过佩带助听器较好时期。

  因为助听器不是普通的商品,它需要经过专业的选配才能给自己的听力真正带来帮助。因此选配助听器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和验配机构。进行专业的听力学检查,了解听力损失情况。就好像近视选配适合的眼镜一样,先要测定眼镜准确的度数。老年性耳聋患者要通过听力测试了解受损频率的听阈改变分贝数据,验配师依照这个数据来调试适合患者的助听器。

  并不是说调试好助听器就大功告成了。甘忠医生称,老年性耳聋患者听取专业验配师的建议,正确试戴助听器。开始戴助听器时,会不习惯,不舒适,尤其是听力下降已持续一段时间的朋友,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是1~3个月。

  初戴助听器,要有合理的期望值,不是说一佩戴上就能什么都听到一清二楚,就像我们要适应眼镜和义齿一样,对助听器也存在一个适应过程。老人佩戴助听器后,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康复适应训练。

  初戴助听器的时间不宜超过3小时,否则会导致听觉中枢对言语的敏感性和识别率下降。感觉戴累了,可以减小音量或关掉助听器,休息一会儿,渐渐地就能听较长时间,而且很快就可以全天佩戴助听器了。

  试戴了助听器2-3个月后要及时把助听器的使用情况,使用感受与验配师交流。通过一段时间的试戴,才会了解助听器的调配是否调配合适,在使用时哪些声音是难以便清楚等情况要和验配师保持联系,及时调整助听器的设置。

  加强日常保护避免听力损害

  人体衰老是属于自然规律的现象,迄今尚无有效药物能治疗老年性耳聋,正确使用助听器对于残余听力保护及改善听力很重要。对于助听器要像对待朋友那样,及时关心它的情况,如果出现听力改变,听不清楚的情况要及时与助听器的验配师及医生联系。

  除此之外,人们还能做到的是预防、是自我保护。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减少和避免噪音对听力器官的损害,避免耳毒性药物;在饮食上少食高脂、高糖的食物;再加强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以延缓听力衰老的过程。

  老年性耳聋患者饮食上注意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及蛋白质较多的鱼肉和牛羊肉;核桃肉、芝麻、花生、白果、松子肉、深海鱼油等,有补肾健脑、开窍益聪的功能,可多选择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