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其鹏教授谈动脉硬化闭塞症预防及治疗

发布时间:2013-03-20 求医网

  记者:今天我们就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的问题采访了南医大二附院 普外科杨其鹏教授。杨教授你好。如何警惕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杨其鹏教授:长期以来,人们对动脉硬化引起的冠心病、脑中风已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则很少了解。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因下肢动脉硬化使血管腔闭塞而引起,最早出现的症状脚发凉、怕冷、麻木、患足趾甲增厚、皮肤干燥变薄及间歇性跛行等。间歇性跛行是典型的早期动脉缺血的指征,它的特点是走一段路后,便感到下腰、臀部、大腿内侧或小腿部、脚底板有疲累感、麻木疼痛、痉挛,不得不休息片刻,才能继续行走,刚开始可能走1000米以后疼痛,逐渐走500米、300米就痛,最后可发展到走100米、50米即痛。有这种症状的老年人,特别是50~70岁的男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衰老现象,需警觉到可能是下肢肌肉缺血的信号,应立即就医检查。

  当然,引起下肢疼痛的疾病很多,并不一定都是动脉硬化闭塞症。例如坐骨神经痛,疼痛的部位往往在臀部及大腿外侧。又如膝半月板损伤,也是走路感到疼痛,单在上楼时有被“卡住”的感觉,活动一下又能继续行走了。

  有了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进行相应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动脉硬化缺血所致。一旦确诊也并不可怕,采取积极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早期干预治疗和正确的保健护理措施可获得良好效果,可充分建立侧枝循环,增加血流灌注,改善临床症状。如治不得法很可能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直至出现静息痛。静息痛是由于肢体缺血、缺氧到了严重程度的表现。这种疼痛多在病人平睡后10~15分钟出现为针刺样或烧灼痛,令人难以忍受,抬高患肢则疼痛加重,下垂或稍作活动则疼痛减轻或消失。病变再发展静息痛可程持续性,患者往往抱足而坐,彻夜不眠,有发展成坏疽之可能,应引起高度重视。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的日常护理也很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患肢要保暖尤其在寒冷的冬季里应穿着软暖合适的棉袜、棉鞋。第二,要注意患肢的保护,避免刺伤、压伤、擦伤,防止外伤感染。第三,经常用温热水或药皂清洗患肢、足部,尤其要注意足趾间的污垢保持清洁干燥,切忌用过热水洗脚。第四,患肢有足癣时,应积极治疗,不可麻痹大意。第五,患肢禁止使用电热器烘烤,或在患肢施行火针,很容易发生坏疽感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截肢。第六,患者要严格终身戒烟,千万不能忽视,“您要吸烟,还是要腿,二者不可兼得。”第七,饮食起居要有规律,饮食宜清淡为主,减少食物热量,补充蛋白质,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第八,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采用散步、体操、练气功、打太极拳、按摩等形式多样的健身方法。第九,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第十,切忌盲目就医,胡乱投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才能逐渐看出效果,如肢体有溃疡或坏疽治疗时间会更长些。现在广告上自我吹捧为“克星”、“新突破”、“新攻克”完全为不将科学的无稽之谈,千万不要上当。
[page]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如何治疗与预防[/page]  
记者:下
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该如何治疗与预防?

  杨其鹏教授:

  两周前我科来了一位老年患者,轮椅推入,告诉我左下肢疼痛麻木,在外科门诊已经治疗3天,收效甚微。告诉我得了椎间盘突出症,外科治疗无效,来找我想想办法。我看了看患者,不能下地行走,左下肢皮肤发白,明显触痛,皮肤温度明显较对侧低,足背动脉无搏动。我一下明白了,是下肢动脉栓塞症,血管完全闭塞,如不尽快治疗有坏死截肢的风险。经超声检查,证实了我的诊断,由于我院这方面治疗技术较弱,我特意嘱咐患者家属立即转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还有好转的希望。患者麻木的眼神看着我,将信将疑,于是转到了其他医院(也是高等级医院),结果医生的说法和我一样,偏偏没进一步治疗,直到最后截肢!消息传来,我很震惊!活生生的一条腿啊,将来的生活该如何面对!

  这个病医学上叫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是动脉粥样化的重要肢体表现。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越来越多,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 动脉硬化闭塞症绝大多数发生在下肢,因下肢动脉粗长承受血液的压力大,动脉内膜受内外损伤的机会比较多。小腿胫腓动脉、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股腘动脉发生率最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性作用的过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多由血栓形成而引起。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早期的症状为间歇性跛行、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后期可出现静息痛、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发绀、趾端溃疡、坏疽等。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DSA、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彩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CTA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MRA等。血管造影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DA的“金标准”,能准确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狭窄/闭塞的部位、程度、侧副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内科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仅能延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程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的狭窄、闭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科血管内膜剥脱、人工血管置换、旁路重建手术创伤大、风险大,尤其不适宜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的患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可重复操作的优点,是诊治血管性疾病的发展方向。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超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激光血管成形术是近年新出现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外周介入技术热点,可开通较小动脉长段闭塞病变,特别适合于糖尿病胭动脉以下闭塞病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