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片红教授谈减肥十大谬论

发布时间:2013-03-21 求医网

  专家介绍

  张片红 负责筹建了省临床营养中心;主持制定了浙江省医院营养科规范标准;组织每年全省临床营养学术活动,举办国家级临床营养继续教育学习班;编辑《临床营养消息》。主要从事病人营养支持,营养相关性疾病的诊治的临床与研究,并开设营养专科门诊。

  所获荣誉:2001年获国内营养学会与北京大学联合颁发俞锡璇教授基金奖;2003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2005年获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持人:减肥是我们经常要碰到的问题,在减肥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张片红:减肥有10大减肥谬论,我来注意解答一下。

  主持人:第1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1:忌食甜点

  食物不能简单地分为好与坏两大类,适量进食才是关键。如果你很想吃甜食,那就放心地吃吧,不过其他各餐的食用量必须相应减少。如果你想经常吃小甜点,但又不想贮存脂肪,试一试煮过的水果、加果汁的冰水或堆满浆果的松糕,这些食物不但能满足你的口味,而且营养丰富,又不致发胖。

  主持人:第2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2:禁食快餐食品

  并非所有的快餐食品都是减肥者的“天敌”。一个普通的汉堡包、一块牛排、一份烤鸡或用低热量调料调出的色拉都是可供选择的美味食品。当然,油炸薯条、牛奶冰淇淋和拌蛋黄酱的鸡或鱼因热量极高,减肥者不可多吃。

  主持人:第3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3:体重反弹后,想再减掉很难

  一名肥胖症研究专家对肥胖与非肥胖减肥者的减肥过程做了一次系统观察,发现两组减肥都很容易,并不存在所谓“体重反弹后,减肥难度增加”一说。

  主持人:第4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4:苹果型肥胖与梨型肥胖没有本质区别

  最近的研究发现:脂肪贮存在身体上半部分(上身和腹部——苹果型体型)比分布于下半部分(臀部和大腿——梨型体型)更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你可能对脂肪分布无能为力,但可以通过全身减肥的方法避免肥胖综合征的发生。

  主持人:第5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5:所有的食物生来都平等

  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工作发现:导致肥胖的不是吃多少而是吃什么,通过摄入食物获得的热量会在你身上堆积很多的肥肉。原因很简单:在消化过程中,机体代谢蛋白质与糖类要比代谢脂肪燃烧更多的热量。例如,我们摄入超过人体需要418千焦(100千卡)的食物,如果该食物属糖类,只有314千焦(75千卡)的热量转变为体脂,而如果该食物属脂肪类,就会有405千焦(97千卡)的热量转变为脂肪。

  因此,营养学专家建议,每天只能有30%的热量来源于脂肪。要少吃脂肪,尤其避免吃肥肉、可可脂和其他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品(如奶油爆米花、冰淇淋等)。
[page]瘦身谬论之下半篇[/page]

  主持人:第6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6:节食是最快捷的减肥方式

  研究发现:大量减少热量摄入会使机体代谢转变为“饥饿模式”,这种模式将使机体保存能量并降低代谢率。节食越频繁,机体贮存能量的能力越好。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反复节食会潜在地影响减肥效果。所以建议别用节食的方式来抵消最近的暴饮暴食,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

  主持人:第7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7:可以尽情地享用脂肪代用品

  别以为使用脂肪替代品的食物中没有脂肪,就可以尽情享用。为了保证总热量摄入不超标,还是得控制进食数量。

  主持人:第8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8:暂时偏食是减去体重的有效方式

  为了减肥,长期只吃一种食物(如水果、坚果)是最失败的减肥方式。用这种方法减肥不但不会获得成功,而且一旦恢复正常饮食,体重会很快增加。

  主持人:第9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9:减掉多余的体重,仅仅看你吃什么

  大量的研究表明:节食加锻炼的减肥效果比单纯节食要好,长期的中等强度锻炼比偶尔的剧烈运动效果好。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如用爬楼梯代替乘电梯,走路代替乘车,自己做家务代替请钟点工等,效果比单纯节食要好得多。

  主持人:第10个谬论是什么?

  张片红:瘦身谬论10:如果你很胖,这全都是你的错

  人的身材与体型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决定,一部分人先天注定是肥胖者,另一些人不论吃多少都很苗条。儿童时期肥胖的人一般很难变瘦,因为少儿时的肥胖使他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脂肪细胞,而脂肪细胞一旦存在,只可能增大或缩小,永远不会消失。

  但基因不一定永远控制体型,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会使脂肪细胞逐渐缩小。一些方法能使脂肪细胞变小,应多食用低脂、高纤维素的食物,如面条、米饭、全麦面包、水果和蔬菜。