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3-20 求医网
记者:今天我就动脉闭塞的问题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刘昌伟教授,就那方面问题和我们谈谈。刘教授,您好。我想请问的是动脉粥样硬化是否会影响SLE病人的病情和寿命?
刘昌伟教授
刘昌伟教授: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治疗方法的进步,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10年生存率已经达到90%。随着狼疮早期因病情活动所致的死亡率下降,患者的生存时间延长,早发和迅速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已经代替肾功能衰竭和狼疮脑病成为狼疮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研究数据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死于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是正常人的2.97倍;死于冠心病的几率为3.03倍,尤以20岁~39岁年龄段冠心病的死亡率最高,可达16倍;死于脑卒中的几率为2.06倍。
因此,如果不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将会影响红斑狼疮患者的生存率和寿命;相反地,如果能及早关注和处理这个问题,将使得患者进一步延长寿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记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如何才能及早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刘昌伟教授:风湿科医生应该加强对狼疮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危害性的认识,提高对于危险症状的警惕。对于所有诊断为红斑狼疮的患者都应该充分评价其是否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询问有无烟酒嗜好、测量血压、检测血脂、血糖/尿糖、肾功能等等,同时评价各重要脏器是否存在动脉缺血的情况。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均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有关;脂蛋白a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高敏C反应蛋白:其水平的增高是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预测因子。
心电图:是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缺血必不可少的手段,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时均可迅速在心电图上出现特征性改变。此外心电图还能显示心包积液、心律失常等异常病变,已经成为临床的常规检查方法。
颈动脉血管彩超:颈动脉可以作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可以预测将来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采用颈动脉血管彩超可以检测颈动脉内膜和中膜厚度并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直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病变的进程,颈动脉内膜厚度较高的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也增加。
血管彩超:可以帮助判断四肢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的血流通畅情况,对于存在相应部位缺血症状的患者,必要时可进行此项检查。
动脉造影:是目前确诊动脉粥样硬化的“金标准”,可以直接对病变血管显影,评价狭窄程度,必要时可对狭窄闭塞部位进行直接球囊扩张和植入动脉支架治疗。但该检查费用昂贵且具有一定创伤性,因此只有在临床医生认为十分必要时才会建议患者进行。
[page]SLE病人应如何预防和治疗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page]
记者: SLE病人应如何预防和治疗早发的动脉粥样硬化?
刘昌伟教授:一) 积极控制狼疮病情活动:患者首先应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尽快控制病情,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并密切随诊调整用药方案。在保证病情稳定的前提下尽量避免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近期研究提示,羟氯喹可能存在一定的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合并抗磷脂综合征的患者还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
(二) 一般治疗:吸烟、酗酒、肥胖和缺少运动的患者应首先改进自己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低脂肪膳食并控制饮食总热量,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三) 控制易患因素:高血压的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压,调整降压药物方案并长期规律服药;高血脂的患者必要时服用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糖尿病患者应积极采取饮食控制、降糖药治疗,有重要器官受损时应果断采取胰岛素治疗。
(四) 出现危险症状时及时就诊: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器官缺血可突然加重恶化,迅速引起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如脑中风、心肌梗死、肢体坏疽等),所以一旦患者反复出现或突然出现胸闷、胸痛、恶心、大汗、手足无力、口角流涎、手指/足趾疼痛、发凉等症状时,应立刻到医院急诊就诊,切勿延误诊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